“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出自宋代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的诗,借方塘比喻书籍所蕴含的灵气、清新与流动,描绘了读书所带来的心灵愉悦与精神升华。这种读书的境界正是我校在20x年开展的师生读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一、制定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20x年开学初,我校便明确了三项重点活动方案,其中,师生读书活动被列为学校的核心工作之一,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整个活动有明确的目标,配套的措施,和强有力的组织执行方案,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且具有高度的实际*作*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二、读书活动的具体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我校为确保读书活动的效果,制定了具体的执行措施。通过阶段*规划和全面落实,我们为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读书活动过程管理
1. 春季学期的读书角检查与统计
在春季学期,我校对各班级的读书角进行了统计与检查。七年级1班、7班,八年级2班和3班的读书角建设情况较好,体现了班级对阅读环境的重视。与此同时,我们整理了教师的读书目录,并且语文教研组的读书活动开展也较为顺利。
2. 秋季学期的读书标兵评选
在秋季学期,我校组织了班级评选“十佳博览之星”活动,每个班级选出了两位读书表现突出同学。各个教研组也积极开展了教师读书交流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读书氛围的形成。
四、教师读书活动
1. 校领导带头读书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和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校领导带头参与读书,展现了对阅读的高度重视。校长和部门负责人不仅在读书活动中亲身参与,还提出了对读书的更高要求,即要求阅读具有珍藏价值的书籍,包括学校管理、学科教学、人生启示等领域的著作,确保了领导层在读书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激发了全体教师的积极*。
2. 教师开展专题阅读
教师的读书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育理论著作与学科教学精读,二是美文佳作与文史书籍的阅读。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完成5000字的读书笔记,并通过自学的形式持续开展。整个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身体力行,积极参与,推动了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随着活动的持续,教师们逐渐形成了读书的习惯。这种习惯在无形中促进了教师的个人成长,也为学校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学校进一步加大对教师阅读的支持力度,为他们订购书籍,并完善学校图书库,使得阅读资源更加丰富。
五、学生读书活动
清晨,校园中朗朗的书声回荡在每个角落;课间,榆荫下的孩子们捧书而读,仿佛成为了校园最亮丽的风景。为了让学生爱上读书,我们在课堂、课外、假期等多方面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坚持“三为主”的原则:一是以语文课本为主进行课内阅读,利用早自习和语文课的时间;二是以必读书目为补充,进行课外阅读;三是通过教师推荐名家名篇,鼓励学生假期阅读。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孩子们面临着没有书籍的困境。为此,学校动员每个学生购买一本课外书籍,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也将自己家中的藏书捐赠给学校,图书室对学生开放,大家一起组建了班级图书角。在读书课和课余时间,学生们的阅读热情日益高涨。
六、师生读书活动的成效
师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让教师重新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并注入了持续学习和自我成长的理念;另一方面,学生也切实感受到了读书带来的乐趣,书香遍布校园,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促进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学习兴趣的提升。
七、读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活动记录不够细化
2. 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矛盾
在一些课堂中,部分学生有读课外书籍的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秩序。
3. 教师阅读内容的单一*
教师在阅读方面,尤其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阅读相对较少,仍有提升空间。
八、读书活动的启示
1. 常态化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应成为学校日常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成为师生教育生活的一种常态。
2. 正确的引导与管理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引导和严格的管理,读书活动才能真正见成效,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3. 师生读书与网络的关系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如何平衡师生阅读与网络的关系,避免网络成瘾对阅读产生负面影响,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回顾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的历程,最初的迷茫和困惑逐渐转变为对读书的深刻渴望与追求。最终,我们发现,读书不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让我们用心去关注书籍,深深地爱上读书,享受从书中汲取的智慧与力量。
读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掌握了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成绩。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本学期四年级阅读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是承上学期教学工作的优点。在开展过程中,老师针对上学期存在的不足,结合本学期的实际作出相应调整。着力让学生亲近书本,喜爱书本,阅有所思,阅有所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中获得广博的知识,并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何来成果而言。为了确保学生的活动兴趣,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在阅读方面指导学生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让学生初步领悟短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情感。
二、进行有效的措施
1、老师通过佳作欣赏等指导吸引学生,通过出示书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等,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在阅读中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自读,深入感受文章内容,同时鼓励学生提出了对文中内容的独特见解。
3、在阅读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对文章进行理解,准确地领悟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读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
则对图画十分喜爱。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
四、以笔记为翅膀,阅有所得
笔记,是每一位阅读者的必备品。本次活动要求学生要做好摘录笔记的好习惯,并在小组中展示较为优秀的读书笔记。通过展示,同学们互取所需,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良好读书习惯的自觉形成。
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比较可取的活动措施,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进而使他们的阅读能力有较大的进步。
总之,这学期阅读与写作教学活动已落下帷幕。倒推而及,思其细节,不免有些许遗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思想及其阅读所需,争取顾及每位学生。同时,尝试采用更多的方法让学生提高对阅读的认识及阅读兴趣。此外,开展专门的交流座谈,寻找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相信,只要继续努力,我们一定能让学生初步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也为书香校园的形成尽些微力量。
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具备的歌各种能力中,阅读能力应居首位,学生如果不完善地掌握在个工具,就不可能地完成各科的学习,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任务。
大量的心理学家研究和实践表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贯、注意力、意志、品质等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尤其男孩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内容和难度的增加,导致他们学习能力、效率和学习成绩下降,同时造成了对学习的畏难和厌倦的情绪,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如何改变现状,就要加阅读量,多渠道的开展课外阅读。在本学期中我校阅读兴趣小组就开展的很好。
活动开展的经常*。我校兴趣小组每周最少活动一次,全学期共开展活动十七次,学生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提高了阅读速度,原来由每分钟读一、二百字,现在提高到每分钟读三四百字这样也提高了阅读量。
通过开展故事演讲比赛,提高了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课外收集资料的能力,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成绩。
总之,在本学期的活动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不足,今后,我们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很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读书社团活动总结3
=读书使青春展翅,知识让生命飞翔。本学期我们二年级(3)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汲取成长的营养。现就本学期社团工作总结如下:
一、营造浓厚的班级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空间让孩子们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我在教室的布置狠下功夫,教室的正前方是学校统一规划的激励孩子们学习的大字,后方是班级黑板报,左面墙设置为“评比栏”右面墙为学生“每日采蜜角”,教室里设置了读书角。孩子们每天一来到教室,就会激发出想要读书的热情。
二、注重课内指导带动课外阅读
课堂阅读指导是课外阅读的基础,由课内指导带动课外阅读是引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引导孩子们感悟语言文字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孩子们与文本同步而生的情感,要善于捕捉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最佳时机,调动孩子们的阅读意识,引导孩子们阅读;要善于做到用教材引导学生探求的欲望,读书欲望;让孩子们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三、为学生搭建阅读的桥梁。
提供书籍,为孩子们推荐好书,这是促进农村孩子们的阅读的最有效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农村的孩子们家里的藏书少,你只要打开孩子们的书包看看,就会发现他们的书包里面只有学校里分发的几
本教科书,根本没有课外书,有的同学掏出几本课外书来,也只是暂时取乐的漫画书,根本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家里有书的同学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向孩子们提供可阅读的书籍尤为重要
四、合理安排,确保孩子有足够的读书时间
为了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除利用早读、午读和社团活动读书,还在每周安排一节读书课,引导学生制作读书计划,促使他们挤时间去读书。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助孩子们选好读物,引导孩子们阅读优秀的课外书,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为孩子们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设法激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孩子们自主阅读才是阅读教学的上策。
2015年6月29日
读书社团活动总结[篇2]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学习型学校,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营造“读教育名著,学教育理论,导教育实践”的氛围,为读书爱好者搭建交流的平台,平度实验小学根据市教体局读书工程的要求,成立了“苔花”教师读书社团,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积极发动,入社自愿。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师读书社团的成立,学校行政班子研究讨论通过活动的启动,成立预备小组,制定活动社团方案,起草《读书社团章程》草案,由教科室组织宣传发动有志于读书的学校教师积极自愿参与,填写表格,吸纳社员。经过组织发动,有三十七名爱好读书的老师加入到社团中。
二、评选社长和组长,讨论修订《读书社团章程》草案。
5月中旬,学校组织社团成员召开了一次预备会议。会上,社团成员们首先评选出了社长和副社长。接着,社长张淑爱宣读了《实验小学“苔花”教师读书社团章程》草案,并把此草案发动学校内部邮箱里供社员们讨论修改,在启动仪式前修改完毕。最后,社团根据年级组和教研组的位置分成了三个读书小组,评选出了组长和副组长。
三、举行读书社团成立仪式。
6月4日下午,实验小学“苔花”教师读书社团在多功能厅举行启动仪式。市教科所的陈同亮所长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本次活动。
王瑞芹副校长进行了热情洋溢、充满期许的动员讲话,希望大家通过读书实现心灵的成长和专业的成长,通过读书汲取智慧,做一个有情趣、有智慧的教师。副社长宣读了社团章程和社团成员名单。接着,社团代表马春波老师就平时的读书体会谈了自己的心得与收获。特邀嘉宾陈所长和王校长在现场给社团成员代表们分发了精美的图书。最后,陈所长在总结讲话中对读书社团提出了几点建议:要充分发挥好团队读书学习的积极作用,以达到个人学习所不能及的读书境界。坚持读好书,不搞形式主义,要以书为友,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成长,做一名有智慧的实小教育人。
四、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为了不影响老师的正常上课和教学工作,实验小学教师读书社团的活动主要形式是每月一次的集中读书活动和平时的分散读书相结合,也可以是节假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与孩子们一起的外出采风、读书交流活动。正像陈所长所说,我们不搞形式主义,我们要的是老师们能真正的静下心来读书。
为了老师们能更好的交流和分享读书成果,我们实验小学决定编发学校内部读书期刊《实验小学教师读书简报》,通过“读书活动”、“好书推荐”、“读书有感”等栏目让大家交流见解、分享智慧、增长见闻,让彼此闻到智慧碰撞的芬芳,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积极建构学习型组织,真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相信实验小学读书社团的老师们一定会在阅读中滋养提升自己的人格与智慧,并成为优秀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