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重点
文章重点在于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文章中的句子含义。
二、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领悟文章的深层次语言,并理解其中隐藏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学生将以下词语标注注音: 枸杞、羡慕、高粱、烦躁、缝隙、凝神、蹑手蹑脚、花蕊、擎、惊诧、红晕、留恋、殷红、鲜为人知。
目标展示
分析人物形象,领悟文章语言,理解深刻句子含义。
通过课文学习,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新知研习
快速默读课文,交流阅读体会。
学生交流并完成课文学习。
思考:这三颗枸杞豆分别代表什么?
确定具有教育意义、深刻涵义、激励人心的枸杞豆。
分析“我”在故事中的变化。
讨论“我”从贪玩的孩子到刻苦学习的植物学家的转变,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探讨“我”为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讨论“我”如何在小树林中遇到三叔,并从中获得启发。
分析“我”与三叔的对话,了解三叔的人物形象。
分析三叔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己未完成事业的懊悔。
通过跳读课文,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语境理解句子含义,并认识到文学背景对理解课文的帮助。
巩固拓展
解释三叔三幅画的象征意义。
分析“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O”这句话的内涵。
预习指导
比较不同人物的童年乐园,探讨其与成长发展的关系。
简洁复述课文内容,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这样重新组织后的文章内容更加清晰,强调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提问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三颗枸杞豆》的教案2
教学设计:三颗枸杞豆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蚱蜢、叶鞘、蹑手蹑脚”等词语,并能根据语境理解其含义。
2.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3.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人物成长的轨迹。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圈点勾画、批注、表格整理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重点内容。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扮演、口语表达等活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三叔对“我”的关爱和教育,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 学习三叔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激发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热情。
二、 教学重点
1. 三叔的话对“我”的启发教育。
2. 生动细致的人物和景物描写。
三、 教学难点
1. 人物成长的轨迹与文章思路的把握。
2. 对三叔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四、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音乐等)。
2.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课前准备。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5分钟)
1. 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并展示图片:夕阳西下、日出东方。
2.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流逝,我们应该如何把握人生?
设计意图: 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二) 字词积累 (8分钟)
1.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
2. 教师重点讲解“蚱蜢、叶鞘、蹑手蹑脚、烦躁、绺、花蕊、擎、惊诧、脸颊、香蒿、荠菜、鲜为人知、癌症、腻味、摞、著作等身、颓唐、殷红、凄楚、惩罚”等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3. 学生进行词语听写,巩固记忆。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词语积累,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三) 初读感知 (10分钟)
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我”在童年时期,受到身患癌症的三叔的启发教育,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设计意图: 通过初读感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后续的深入探究做好铺垫。
(四) 探究研读 (25分钟)
1. 人物形象分析 (15分钟)
(1)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 人物 | 描写方法 | 人物特点 | 对“我”的影响 |
| :---- | :-------- | :-------- | :------------ |
| 三叔 | | | |
| “我” | | | |
(2) 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补充、点评。
三叔: 身患癌症,却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我”关爱有加,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我”: 童年时期天真活泼,对三叔充满好奇和敬佩,在三叔的教育和影响下,逐渐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最终获得成功。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叔哪些话语或行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我”在与三叔的相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2. 景物描写赏析 (5分钟)
(1) 学生朗读课文中描写山谷景物的句子,感受其语言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3) 重点赏析句子:“山谷里的春天,静寂得仿佛没有任何声音,只有鸟雀偶尔的啼叫,像一声声短促的叹息。”
设计意图: 通过对景物描写的赏析,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并进一步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 文章思路梳理 (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 通过梳理文章思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
(五) 体验与反思 (10分钟)
1.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扮演:
情境二:当三叔解释奇怪的图画时。
情境三:当三叔捏住我的脸说“这也是太阳”时。
情境四:当我拿到三颗枸杞豆时。
情境五:当年老的爸爸为他的教育方法而骄傲时。
2. 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情境,以“三叔,我想对您说”为开头,说一段话。
设计意图: 通过角*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六) 拓展延伸 (7分钟)
1. 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刻苦努力的名言警句。
2. 教师推荐书籍或电影,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肖申克的救赎》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并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和感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七) 布置作业 (2分钟)
1. 完成课后“探究·练习”。
2. 完成同步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设计意图: 通过布置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 板书设计
三颗枸杞豆
三叔:乐观向上、热爱生命、关爱“我”
“我”:天真活泼、受三叔影响、最终成功
山谷景物: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七、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升语文素养。同时,本节课也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希望学生能够从三叔身上学习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苏教版七下《三颗枸杞豆》教学实录3
(第一课时师生共同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一是学习生字生词,探讨了学记生字生词的方法;二是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初步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三是探讨了文题的精妙。接下来是第二课时,立足点在于品悟语言。)
一、品语言之生动优美
师:这篇文章和本单元其他篇目一样都是写“童年趣事”的,故事情节尽管并不复杂,但却步步设疑,耐人寻味。不知道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是不是和老师有同样的感觉?我们能不能把关注点放在文章的语言上,读文章,品语言,说说自己的发现?大家放声朗读你认为重要的段落,然后小组交流。
(生放声朗读课文,师巡视;小组讨论交流,师参与,随机点拨。)
师:大多数小组讨论比较热烈,哪一组同学先来发言?(众生跃跃欲试)呵呵,第一个吃螃蟹的是英雄哦!
生1:我们组觉得这篇小说的故事尽管简单,但因为语言优美生动,所以我们很喜欢读。
师:具体说说,同组的可以补充。
生2:我最喜欢第3小节。我没有在山村生活的经历,可是山沟里的树木、小动物很讨人喜欢。捉金牛巴一定很好玩。作者在写的时候用了好多的动词,如“走”、“捏”、“堵”、“挖”、“捉”等;有比喻,如“闪电一般”、“金质盾牌”,还有拟人,如写被堵在叶鞘里的金牛巴“嗡嗡地哀啼”。
师:从用词、修辞的角度品析,很好!你能把这一段朗读一下吗?要读出什么意味?围绕哪一句读?
生2:“山谷里的树林成了我的乐园。”要读出快乐,读出像“百草园”一样的童趣。
师:读书就要学会联系、比较,很好!
生3(同组):我觉得第8小节也特别的美。我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得很投入。)
师:春天的山沟“溢”满诱人的魅力,“我”在山林里忘情奔跑,捉大花蝴蝶。作者充分地表现出了那份童真童趣。这位同学这么一读,真的入情入心。看来读文章的确是要用心去体悟、品味语言的。老师再费口舌觉得就多余了。好,大家把自己认为优美生动的语句画出来,然后再放声读一读,要读出情味。同小组的同学相互展示一下,最好能说说“美”在何处。
(生诵读、讨论。师巡视。)
二、悟语言之深刻含蓄
师:我们在感受语言的优美与生动的同时,还有别的发现吗?大家继续交流。
生1:我们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不仅生动,而且深刻。用三幅画比喻三叔的三个理想,用一个“○”比喻三叔的一生一事无成。很形象,很有意思。三幅画与一个“○”之间的关系,很耐人寻味。
师:大家有必要静下来,回味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话。三幅画与一个“○”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深意?联系上节课我们的初步理解想一想。
生2:是三叔对自己一生的形象概括。
生2:三叔用画的形式来概括自己的一生,可见三叔是一个聪明的人。这么一个聪明人最后居然一事无成,真的可惜。他自己当然很悔恨、很自责。
师:你读出了三叔的聪明,读出了他的悔恨。
生3:从人物的神态、语言中可以体会。前面多次写他的叹息、写他声音的怪异。三叔两次说“太迟了”。这里又写他“眼眶里滴下几滴泪水”。男儿有泪不轻*,只是未到伤心处。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写三叔的时候多次描写他的笑,但是我读出的却是苦*,是悲哀,是可怜。
(生3表情凝重,教室里一片沉寂。)
师:让我们静静地思考,不仅思考文章语言的特点,也去思考三叔面对三幅画和一个“○”时的心情。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很动情,文章读得很透。我们整理一下,这位同学不仅从语言角度进行了剖析,还涉及到了另一个角度——
生(齐):人物描写的方法。
师:对,大家听出来了。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生(齐):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师:不错。描写三叔主要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才使得人物如此丰满和真实。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两个“太迟了”,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众生举手。一女生读。)
师:读得有些意味,但似乎还不够。哪一位再试一下?
(一男生读。)
师:有点意思了。刚才两位同学的朗读,我们感觉到最明显的差异是什么?
生4:前面的同学读得太淡了点。
师: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变化。
生5:标点变化了。第一句“可惜太迟了!”是感叹号;第二句“太迟了”是破折号,声音要拖一拖。
师:有道理,你试一下。
(生5读。众生鼓掌。)
师:的确不错。可见标点有时也会包含深刻的含义。
生6:刚才这位同学较好地读出了人物内心的那种悔恨。
师:对。人物的心理常常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出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同读:“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了,太不了解它们了。”)
师:这里看起来是语言描写,其实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人物内心的自责和悔恨。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无论运用怎样的描写方法,都必须注意语言的表现力。好,围绕语言的深刻,还有小组要发言吗?
生7:三叔的这个“○”与后面的三颗枸杞豆有必要联系起来看。文章说“它是生命告终的句号!是三个遗憾的‘○’!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句号就是生命的告终,三叔走完他的一生,遗憾是三叔的遗憾,充满着悔恨和自责,起点是新的开始,是三叔寄予我们的希望。
师:这位同学对重点句段的重点词语的把握还是非常准确的。这是建立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之上的。“我”正是以这三个“○”为起点走上成才之路的。
生8:我们组觉得三叔关于“太阳”的诠释很特别,语言生动而且含蓄深刻。大家看第48段到53段。我们认为这几段特别有哲理。
师:刚才大家读出了“情”,你这时又读出了“理”。你摘要读一下这几段中你认为关键的句子。
生8(腼腆地):我全部读一下吧。
(众生笑。生8笑)
生8:我们认为这里的太阳不单单指自然界的太阳,它还有别的意思。“我看见它像一个红*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这个比喻不仅仅照应前面一句“太阳快要西沉”,用“滚”字和下面写三叔“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可见三叔看到的和急切想抓住的不仅仅是太阳,他想留住的是时间。在三叔的眼里,太阳已不仅仅是太阳了还是时间的象征。
师:不错,在三叔的心里太阳是时间,更是生命。请继续。
生8:第53段三叔说“我”也是太阳,是对“我的”一种希望。
师:刚才这组同学抓住了本文最难的一部分,理解很到位。(同组一同学示意有话要说)好,你说!
生9:还有一组对话没说呢,第51段和52段。从扑住太阳,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到像钻石一样放射出“五彩”的光芒,还有一个“烫手”的过程,也就是说需要经过努力的。
师:完了吗?
生10(笑):完了。
三、探究质疑,升华主题
师:老师也无话可说了,该说的都让聪明的你们说了。(众生笑)看来要使我们的生命富有,要使人生精彩,首先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同时还得付出艰辛的努力。反这则悔之晚矣!
生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师(惊喜):哦,诗意的解说。围绕这个主题大家还能背多少?开动脑筋,希望能像这位同学一样机灵!
生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师:岳飞《满江红》。
生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师:俗语。
生4: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师:《明日歌》。
生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师:颜真卿《劝学》。
生6:一寸光*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
师:谷语。
生7: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师:还真不少。刚才一句是出自——
生(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师:保尔的这段心理独白能背出来吗?会背的一齐背,不会的下课后接着背下来。
(师生齐背,生声音洪亮。)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朱自清写的散文《匆匆》,送给大家。老师朗诵一段。课后大家把这篇文章读一读,背一背。
(师朗诵《匆匆》第1段。)
师:什么太匆匆呀?
生(齐):时间太匆匆。
师:生命太短暂。
师:这篇小说就是通过三叔的悔恨和教训告诉我们要抓住时间,珍惜生命的道理。大家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更深刻地理解了本文的主旨。
生8(举手):老师,对文章的主题我们组不是这样认为的!
师:哦?听听高见。
生8:我觉得三叔的失败不仅仅是他浪费了青春,浪费了生命,还在于他没有把握好自己的理想。他总是在立志,可总是在放弃,最后终究一事无成。
师:所谓“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这一组同学另辟蹊径,其他同学认为有道理吗?
生(齐):有。
师:三叔一会儿想成为建筑师,一会志愿当作家,一会儿又痴心成为植物学家。没有找准方向,没有持之以恒。看来一个人的成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比如说“我”成为一个植物学家和“我”对山沟沟的花草树木小虫子的兴趣有没有关系?不能只看到“我”贪玩逃学的一面哟。(众生笑)课后请大家把课文再次进行通读,把我们今天发现的思想碎片联系起来一组成一个完整的课文解读。好,要下课了,按照惯例,由一位同学总结陈词。
生9:我还想说一个特别的发现。
师(笑):快下课了,老师可不想拖堂哟。(众生笑)好,就当作总吉陈词吧!
生10:通过刚才的分析品味,我们觉得前文读起来比较轻松,充满童真童趣,自由欢快,但从在三叔出现后就变得沉重起来,而且越来越沉重。因为三叔给人的感觉是那样凄凉、可怜,因为在三叔的启发下“我”多了一份反思。
师:你的发现的确比较特别,很新颖,也很有道理。阅读时就要善于整体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深意。大家为他的精彩发现鼓掌,也为我们大家的精彩鼓掌。
师:同学们,童年是快乐的,是无忧无虑的,可是老师还要说,童年不仅仅是这些,还应该有对理想怕的考,对生命的思考。同学们,你曾经思考过吗?
(下课铃声响起。)
师:下课。
(播放歌曲《爱拼才会赢》,师生道别。)
评析:
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教学是打开课外阅读之门的钥匙。所谓“有效”,就是要在学生自主自觉阅读中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积淀知识,丰富情感,历练思想,提高修养。和教学其他课文一样,我在教学《三颗枸杞豆》的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克服阅读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不良倾向,要求做到披文入情,披文入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由品语言的优美生动,提升到悟语言的深刻含蓄,不断激活学生思维,最终升华为对文章主题的深层理解。
三颗枸杞豆读后感4
时间匆匆逝去,想要挽回吗?“太迟了,太迟了。”只剩下那遗憾的三个“0”。空洞洞,却是三叔一生的所有。一生中,他的所有只是“0”。直到最后,他才醒悟到,时间和生命是那么容易从眼前倏忽一下,就消逝而去了。只有把握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所有,得到成功。三个理想,三个幻灭,只是浅尝辄止,纵而放弃,这,怎么会成功?
他的因失败而遗憾的人生,却在最后以一个教训,深深烙在一个孩子的心上。从而挽救了一个险些步他后尘的孩子。告诉他,不要重蹈覆辙。
最终三叔还是走了,走得那么安然。因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份礼物。三个意味着生命终结的“0”,三颗通红的枸杞豆。即代表终结,也意味着重新开始。
去追,去追,抓住太阳,抓住理想。
读三颗枸杞豆有感5
时间就是生命。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领悟到了它的真谛。
有的人一生愿意拥有巨大的财富,有的人渴望执有重大的权力,有的人向往震惊环宇的声望,却很少有人能记“一寸光*一寸金”这句老话,许多人追求不到自己的理想,便以为自己一贫如洗,两手空空。事实上,上帝在赐我们的最丰富的礼物是时间。时间可以使我们从“牙牙”学语,开始,逐渐拥有*的思维,独到的见解,时间可以使我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苦心经营,乃至成功。时间可以把我们的家庭,城市及国家从哀微中救出来……
只要给我们时间,我们就能够做到这一切,而时间正在我们手中。你合着手掌,握紧拳,紧紧地抓住它,它就是你的,就能为你而服务,你轻松地挥着手臂摆着双肩,它就会似一阵轻烟随风而去,绝不为你留恋。
文中的三叔何况也不是这样呢?轻而易举的立了理想,但并没有去努力,在生命快要终结了的时候,才懂得珍惜,留下了三个遗憾的“0”。
我们还是少年,有的是时间,我们要以三叔为鉴,向作者一样去追寻一、二、三……
《三颗枸杞豆》读后感6
时间匆匆逝去,想要挽回吗?“太迟了,太迟了。”只剩下那遗憾的三个“0”。空洞洞,却是三叔一生的所有。一生中,他的所有只是“0”。直到最后,他才醒悟到,时间和生命是那么容易从眼前倏忽一下,就消逝而去了。只有把握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所有,得到成功。三个理想,三个幻灭,只是浅尝辄止,纵而放弃,这,怎么会成功?
他的因失败而遗憾的人生,却在最后以一个教训,深深烙在一个孩子的心上。从而挽救了一个险些步他后尘的孩子。告诉他,不要重蹈覆辙。
最终三叔还是走了,走得那么安然。因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份礼物。三个意味着生命终结的“0”,三颗通红的枸杞豆。即代表终结,也意味着重新开始。
去追,去追,抓住太阳,抓住理想。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概括作者转变的原因
2、学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学会细腻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会细腻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放歌曲《童年》,并投影歌词;鼓励同学跟唱,不会的同学跟着哼调。
(两小段后停放。)
师有感情地说: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乐园,在你的乐园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你至今都记忆犹新,那么下面让我们走进植物学家程海的童年乐园,他的乐园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打开课本。齐读课题《三颗枸杞豆》
二、检查生字词
枸杞()蹑手蹑脚()一绺()叶鞘()鲜为人知()腻味()颓唐()擎()蚱蜢()烦躁()口头禅()殷红()花蕊()香蒿()半晌()桦木()一摞书()灯盏()三、课文分析
1、通过预习,你们能否告诉我,这是什么样的三颗枸杞豆?(三颗催人奋进的枸杞豆。(板书)
富有教育意义的三颗枸杞豆。|有深刻涵义的三颗枸杞豆。|征服我的三颗枸杞豆。|催我奋进的三颗枸杞豆。|三叔送我的三颗枸杞豆。)
2、这三颗富有深刻意义,催人奋进的枸杞豆征服了“我”,但在之前“我”是什么样的人呢?之后又变成什么样的了?
(开始“我”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一个爱逃学的孩子。一个不怕打的孩子。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孩子。师:你怎会知道?生:他喜欢到小树林去玩,后来他成为植物学家。
“我”是一个顽皮,淘气的孩子。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
3、归纳:以前的“我”淘气顽皮,不喜欢读书上学,总是逃学到小树林里支玩。因此三天两头挨打,“我”有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没有!课文第6节。)
师结:“我”仍沉迷于小树林,直到遇到病中的三叔。
4、过渡:病中的三叔与“我”又有一段什么样的经历呢?这段经历对“我”有什么影响呢?
5、“我”在小树林遇到三叔,共有几次?
(两次。)
6、两次相遇,两次对话,下面让我们来读读三叔与“我”的第一次对话。(第14--32节,生分角*朗读。)你们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7、他们在谈论什么?
(植物,野豆角花。)
师提示:这种植物生长在大自然中,这就说明他们非常热爱大自然。(板书:热爱自然)
8、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程度是否相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不同。三叔更深些。三叔比“我”更懂大自然。因为他知道野豆角花有几根花蕊,什么颜*,还知道其它植物的秘密,而我一无所知。三叔热爱自然,看得十分仔细。例如第25,26,29节,而“我”什么也没观察过。)
小结:三叔在他最后的这段日子,把自然界中的点点滴滴都收入了眼帘,仔细观察研究。可想而知他对大自然热爱的程度。(板书:仔细观察)
四、总结。五、布置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课文分析
1、在第一次对话中,“我”还意识到自己的一无所知和不善观察,那么下面与三叔的第二次对话,又会有什么体会呢?分角*朗读:19--53节。
过渡:对话一我们一起讨论的,对话二的语言比较深奥,但我相信我们同学通过合作集众人智慧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的.就留给大家自由发挥的空间吧。你们自己互相提问。可以充分利用读书卡中积累的语言进行小组交流怎样才能把别人问倒?当然有不懂也可提出来讨论。(四人小组讨论五-六分钟)(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
2、第44节是什么意思?
(这是三叔的话,他认为自己一生一事无成,三个0是指他的三个理想都没有实现。)
3、第48节提到太阳,他把太阳说成“红*的车轮”有何含义?
(在这儿太阳指时间像车轮一样滚滚向前,在不断流逝。)
4、太阳能捉住吗?三叔在第50节说能捉住太阳,是什么意思?那他为什么以前不捉呢?那他到底捉住过太阳?
(这里的太阳还是指时间,三叔其实想留住时间,抓住时间。以前三叔总浪费时间,做事半途而废,没有毅力。这儿我觉得三叔有点后悔。
5、小结:确实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时间匆匆的脚步谁也无法遮挽得住。
6、第52节,为什么说把太阳捉住就能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
(抓紧时间,好好利用时间学习,工作,让生命有一番作为。你的事业和作为就是价格不菲的金盘子。只有去不停地奋斗,去创造新的生活,生命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7、小结:不错,就像保尔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当我们回忆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让我们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8、太阳是指时间,但三叔说“我”也是太阳是什么意思?
(“我”是小孩,还有很多时间,还有很多希望。三叔希望“我”抓紧时间去学习,希望我能有所成就。三叔从“我”身上看到他的影子,有点感慨了!希望“我”能完成他未了的心愿。)
三、师总结: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三叔有着远大的理想,但都因为虚度年华,遇到困难就退缩,半途而废,没有坚持不懈,没有毅力,以致于最后悔恨终生。(板书:远大理想+坚持不懈)
师问:那么三叔当时的感情一定很复杂,让我们把“三叔”请到一(3)聊天室,到现场跟大家一起聊聊。怎么样?师:准备2--3分钟。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组合方式分别扮演主持人和三叔,其余是观众,准备提问。
四、课文总结:三叔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启示,虽然他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但他都半途而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五、作业1、三叔的一生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影响,以至于“我”能成为植物学家。那么你的童年中发生过类似作者的事情了吗?请你把它整理在周记本上。2、整理课堂笔记。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8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教学目的
1.欣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和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
2.学习课文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
3.理解文章中心,引导学生珍惜人生黄金时光,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二、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文章含蓄的语言;
2.体会文章题目的深层含义。
三、课文解读
本文采用倒叙写法,先交代我是植物学家,但小时候却是出了名的淘气鬼,形成悬念,引出回忆。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叔留给我的三颗枸杞豆的启示,懂得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成才的。
四、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生动细致,极富感染力;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细致传神,跃然纸上。诵读这些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理解作者的用意。
②点拨法。三叔的一些话语含义深刻,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适当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含蓄的语言。
2.媒体设计:一张我的乐园设计课件,,一张寓意图画幻灯片,一张生字正音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几颗红*的枸杞豆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你可曾想到,三颗红*的枸杞豆却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让他从一个出了名的淘气鬼变成以后的植物学家。个中原因何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三颗枸杞豆》,相信你一定会解开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内容呈现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并能记住故事情节。
2.请一名同学口述故事梗概。如有遗漏,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或更正。
(三)问题情境
小时候,我是一个出了名的淘气鬼,经常逃学,钻进山沟里的小树林里,捉蝴蝶,掏雀儿蛋……玩得不亦乐乎。然而后来,却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是什么事情让我幡然醒悟的?
(四)交流对话
1.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文章开头有关春天山谷里的小树林的描写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来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很有文采,富有感染力,符合孩子的童心童趣,生动形象地衬托了孩子在大自然中的愉快生活。
话题二: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三叔?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明确:如:那人慢慢地站起来,手里拿着一根桦木削成的棍子,微风吹着他颤颤摇摇的身子……(表现三叔疾病缠身,身体虚弱。)
慢慢地抬起右臂,将手向阳光里伸去,手指上捏着一朵野豆角花。仔仔细细地望,好像在望一个紫*的灯盏。(细节描写,表现了三叔努力珍惜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多学一些知识,少一些遗憾。)
他的眼睛闪射出一种异样的光辉,瘦瘦的脸颊上升起两朵红晕。(表现他对植物的喜爱,一种兴奋的心情。)
2.学生与教师对话
话题一:三叔在泥土上画了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画儿下面还画了三个圆圆的О。这些图画和铁环有什么含义?画这些图画的目的何在?(演示寓意图画幻灯片)
明确:含义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画图目的是希望我不要像他那样,虚度光*,一事无成;而要树立理想,志存高远,勇于实践,成就一番事业。
话题二:三叔说: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任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前句用问号,表示怀疑,因为我是小孩不是太阳;后句用感叹号,表示三叔对我的鼓励和希望,因为我生命的路还很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
3.学生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文中我为什么总要逃学?(演示我的乐园设计课件)
明确:太爱大自然了,树林中有一片自由的空间,空气好,景*美,小动物非常可爱;上学读书又苦又累,老师管教太严,缺少玩乐的时间。
《三颗枸杞豆》的教案9
本课预设用三教时完成。
一、目标要求:
1、继续学习写实文学和虚构作品的区别;
2、了解课文倒叙、顺叙、补叙、插叙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并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及层次结构;
3、理解本文的深刻含义,珍惜时光,热爱生命,勤奋学习,永不放弃。
二、布置预习
1、熟悉课文词语,把生字表上的词语在文中找出来,并注上拼音;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想一想文章的顺序是什么;
3、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三、具体步骤:
(一)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二)导入课文
有一句话这样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其实每一个成功人士后面都有一个或者几个人,这些人可能成就斐然,也可能是个可悲的失败者,正是这么一个人,指引着他走上成功之路。
什么是成功?努力过了,奋斗过了,可以不必为浪费生命而后悔了,那就是成功。至于能不能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那是另一回事了。
(三)初步了解课文
1、文中的我是作者吗?为什么?
2、文章开头说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可主要内容写的是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这种写法在写作上叫什么?(倒叙)根据这种叙述的特点,给本文划分段落。
板书一:
3、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写了我和三叔的几次相遇?(2次)这一部分文章以什么为顺序来叙述故事的?(以事情的发展为序)根据这一点,给这一部分划分层次。讨论发言。
(四)分析课文内容
第一层:1、指名朗读。思考:这时的我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板书三:顽皮淘气,不爱学习,但很会观察事物,热爱大自然)
2、这一部分可以不写吗?
第二层:1、指名朗读,思考
(1)三叔是个什么样的人?
(2)在与三叔相遇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3)说出这一部分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划分层次。
(4)他狡猾地一笑和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两名中的狡猾是什么意思?
第三层:1、这一部分的起因与上一部分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2、读37-47,试着画一幅三叔的画,并模拟三叔的语气向同学解说画的意义。
解说前的指点:(1)三叔此时的身体状况如何;(衰弱)
(2)三叔的语气是怎样的(悔恨自责痛苦)
(3)三叔的神态是怎样的?(凄然一笑、微微一笑、滴下泪水)
4、听三叔解说的过程中,我有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悲伤----沉默)
5、三叔为什么会这么痛苦?他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教训?我有没有领悟到这一点?
6、三叔为什么要对我讲这些?你理解他的用意吗?
7、对话朗读48-54,体会三叔的感情,辨别太阳的含义。
(1)太阳快要西沉了一个红*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
(太阳象着征着时间不断地流逝,三叔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
(3)能!能呀!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到要捉住它!(加点字能否删掉?)
(4)有点烫手,还得费点力气。
(5)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
(6)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所以才这么亮
(7)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
(8)秋天又来到了山沟,小树林的叶子变得殷红殷红,好像里边藏着一个发出红光的太阳。(这儿的太阳象征着三叔对我的期望,暗示着我在小树林里获得的重大启示和我的生命在这儿开始了一段新的历程,告诉读者小树林对我的不寻常的意义。)
第四层:1、朗读
2、这个谜语的*是什么?三颗红*的枸杞豆是什么意思?我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读夸父逐日的故事,想一想,三叔和夸父有怎样的不同?
5、你从三叔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五)总结课文:
本文通过叙述三叔的悲剧故事,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勤奋学习,永不放弃。
(六)诵读下列古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钱泳《明日歌》)
(七)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和上述古诗,写一段学习本文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