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没接触过mba联考的研研们对联考中的数学感到很头痛,但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联考数学其实很简单。今天帮帮就来为大家介绍联考数学的复习方法。

参照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

MBA联考数学特点和复习方法(汇总2篇)

大家复习的时候首先要参照当年的考试大纲,了解考试范围,但是切忌完全按照考试大纲的内容进行复习。去年我在主持数学版“每日一题”板块时,出了几道关于极限的题目,有些热心朋友跟贴说极限不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不会单独出题的。

不错,大纲的确没有包含极限,但是极限的概念是函数连续*和可导*的基础,分析历年的试卷都可以看到判断函数连续*和可导*的题目,所以了解极限是非常必要的。类似的概念也有概率中的0-1分布等等,希望大家能重视这些大纲上看不到的内容。

通过题目理解概念

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和定理解释起来很抽象,比如线*相关等,可能很多考生在看了很多遍以后也无法理解其意义,这时候就要找一些和定理相关的题目来分析、吃透,个人感觉比生背概念要容易理解的多。

分析历年真题,整理出重点

最好的复习材料就是历年的真题,把数学考题做一下归纳,可以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是必考的内容,比如定积分求面积等。在复习的后期阶段,应该针对这些重点多做一些练习,考试的时候会事半功倍。帮帮建议大家能自己做这个分析整理,虽然如果有整理好的知识点可能会比较节约时间,但是整理的过程也是复习的过程,自己做印象会更深。

养成控制解题时间的习惯

去年在做每日一题的时候,每道题目,我都给出了假想的难度系数以及解题时间,希望大家在解题的时候要养成看时间的习惯。大家都知道:综合这门考试时间是3个小时,要在3个小时内解答25道数学题、30道逻辑题以及两篇作文是需要一定的速度的。每年考试后都有朋友抱怨作文没有写完,或是数学没有算完。

可见合理分配时间的必要*。这里给大家一点忠告:练习解答计算类的题目时不要只列出式子就结束,一定要*解出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当然,考试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考试的时候时间大致是这样的:逻辑40-45分钟、数学60-65分钟(遇到复杂或是不会的题目放弃)、作文1个小时左右,剩下时间检查及啃不会的数学题目。

mba联考数学的特点

mba联考数学和考研不同,所有题目都是选择题。这在考试中是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的。要充分利用排除法、代入法来尽量节约考试时间,如果有一道题目你计算的时间超过了5分钟还没有解出,那么建议果断放弃,在旁边做一下标记,等全部综合试卷答完后再回头算,这样思路也会更清楚一些。


MBA联考冲刺复习方法2

距离201X年MBA联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考研复习的重中之重。如何利用好这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复习安排,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实用的复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回归教材,以“本”为本

阅读教材在整个MBA备考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是因为不同阶段侧重不同对其要求也不同。在考研复习的最后阶段,大家一定要注意回归到教材。对教材的研读本身就是知识巩固的过程,将全部的知识点在脑海中进行回顾梳理,对一些没有复习到的、遗忘的、印象不深的、理解的不是很好的知识点要进行再学习。

浏览试题,记忆错题

MBA复习进行到现阶段,大家的题目一定做过不少,不管是书后练习、随堂练习、真题还是模拟题,相信都已经有了量的积累,这个时期已经不需要大家再进行大量的做题了,而是需要同学们“看”。对做过的这些题进行快速浏览,尤其是对于曾经做错的提要多加注意,不仅要弄明白为什么错错在哪里,更要在这个过程中重视与教材中的考点对照,让试题与考点相结合,通过寻错这种形式把相关考点理解透彻,并保证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研究真题,寻找规律

在MBA备考过程中,真题的重要*都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这样比喻真题就像航行的航标,指引着航船前进的方向。所以同学们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熟悉、研究和掌握,才能正确把握考研命题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才能正确把握考研复习的方向和要求以及解题思路和方法,才能真正把它们转化成获取高分的实战能力。在对真题的研究过程中,大家要有其重视06年之后的真题,因为这几年的真题在题型与分值与现在的几乎完全一样,最具参考价值,因此要把更多精力花在对这几年真题的研究总结上。

全真模拟,实战演习

考前一个月,对于题感和应试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在最后一个月,考生要选择几套模拟题进行实战演练。冲刺阶段的模拟题在精不在多,一定不能陷进题海战术的误区,因为现阶段做题的目的一是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提前感受考场气氛。考生在考场上的状态对分数有很大影响,所以考前的限制模拟一定不能少。适应考场紧的氛围,锻炼临场应变能力,找到应试最佳感觉,相信各位考生一定能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取得满意的分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