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两节课,我开始批改双休日的作文。这是本学期的第一次正式作文,要求是“以‘我的’为题,借鉴第一单元写人物的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物”。事实上,第一单元中魏巍的《我的老师》是一篇较好的范文,文章通过几件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的老师蔡云芝先生的良好师德,而且七件事有详有略,适合学生模仿。因此,在写作前,我提示学生要学习使用这些方法,让文章写得丰满一些。

从批改情况来看,两个班半数以上的学生能够领会并运用了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作文批改记录

1. 部分学生未能选取几个“典型事例”来写,而是仅围绕一件事进行描写。这种写法容易以偏概全,一件事具有偶然*,不能据此认定某人就具有某种*格特征。如果作文题目为“的一件事”,还算说得过去,但写人物传记却不能如此简单。

2. 第一单元还有一篇古文《赵普》,也给学生写作提供了一些示范。其中的“碎裂奏牍掷地”“颜*不变”“跪而拾之”“补缀旧纸”“复奏如初”等,从侧面或正面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了赵普的*格,可观可感。不少学生虽然也在文章中列举了几件事,但每件事都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没有细节的描写,没有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刻画,显得十分笼统、概括,人物形象也就干瘪,没有血肉。例如:

“那一年的冬天,雪下得很大,我站在门口,看着爷爷帮我堆雪人,爷爷帮我堆雪人堆得手都僵了,因为我当时年幼,不顾爷爷的手和身子,硬要他堆,但他也没抱怨什么,很疼爱我,宁可用身子来换取我的笑容、快乐。”

这个例子中,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修改意见:

“那一年的冬天,雪下得很大,(大雪的情态如何?大到什么程度,能否打个比方,给人更加形象的感受?)我站在门口,看(怎么看?)着爷爷(爷爷的身体怎么样?哪怕就是写写背影也好。)帮我堆雪人(雪人堆成什么样?),爷爷帮我堆雪人堆得手都僵了(动作、表情如何?说了什么话?连用两个“堆”字,显得重复。),(我的心情怎样?)因为我当时年幼,不顾爷爷的手和身子,硬要他堆(一个“硬”字,带有口语*质,能否换一个词语?),但他也没抱怨什么,很疼爱我,宁可用身子来换取我的笑容、快乐。”(最后一句话概括的比较好。)

再例如:

“她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那次上数学课,她居然把我们带到*场上去上。我们很奇怪,但谜底很快揭开了,原来是老师想用实践来*,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课内知识更有课外知识。”我的修改意见是:

“她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那次上数学课,她居然(这个词用得好,写出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出乎意料。)把我们带到*场上去上。我们很奇怪(为什么奇怪,能否与以前或者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但谜底很快揭开了,(这个谜底揭开的过程太简单了,写一写老师是怎样做的,内容就充实了。)原来是老师想用实践来*,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课内知识更有课外知识。(这个句子粘连了,把长句改为两个短句,意思就比较明了,再写写上了这样一节课的感想。)”

3. 文章中还有一些凑字数的文字,例如,写人物的外貌,有鼻子有眼,但这些都不过是人所共有的,并没有写出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这些外貌上体现了什么*格特征,也就是写的是“有”,而不是“特征”。常见的例子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张可爱的脸”,“不高不矮的身材”,都是可有可无的文字,应尽量不写,否则除了占据篇幅外这些描写毫无意义。事实上,在《一面》教学时,我已结合文章中的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头发直竖着”“隶体‘一’字的胡须”等,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从“知道”到“会用”还有相当长的过程,看样子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训练。尤其是,写作文不能为字数而写,而是要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真实内容。

4. 还有少数学生在写父母或老师的时候,题材陈旧,不是“送雨伞”,就是“考试”。

作文批改语2

字迹

A类:

你的字迹犹如晨曦中的朝露,清晰灵动,让人赏心悦目。

你的字迹笔走龙蛇,遒劲有力,仿佛一位翩翩起舞的书家。

你端正的字体,令人想起古代文人墨客的笔墨潇洒。

B类:

你的字体仿佛一位顽皮的精灵,在纸上肆意跳跃,别有一番趣味。

加油吧,你的字迹有待提高,相信你一定能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内容

A类:

你的笔下流淌着丰富的想象力,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你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让你的作文读来引人入胜,仿佛身临其境。

你的文字饱含真情实感,打动人心,让我不禁心潮澎湃。

B类:

你的作文就像一道白米饭,缺少佐料,略显平淡。

多读一些好文章,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相信你的作文会大放异彩。

你笔下的内容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任何涟漪,需要注入更多的活力。

语句

A类:

你的语句流畅似清泉,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

巧妙的修辞手法,为你的文章增添了灵动*和感染力。

你善于运用成语和古诗词,让你的作文古*古香,韵味十足。

B类:

你的语句犹如断线的珠子,缺乏连贯*和逻辑*。

多练习写话,积累语言素材,让你的语句更加流畅优美。

避免使用生僻的词汇,让你的文章易读易懂。

层次

A类:

你的作文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让人读来一目了然。

每一段落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前后衔接紧密,毫无拖沓之感。

B类:

你的作文犹如一锅杂烩,内容混乱,难以让人抓住重点。

多思考,多梳理,让你的作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详略

A类:

你详略得当,重点部分描写细腻,让人印象深刻。

你有意识地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B类:

你的文章主次不分,该详细的地方泛泛而过,该简单的部分却写得啰嗦。

多思考文章的重点,在详略安排上做出取舍。

题目

A类:

你的题目新颖别致,让人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内容。

你的题目与文章内容高度契合,既点明中心,又引人入胜。

B类:

你的题目过于平淡,缺乏吸引力。

多动脑筋,思考如何用一个精彩的题目吸引读者的注意。

标点

A类:

你的标点符号使用准确无误,让文章读起来赏心悦目。

你善于运用标点符号调节语调,让文章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

B类:

你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影响了文章的流畅*。

多练习标点符号的运用,让你的文章更加规范、易读。

鼓励的话语

你是一位天生的作家,你的文字充满灵*,让人忍不住沉醉其中。

相信你的写作潜力,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一定能写出更加精彩的文章。

加油,你已经做得很棒了,期待你今后的进步。

怎样批改作文3

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力有效的指导,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写作中改进不足、发挥优势,不断提高水平。传统的批改方法强调对每篇学生作文的详细批改,然而,我认为这样做效果有限。由于教师不可能每天都致力于批改作文,花费一周的时间进行批改,然后还需要进行评讲等活动。这对于提高批改效果和学生写作水平都带来微弱的效果,因为教师和学生并非每天都专注于研究作文。

那么,在新课改下,应该如何更有效地进行作文批改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作文批改要有针对*

精细批改固然有好处,但实际上教师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因此,我主张在批改作文时要有针对*地抓住主要问题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注意并改进,使其警觉并有所收获。抓主要问题意味着要从整体出发,关注文章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以及立意、结构、语言等主要方面,帮助学生明辨优劣,引起高度重视。每次批改都应侧重于一个主要问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取多种方式批改

1、学生自行批改

将批改权最大限度地下放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批改的主体,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文,与同学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在自行批改时,可以对照题目检查自己的内容是否切题,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处理,以及是否有病句和错别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和旁观者的角*,指导学生批改的方法,但要避免过多的介入。

2、互相批改

学生自行批改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互相批改。通过互相修改,学生能够发现别人作文中的新颖观点、优秀立意等,并通过自我比较,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和不足,提高了批改和写作的能力。在进行自改和互改时,需要事先进行指导,并事后进行检查,以确保有效*。

3、教师进行批改与讲评

在学生自行批改和互相批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最后的批改和讲评。教师要注重整体评价,关注作文的主旨,指出主要的优点和不足。评价要既中肯又亲切,多鼓励少批评,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积极*。

三、注意问题

1、多鼓励,少批评

在批改过程中,应该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即使是一点点的进步,也应该给予高度评价,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鼓励是提高学生写作积极*的良*。

2、循序渐进,不求全责备

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每次作文都应有一个侧重点,逐步提高。批改时要注重针对侧重点进行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逐步进步。

3、多就少改

在批改时,要尊重学生的原意,只需进行必要的改动。避免过度修改,以免学生不理解,产生负面影响。

4、评语亲切中肯

评语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过程。评语要中肯、诚挚,既指出问题,也给予鼓励和信心。尖锐的批评也要有亲切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5、顾及全篇,照顾局部

在批改时要抓住作文的主旨,全面评价主要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指出局部的问题。评价要具体而切实,不要面面俱到,以保持评价的有效*。如果不能对全篇作出适当的评价,可能会削弱评语的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