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辅导两位朋友的孩子习作,习作要求是:你有哪些心里话要对别人说?可以传达问候,可以表达歉意,可以诉说委屈,也可以提些建议……首先,我带着孩子审题,为了让他们尽快进入正题,我提议师生一起聊聊这次习作的素材。
春是我搭档的侄孙女,爱说爱笑,*格外向,我的话音未落,她就抢先发了言:“我爸和我妈这几天生气了,原因是妈妈应酬太多,上周她喝醉了,爸爸还送她去医院了呢!我能不能借此给妈妈写封信呢?”我听了连声夸赞春不仅懂事,还会选材,告诫她写作时语言要得体,表达出真情实感来。
这边正聊得热烈,却忽略了一旁的宇。宇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现在由母亲一人照顾他。此刻的宇,好像没有听见我和春的讨论,独自玩着手,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原来是自己的大意冷落了这个*格内向的孩子,我忙把视线投过去,关切地问:“宇,你想好了吗?”
他居然红了脸,难为情地说:“还没呢!”
我启发道:“最近两个班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你适应吗?”
“不适应。”
“能说说为什么不适应吗?”
“嗯……每天大家胳膊碰胳膊,挤得特难受,还有人多纪律差,不少同学都退步了。”
“那么你能根据这一情况,向校长或教育局长说说心里话吗?”我知道这孩子不善于表达,只好帮他寻找素材。
“老师,我今天不想写这件事。”想不到这孩子竟然不领我的情。
“能告诉老师想写什么吗?”我进一步追根求源。
“我想写一封信给妈妈,告诉她不要……不要逼我……学习了……”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小,说完紧张地望着我。一向能言善辩的我,竟然语塞了。
沉静了好一会,我摸了摸宇的头,和颜悦*地说:“孩子,写吧,别忘了用倒叙的形式,要注意措辞哟!”
晚上,当一切收拾停当,我打开了两个孩子留下的作文本。第一本是春的,她聪明活泼,她的文章也像她的人一样,有一股暖暖的阳光味。第二本是宇的,字迹有些潦草,可以想见他写这篇文章时,内心是何等的矛盾。由于我和他母亲是朋友,他既渴望我理解他,帮他从母亲处获得自由的空间,但又不愿伤害母亲,于是灵魂深处的“好孩子”与“坏孩子”较量着、肆虐着……
其实对于宇的母亲,我是既尊敬,又同情,她白天奔忙于自己的小店,晚上既当爹又当娘,把养育和辅导孩子的任务一肩挑。她说过:宇是她后半生的希望,她是多么盼望孩子健康成长啊!可是她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以至于她的爱把孩子压得气喘吁吁,孩子在学习中,不仅体验不到快乐,还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
思着,念着,突然想起了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暖暖的故事:在一座寺庙里,有一个老和尚收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由于进庙不久,以前的坏习惯还没有改掉,夜里常常偷着翻墙出去喝酒吃肉。他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对,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寺庙的围墙很高,小和尚每次出去总是把一个凳子放到墙角,等夜里翻墙出来用。一次老和尚偶然发现了这个秘密,当晚上小和尚翻墙出去时,老和尚把凳子拿走了,自己蹲在墙角等小和尚回来。果然,小和尚半夜回来了,可他往下踩的时候感觉不对,竟然软绵绵的,低头一看,原来是师傅老和尚……于是低着头等着挨训。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呵斥他,而是用很平和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出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淡淡的一句话,却让小和尚羞愧万分。我想从此以后,这个小和尚再也不会翻墙了,再也不会违反寺规了。其实孩子是这个世上最单纯、最不应受到伤害而又最容易被伤害的群体,他们的心灵是最脆弱的,哪怕一句无心的责备,都会在他们的心里形成难以磨灭的*影,因此,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我们不妨学学老和尚,尊重孩子,善待孩子,呵护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拨动孩子心中那根天使的琴弦,奏出最美的乐章。
窗外,午夜的钟声敲击了十二下,夜更深了,我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明天我一定找母子俩分别聊聊,想到这里,睡意竟然全无,呵呵,看来今夜又无眠了!
静夜思教学反思2
《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意读的同学站起来战时自己的风采,让学生都很羡慕他,从而带动其他同学也愿意站起来读,还通过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练习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与字娃娃交朋友的游戏来调动认字的积极*。、将生字与音节打乱,找朋友、认朋友等游戏*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生愿意在玩中学,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读练习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在认读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字音的纠正,如: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学生读起来不容易读标准,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不准的就看老师的口型读,直到学生读准为止。
会读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否能牢固掌握,我还通过复习巩固加深写生对字型的认识。首先,在教学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如,光──光明、月光、灯光;举──举手、举重;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还让认识字的同学说出自己是怎么认识的,请认识的学生当小老师,,教那些不认识字的同学。于是我采用包干到人的方法,让认字有困难的同学自己去给自己选择小老师。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学习、一起读字、一起读书。这种方法一经实施,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小老师认真负责得教,同学们也喜欢学,到了第二节语文课,大伙儿基本上都能熟练地读出这些字了。最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和自主*明显增强。特别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问问你当时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金奖章》教学反思3
在教授《金奖章》这一课时,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找到了几个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提问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渐进式的问题,以促进他们的信心,并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学习需求。
在针对文章主旨提问时,要求问题深入,精炼但有实质*的价值。
对全班学生提出问题时,要确保问题的广度,让其具有训练*和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
三、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四、调动学生的积极*,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
五、肯定学生观点的价值
我需要在这两节课中改进语言表达,更加精炼准确。课堂层次需要更加清晰,同时要争取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在重点内容上,我需要更加透彻地阐述,并简化易懂的部分,让学生更有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充分利用40分钟的时间。
在教授《金奖章》时,重点是通过角*扮演来理解人物对荣誉的态度,以及在争论中展现出的*格特点。最后,通过比较课文开头的乌鸦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讨论乌鸦对待荣誉的态度,以及他们是否喜欢乌鸦的原因,并引导他们从中学到的道理。如果他们还有一枚金奖章,我会要求他们写一段颁奖词给他们认为值得获奖的人物。最后,我会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机会,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