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夏正式开始;当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便是小暑节气。其中的“暑”字,意味着炎热,而小暑则表示热度尚未达到最高,只是初热的阶段。这意味着天气开始变得炎热,但还未到达最热的时候,这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得到验证。此时,全国各地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的阶段,因此需要加强田间管理。
有许多有趣的民间谚语描述了小暑和大暑的特点:
大暑热得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遍地出黄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民间谚语反映了人们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体验,也指导了人们在农事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和经验。
我国各地农业谚语大全2
一冬早,三季好。
犁田过冬,好过担粪壅。
人怕老来穷,禾怕寒露风。
人不缺地工,地不缺人粮。
青蛙开口早,早禾一定好。
竹开花,饿死农家。
稔子结卜,耙田撒谷。
“清明”“谷雨”紧相连。
簕竹开花,收起犁耙。
耙田插秧莫迟延。
过了“惊蛰”节,春耕无停歇。
“春分”秧壮,“夏至”菜黄。
龙舟鼓响,黄麻一夜一高掌。
春雨贵如油,点滴无白流。
山上有果,垌上有禾。
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三年不选种,增产会落空。
秧好一半禾,苗壮一半产。
疏禾有谷粜,密禾捞柴烧。
早禾插到立夏,插无插也罢。
良种加良法,生产才得发。
基肥施得足,麻高又厚肉。
良种无良法,神仙也无法。
基肥施得少,十成产量八成了。
头遍浅,二遍深,三次锄土培麻根。
早禾怕北风,晚禾怕雷公。
插秧过“小满”,做死无一碗。
麦要浇芽,菜要浇花。
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
稻如莺*红,全得水来供。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
梨花白,种大豆。
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
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
清水下种,混水插秧。
立了秋,在小一齐揪。
旱插,早活;快长,快大。
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
六月到,卖棉被,买灰料。
会插不会插,瞅你两只脚。
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
七月秋,里里外外施到抽。
一季草,两季稻,草好稻好。
夏至后压,一担苗,一担薯。
会种种一丘,不会种种千丘。
花草田种白稻,丘丘有谷挑。
千处粪田,不如一处来粪秧。
立秋前早一天种,早一天收。
全国各地有关小暑的谚语集锦3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遍地出黄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地区特*谚语: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苏、湘)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桂)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苏)
“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冀)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苏)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沪、湘、辽、晋)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悠悠。”(川、贵)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湘)
“小暑过热,九月早冷。”(苏)
“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冀)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湘)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