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初步实践文、质、哲三维文章学习法。
2、*理解并初步实践起承转合的基本写作原理。
3、*研讨文章主题的多义*。
4、能从哲学、美学层面了解古人创作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重点:上述加*处。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型:讲读结合,研讨为主,品味为辅。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①【投影片1、2、3、4、5】创设情境、感*认识:依次展示欧阳文忠公像、欧阳修
行书、元代赵孟頫行书《秋声赋》卷、今人《秋声赋》图轴。
②【投影片6】温故而知新:讲解诵读提示,师范读第一自然段,生齐读2、3、4自然段,重点点评结尾段的朗读技巧。
2、介绍学习目标:【投影片7】文、质、哲“万能三角”文章学习法。
【投影片8】解析“万能三角”:师介绍什么是“文”,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什么是“质、哲”,明确基本概念。
3、对“文”进行研讨:
①【投影片9】文似看山不喜平:师带领学生讨论,明确“起、承、转、合”的创作基本原理,此为“文”的根本所在,是最基本的`行文思路。
②【投影片10】理论联系实际,发动学生探讨课文是怎样起承转合的,明确各部分的具体内容。
4、对“质”进行研讨:
【投影片11】横看成岭侧成峰,发动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多义*(分三方面)探讨,总结。
5、对“哲”进行研讨:
①【投影片12】学生思考:为什么以欧阳修为代表之一的古人会这样写,写这样的文章?其中有无规律?该如何从哲学层面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说明?
②师进行理论引导,带领学生结合已学课文进行讨论,总结(分三方面)
6、初试锋芒:
①【投影片13】绝知此事宜躬行,誓与醉翁比高低:师引导学生按照结合起承转合的写作原理尝试构思《冬风赋》或《冬雨赋》。
②学生思考,发言谈谈自己的构思。
7、作业布置:
①【投影片14、15】布置研究*学习题目。
②【投影片16】从美学角度思考“承转合为什么这样美?”
秋声赋教课反思2
本堂课的教学前后始终以“学案”为依托,旨在为学生营造融入文本的学习氛围并搭建深入理解文本的学习支架。整堂课力图以学生的学习经历为线索,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及时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解决疑难。然而,由于课堂容量的有限,本堂课对于文本的主题挖掘和把握仍然有待加强,这也是理解文章的难点和必须逾越的障碍。同时,课堂上也能感觉到学生的主动*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们仍需要思考如何面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1、目标的适切
课前对文本的教学目标有多方设想,但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可以有针对*地调整教学目标的设定。例如,如果有课时允许,可以适当将目标分层阶段,用不同的课时尝试解决相对集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本文文赋的特点可以作为切入口,而文本主题的挖掘则可以适当延后。
2、问题的适切
课前搜集了学生的问题,但在教学环节的完整*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有些问题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有些则在学案课前预习环节中处理得较为仓促。从课堂效果来看,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具有重要的研读价值,例如“童子的描写”、“有声无声的变化”,这些问题是文本深挖的前提,不能因为教师试图深挖文本而忽略学生能力本身。针对我们的学生,看似容易的问题也许正是很好的切入点,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由浅入深地引导。
3、策略的适切
课堂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但出于条件限制,无法全部展现,学生的许多问题也不能全部解决。课后,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改进,例如尝试在教学策略上更多地还原学生的原貌,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启发来解决一些问题,而非仅仅依赖教师的简单演示等方式。
最后,这堂课也启示我希望更多地与其他老师们学习,在今后的课堂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彩
闻闻,秋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