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正确认识小学生作文的*质和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

关于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反思(优秀3篇)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小学语文教师,更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

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难免有些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但那是无关紧要的,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孩子们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过高过严只会实得其反,那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只要“其意义不谬误”,“字句已通顺”,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也不必大删大改,把学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因为我们批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二、作文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

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争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切”。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批改作文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惟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事实上,如果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月的批改后才能进行评讲,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样写作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成绩或评语而已,而对自己的习作连认真地看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即使老师把他们的作文改得再仔细,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反而使老师的批改显得劳而无功了。所以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尽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争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目的,灵活运用作文评价与批改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及时从本次作文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四、尽量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师要把作文的评价与批改和其它作文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我们除了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外,不要忽视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重要环节。

我们要认真上好作文讲评课,让学生在讲评课上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仔细阅读自己的习作,全面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对自己的习作认真进行修改,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因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还得靠学生自己,不只是老师单方面应该努力的事,所以,教师是绝不可能包办代替得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在作文评价与批改中要让学生从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努力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了、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四年级作文教学的反思2

关于四年级作文教学的反思

前言:四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习作的起始阶段,我将习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位为:凭借孩子感兴趣的方式,给孩子以实实在在的指导,降低难度,培养孩子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在习作中学会做人,四年级作文教学。删繁就简、化难为易是我不变的追求。

《一处神奇的自然景观》教学反思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和大自然打交道:变化多端的天空、汹涌澎湃的大海、美不胜收的公园……可是,当我们在课堂上让孩子说说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观时,占主流的往往是这样两种回答:或“记不清楚了”,或“不知怎么说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即使我们讲再多写景的方法恐怕都收效甚微。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孩子笔下的景活起来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观察——让学生眼中有景

写作源于观察,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写景的作文尤其离不开观察。上习作课的前一周,我便把观察的任务布置下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处自然景观,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做好记录。针对现在的孩子在观察方面存在的问题:1、观察粗糙、笼统不仔细;2、观察混乱,缺乏顺序*;3、观察对象比较孤立,观察一点就会做出简单的判断,我在布置学生观察的时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准确、全面、精细。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大自然的神奇,这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交流——让学生心中有景

习作指导课上,我注重了交流这一环节:讲讲自己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观,看能不能让听众也为之心动,小学四年级作文《四年级作文教学》。我注意选准时机,将写景的方法融入到具体的作文情景中,比如:学生讲到仙湖植物园的全貌时说:“那里有的是树,有的是花,有的是草……”我马上追问:“像什么呢?”学生们便七嘴八舌:“像世外桃源”,“像人间仙境”,“像一个绿*王国”……当学生讲到碧云草的颜*、形状时,我首先肯定他抓住了特点,然后又问:“有风的时候,碧云草又会是怎样的呢?”学生说到了“翩翩起舞”、“说起了悄悄话”等。在交流这一环节中,我将具体的写景方法:抓住特点、考究顺序、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映、情景交融等一一渗透进去,学生自然而然习得。而学生在表达中出现的语病等问题,更在具体的语境中得以点化。在思维碰撞中,学生心中的景越来越清晰了。

三、动笔——再现心中的美景

作文之所以难教,习作之所以难写,主要原因是被人神秘化了,高高在上,脱离生活实际。其实,“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学生动笔之前,我真诚地对他们说:“你们人人会说话,所以人人都能写好作文。现在就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心里的神奇景象记下来,让别人也来分享你的快乐,这岂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吗?”解放孩子的心灵,他们一定会在阳光下舞蹈。

四、评价——体验习作的快乐

现在的大人孩子大都迷恋游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游戏永远给人希望。如果我们的作文课堂始终能给人带来希望,那还有人厌倦它吗?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你说全是废话,相信没有人不沮丧的;点评习作如果能不断地给学生注入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谁不喜欢呢?我非常欣慰地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总有几个孩子缠在我身边问:“老师,什么时间讲评作文啊?”那眼睛里燃烧的是写作的热情啊!身为教师,我要做的就是保护它,让这种景象更加壮观。为此,点评习作时,我让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习作,分享别人的经验;而我更是放大优点,热情鼓励。孩子们俨然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呢。

五、修改——扬长避短画面活

在*的习作磁场中,我强调“好作文是改出来的”、“非宁静无以致远”,让学生对照成功的范例,检查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作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纸上了,一个个瞬间定格成了永恒……

这堂课已经成了我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幅画,最神奇的一道景。


关于四年级作文教学的反思3

四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习作的起始阶段,我将习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位为:凭借孩子感兴趣的方式,给孩子以实实在在的指导,降低难度,培养孩子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在习作中学会做人,四年级作文教学。删繁就简、化难为易是我不变的追求。

《一处神奇的自然景观》教学反思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和大自然打交道:变化多端的天空、汹涌澎湃的大海、美不胜收的公园……可是,当我们在课堂上让孩子说说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观时,占主流的往往是这样两种回答:或“记不清楚了”,或“不知怎么说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即使我们讲再多写景的方法恐怕都收效甚微。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孩子笔下的景活起来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观察——让学生眼中有景

写作源于观察,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写景的作文尤其离不开观察。上习作课的前一周,我便把观察的任务布置下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处自然景观,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做好记录。针对现在的孩子在观察方面存在的问题:1、观察粗糙、笼统不仔细;2、观察混乱,缺乏顺序*;3、观察对象比较孤立,观察一点就会做出简单的判断,我在布置学生观察的时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准确、全面、精细。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大自然的神奇,这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交流——让学生心中有景

习作指导课上,我注重了交流这一环节:讲讲自己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观,看能不能让听众也为之心动,小学四年级作文《四年级作文教学》。我注意选准时机,将写景的方法融入到具体的作文情景中,比如:学生讲到仙湖植物园的全貌时说:“那里有的是树,有的是花,有的是草……”我马上追问:“像什么呢?”学生们便七嘴八舌:“像世外桃源”,“像人间仙境”,“像一个绿*王国”……当学生讲到碧云草的颜*、形状时,我首先肯定他抓住了特点,然后又问:“有风的时候,碧云草又会是怎样的呢?”学生说到了“翩翩起舞”、“说起了悄悄话”等。在交流这一环节中,我将具体的写景方法:抓住特点、考究顺序、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映、情景交融等一一渗透进去,学生自然而然习得。而学生在表达中出现的语病等问题,更在具体的语境中得以点化。在思维碰撞中,学生心中的景越来越清晰了。

三、动笔——再现心中的美景

作文之所以难教,习作之所以难写,主要原因是被人神秘化了,高高在上,脱离生活实际。其实,“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学生动笔之前,我真诚地对他们说:“你们人人会说话,所以人人都能写好作文。现在就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心里的神奇景象记下来,让别人也来分享你的快乐,这岂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吗?”解放孩子的心灵,他们一定会在阳光下舞蹈。

四、评价——体验习作的快乐

现在的大人孩子大都迷恋游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游戏永远给人希望。如果我们的作文课堂始终能给人带来希望,那还有人厌倦它吗?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你说全是废话,相信没有人不沮丧的;点评习作如果能不断地给学生注入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谁不喜欢呢?我非常欣慰地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总有几个孩子缠在我身边问:“老师,什么时间讲评作文啊?”那眼睛里燃烧的是写作的热情啊!身为教师,我要做的就是保护它,让这种景象更加壮观。为此,点评习作时,我让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习作,分享别人的经验;而我更是放大优点,热情鼓励。孩子们俨然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呢。

五、修改——扬长避短画面活

在*的习作磁场中,我强调“好作文是改出来的”、“非宁静无以致远”,让学生对照成功的范例,检查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作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纸上了,一个个瞬间定格成了永恒……

这堂课已经成了我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幅画,最神奇的一道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