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导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2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生字的情况。(接力赛读卡片)
二、同学们读得非常好,现在谁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什么?谁还愿意说一说?
(生:介绍了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
三、你们想看看美丽的杨梅树吗?(生:想)
(1)请同学们看老师出示的这幅图,想一想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美丽的杨梅树?
(2)请同学们自读这一段,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①狭长、四季长绿)
你还读懂了什么?
(②甘露就是春天的雨水,③春天的雨轻轻地、④细细地)
作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贪婪、吮吸)(伸展、欢笑)
a谁来说说贪婪是什么意思?
(不知满足)
b婪吸呢?(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吮吸甜甜的果冻)
杨梅树像小朋友一样不知满足的吸取春天的雨水,它就会长得很茁壮,旺旺的。从哪一个词语中你体会到的:(欢笑)
作者把杨梅树写得很美,俨然一个可爱的孩子。
c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杨梅树勃勃的生机和亲切可爱的形态仿佛现在就在我们面前,老师要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你们听听老师用什么语气来读。(喜欢,赞美)
谁敢跟老师比一比?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接着看这幅图
(课件挂梅)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杨梅果又可爱在哪儿呢?请同学们默读4、5、6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杨梅果的可爱的。板书:(形、状、颜*、味道)
(1)那么你们想先了解杨梅果的哪一方面
(形状)
大家都想知道杨梅果什么样?请姓齐读第四自然段,男生找*,说说你们听懂了什么?
(男答:圆圆的、小刺)(成熟前杨梅没小刺、又尖、又硬)师:杨梅没熟时遍身长满小刺,长熟以后那小刺让人感到细腻而柔软。这都是作者亲身感受到的,作者把这种感受写得很真切,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方法。
(2)下面请同学小组学习5、6自然段,把学懂的问题讲给同学听,不懂的问题讲给老师听。
(生:杨梅的颜*先是淡红,然后深红,最后几乎黑了)出示句子请同学观察去掉几乎行吗?为什么不行?(生:因为杨梅果不是黑*)谁能*杨梅果不是黑*?(因为请轻轻咬开它……)现在请同学再看句子这样换行吗?(去掉先是、随后、最后)(没有把杨梅颜*慢慢变化的过程描写出来)
(3)刚才的讨论你们还学懂了什么呢?(味道:甜中带*)(生:我们小时侯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作者把这种感受写得很真切,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谁来说说?
(4)刚才是你们学懂的问题,你们不懂什么?
(生:作者为什么要写杨梅树,他想说明什么?)作者的故乡在哪儿?杨梅是自己故乡盛产的水果,通过写杨梅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
五、同学们再看看我们还有哪个自然段没有学习?(第三段)齐读
这一段和上下文有什么联系?(联系上下文的作用)我们把这样的段落叫做过渡段。再看看这一自然段又和4、5、6、自然段有什么关系?(总分关系)
六、谁能按照这种总分的方法说说你喜欢的水果?
七、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故乡在江南,通过写杨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同时学会了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说说自己故乡的水果。
我爱故乡的杨梅作文2
我的故乡是杨梅之乡——青田,我深爱着那里的杨梅!
春天降临,春姑娘洒下了甘露般的春光,杨梅树贪婪地吸取着大地的养分,雨水的滋润让杨梅树枝茂盛,果实硕大。但当杨梅还嫩绿时,过早地采摘,只能品尝到**的滋味,那时的杨梅尚未成熟,口感也大打折扣。
随着时光的推移,杨梅悄然变红,引人垂涎欲滴,令人忍不住想要品尝。然而,真正的美味还需等待杨梅变得深红发紫,此时才是它们口感最佳的时刻。青田的杨梅品种繁多,有下坑梅、茶山梅等,但最为美味的莫过于黑炭梅,*甜交融,回味无穷。那些个儿又大又圆的杨梅,更是诱人至极。
说了这么多,相信你们已经口水直流了吧?现在,让我们尽情地享受吧!挑选一颗颗饱满的杨梅,慢慢地送入口中,轻轻地咬上一口,鲜红的汁液迸发而出,杨梅的*甜滋味在口中弥漫开来,让人忍不住一颗接一颗地品尝。
杨梅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晒成杨梅干,方便保存,还能酿成香醇美味的杨梅酒!这就是我的故乡的杨梅,那甜美的味道和朴实的外表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为之倾心。
我深爱着故乡的杨梅!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3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故乡杨梅的美丽,以及杨梅果的形状、颜*和味道,突显了杨梅果的可爱之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要求:
让学生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之处,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作者如何围绕“可爱”这一主题,具体描写了杨梅的特点。
学会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投入,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以“可爱”为中心,生动地描述了杨梅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相关软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是否见过或品尝过杨梅,并了解杨梅的产地。
分析课文作者如何描绘他故乡的杨梅。
在黑板上书写课题。
二、指导检查预习。
学生初次阅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并注意正确读音。
通过点名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自由阅读,思考如何划分课文段落。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可以将其分成几个段落,并探讨为什么要这样分段。(建议分为三段)
通过集体讨论确定划分。
四、讲解第一段。
集体朗读第一段,理解整段内容。
总结第一段内容的主旨和作用。
五、讲解第二段。
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讨论每句话的意义,强调该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分析“贪婪”、“吮吸”、“甘露”、“伸展”、“狭长”等词语在此处的意义,并探讨作者通过这些词语描写杨梅树给读者带来的感受。
引导学生朗读该段。
六、讲解第三段。
指名学生朗读第三段,并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杨梅果。(形状、颜*、味道)
齐读第三自然段,解释“端午节”的含义,并指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时间和节日概念。
指名学生朗读描写杨梅形状的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杨梅果的特点,以及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指名学生朗读描写杨梅颜*的自然段,分析作者描写杨梅颜*的手法,以及哪些语句使人感受到杨梅果的可爱。
指名学生朗读描写杨梅味道的自然段,并找出描写杨梅味道的句子,以及描述作者喜爱吃杨梅的情节。
七、练习朗读整篇课文。
第二课时
一、集体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表达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二、学生读完课文后,能否和作者一样感受到故乡杨梅的可爱之处?如何感受到的?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会像课文作者一样,首先思考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并合理安排叙述顺序,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
学生介绍自己的生字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五、完成“练笔”活动。
指导学生朗读活动内容,并明确要求。
学生互相交流准备写哪种水果,以及该水果的形状、颜*、味道,以及为什么喜欢它。
指名3-5名学生进行口头表达。
让学生将口头表达内容写成文字。
六、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七、学生朗读自己写的段落,老师和同学进行适当评价。
板书设计:
枝:常绿
杨梅树
叶:狭长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状:圆小刺
杨梅果颜*:淡红深红几乎成黑
味道:又*又甜,甜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