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生动有趣地叙述各类活动,包括参观、访问以及有组织的班队和文体活动。记叙一次集体活动需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以让读者感受身临其境的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写作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步骤/方法
各种环节写清楚:
活动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写作时必须清楚交代这个过程,以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详细叙述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以及整个过程,让读者感受到活动的完整*。一般来说,文章的开头应包含一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用简短的语句交代清楚。
例如,《记一次拔河比赛》的开头介绍到:“今天,我们班要和四年级一班进行一场拔河比赛。比赛的地点就是学校*场。比赛的规则采取三局两胜制,每班各20人参加。”这三句话清晰地交代了活动的时间、地点和规则。
定顺序写:
活动内容繁多,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先简要交代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然后按照活动的经过进行叙述。按照进行活动的顺序写,使文章有条有理。有些活动还可以按照地点的转换顺序进行叙述。
例如,《课间十分钟》可以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从*场的东边开始写,描述乒乓球台,然后转到右边的大树下,接着写*场中间的场景,最后写*场的西边。这样的顺序使文章更有层次感。
要详略得当:
叙述过程需要有详有略,避免将所有内容平铺直叙。选择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详细描写,其他地方可以简略处理。关键是将活动中的人物行动、语言和心理描写得具体逼真。
例如,在描写上场的心情时,作者写到:“一转眼,轮到我们上场了,我心里像揣着一只兔子,‘咚咚’直跳。”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紧张和决心。
结合:
不仅要写好参与活动的主要人物,还要写好集体活动,做到点面结合。对于一些表演*的、比赛*的活动,观众的反应也是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参与活动的人员,还要描写观众的不同反应。
例如,在描写跳绳比赛时,作者写到:“这时坐在位子上的同学为我们高呼呐喊:“加油!”有的同学甚至站了起来,抡起胳膊喊叫助威。”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观众的热情参与,使活动更加生动。
烘托:
除了对人物的描写,还需要对活动中的环境进行描写,例如路途中的景物、运动场周围的树林和彩旗,晚会会场的布置等。这样的描写使活动更具体、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最能引起注意的活动进行详细描写,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点面结合的原则,可以使活动的叙述更为生动有趣。
怎样写材料作文2
三清:
看清材料,领会内容。 在阅读材料时,要仔细判断材料的类型,全面理解内容。确保全面把握材料,理解其整体含义。
理清内容,提炼中心。 这一步是决定是否跑题的关键。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于“话题式”材料,要概括中心,明确主旨;对于“选择式”材料,需要选择一个方面明确方向。
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在阅读材料后,务必仔细阅读写作要求。如果要求引用材料,巧妙地体现在文章中;同时,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规范地进行写作。
三扣:
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要确保与给定材料直接相关,并在作文各个部分都有体现。构思时,“点题”设计尤为重要。
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 确定主题后,保持对中心论点或重点部分的论证或描写集中。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是全文的重点;在记叙文中,重点部分是最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
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 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可以体现在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确保在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凸显文章的亮点。
五个一:
一个靓丽的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注意设计一个精炼又吸引人的题目,不要简单处理。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文章开篇要显示语言驾驭能力,新颖、别致的开篇是吸引人的主要亮点。
一句点明主旨的话。 时刻明确作文的主题,至少在文章中点明主旨的一句话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 结尾如同乐曲结束的音符,回味无穷,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一个整洁的卷面。 最后,确保文章呈现出整洁的卷面,这是文章的综合体现。
怎样辅导小学生写作文3
如下:
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必须具备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写作手法。这里所说的“巧妙的手法”指的是写作方法,它只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老师所要教授的内容。而“丰富的内容”则是文章的“血肉”,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孩子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而这方面的具体指导则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予。
一、多观察,多比较
激发孩子对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让孩子观察蚂蚁搬家,他可能会兴致勃勃地观察很长时间,而不觉得腿疼。这是因为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孩子初来乍到这个对他来说陌生的世界时,他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家长可以通过激发孩子对感兴趣事物的观察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例如,如果孩子喜欢吃东西,可以让他比较不同美味的食物,或者比较不同餐馆的味道,从而培养他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总之,要保持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看到别人未注意到的细节,观察同一事物时每次都有新发现。
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小学生在观察时通常缺乏目的*、持续*、细致*和概括*,因此需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的方法。这可以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进行观察,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对于观察静物,可以按照方位、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时的顺序可以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等,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顺序。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有目的地观察,有条理地进行观察。
启发孩子在观察的同时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过于笼统,满足于表面认识。因此,家长应该启发孩子从细节处入手,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通过仔细观察,孩子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孩子在观察时边观察边思考,全面记录观察到的细节,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作文素材。
二、多实践,多体验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思考这些经历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其写下来,就可能创作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孩子的生活越丰富,感受就会越深刻,创作起文章来也就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作文以记叙文为主,主要写身边的人和事。例如,写“第一次__”时,许多孩子可能不知道写什么,因为他们可能早就忘记了第一次是怎么做的,或者根本没有什么值得写的第一次。这表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历。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如管理自己的零花钱,购买学习用品,参与捐款等;帮助家长做家务;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朋友一起郊游等。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想抓好作文训练,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让孩子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总之,作文训练的触角应该伸向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在生活中积累知识、接受教育、得到启发。通过情感的波澜和生活的需求,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
在训练孩子观察事物方面,最好的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即,在确定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明确观察的范围和对象,然后设计一系列有针对*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观察,寻找根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问题都得到解答。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的要领,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总体而言,观察和实践是培养孩子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观察让孩子更加敏锐地感知周围的世界,实践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各种情境。这两者相辅相成,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深刻的感悟。家长在引导孩子时要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在观察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在作文中展现出更丰富、更有深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