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
此刻,我们身处海神庙。历来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说法,而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和捕捞业就十分繁荣。追溯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为了调运各种*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将生命寄托于神灵。为了乞求神灵的庇佑,祈愿海上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因此在老龙头的西侧修建了海神庙、北海神庙、妈祖庙、龙王庙等四座庙宇。然而,19XX年八国联*从老龙头登陆,四座庙宇均被毁。如今的海神庙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综合了原有四座庙宇的特*,重新构思设计,延伸入海124米,成为旅游观光和临风休憩的绝佳去处。
这里是牌楼,南北两面各有两个大字:“安澜”、“伏波”,——寓意着让大海安静,平息波涛,清晰地诠释了整个海神庙的主题。
往前走便是山门。与一般佛教庙宇不同的是,海神庙山门内所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而是“天佑”、“天应”两位大海中的神将。“天佑”即老天保佑,“天应”则指大地之灵,呼应天地。传说这两位原本都是大海中的怪物,力量无处发泄,因而专门兴风作浪,胡闹无度。后来,他们被天后娘娘——即我们所说的妈祖收服,成为妈祖的得力助手。
现在我们踏入海神庙正殿前的庭院。左右两侧各有一座吉祥物。右边的名为“乘黄”,又称“飞黄”。我国古代神话《山海经》记载:白民之国有乘黄。形似狐狸,背上生角。骑其身上,可寿至两千岁。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诗云:“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后来,人们以“飞黄腾达”比喻一个人的官位迅速升高。不过,眼前这座乘黄切勿骑乘,一是若真要活到两千岁,将带来无尽麻烦;二是若确实骑上,将面临罚款。
左侧的雕像名为“龙马”。我国古代传说龙马乃河水之精,形如龙首、马身,且有两对可张开的翅膀,其鸣声清亮动听,传称“鸣声九音”——有些人谦称自己的歌声“五音不全”,而这龙马的声音简直如交响乐般动人!有些古书甚至称之为乘黄。在海神庙前设置龙马、乘黄的雕像,取意于“河水之精”。
现在,请大家步入海神庙的大殿。正中端坐的是海神,两旁为其助手。渤海湾一带供奉的是北海之神,名为禺京。其“分工”包括使大海风平浪静,调节陆地风调雨顺。为使大海平静,他手持弓箭,巡视大海,一旦发现波涛汹涌,便射箭破之,而两位巡海夜叉则为其助手;为调节陆地风调雨顺,他选拔了几位得力干将,现向各位介绍。这两位分别为千里眼和顺风耳。千里眼眼瞪如铜铃,顺风耳耳长如罐杯,专门负责收集旱涝信息。其余两位是雷公和电母。雷公头似猕猴,嘴如鸡喙,肩负翅膀,左手执椎,右手使槌,脚踏五面大鼓,一敲鼓便是天上雷声隆隆;电母手执双面镜子,一挥镜子便是闪电纵横。而左侧两位则为风婆和雨师。风婆抖布袋则生微风,抖狂则成狂风,挥舞则成台风;雨师用抱歉,还没完成。接着来:
柳条轻轻一扬,宝葫芦里便落下一场雨。当然,他们的力度和时间决定了雨的大小和持续时间。
古代的神灵多是人们创造的,他们的功能往往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如今,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功能已由气象卫星和计算机承担,虽然尚不十分精准和全面,而雷公、电母、风婆、雨师的功能,我们能取代多少、是否需要取代,乃至是否有必要取代,都仍是未解之谜的一环。
我们该与海神告别了,但愿他能庇佑我们旅程顺利,晚上下雨,白天晴空,每天都是好天气,每天都有好心情。
湖南神农架旅游导游词2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x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x,在这里我对大家参加我社的旅游团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览神农顶和神农坛两大景区。
神农架地处长江和汉水间的川鄂交界地带,1970年建立行政区划,面积约为325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盖率达67%,区内居住有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约7.9万。
另外神农架还有个十分气派的称号——华中屋脊,这是因为神农架中的最高峰——神农顶海拔高达3105.4米,为华中第一高峰,故而有此称号。
神农架最初只是指一座山峰,即今天的大小神农架,到现在则指整个神农架林区。
神农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有原始人类在此活动,相传炎帝神农氏曾率众在此搭架采*,教人们耕种,故将这里称做神农架。神农架也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在神农架发现了一部民间唱本《黑暗传》,以解释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起源、叙说*古代历史为主要内容,其特征近似神话史诗,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也填补了华中地区没有发现过长篇神话史诗的空白。
大家都知道神农架是一片原始森林,其中有种类繁多的鸟兽虫鱼,很多濒临灭绝,在别的地方见不到的物种在神农架却可以见到,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神农架凭借其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的优越*,在第三、第四纪*川时期充当了生物界的避难所,至今尚较好的保存着原始森林的特有风貌,其中有金丝猴、金钱豹、华南虎等极为珍稀的动物。因此,神农架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接纳为成员。
神农架也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天然*材库,有中草*两千多种,包括麝香、熊胆、金钗等名贵*物和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支笔、江边一碗水等珍惜草*。其中有60多种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现在神农架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在作为观光度假旅游区的基础上,还开展了森林浴行和自行车、攀岩、漂流、淡水垂钓等颇受旅游者喜爱的旅游活动。
好,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的旅游车呢已经进入了神农坛景区,请大家稍作准备,我们马上就要下车去游览。
现在我们所在的神农坛风景区位于神农架旅游区的南部,是神农架旅游的南大门。虽然面积很小,只有0.7平方公里,但整个景区层次分明,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神农架是神农坛风景区的核心部分,是专供炎黄子孙在此缅怀先祖,祭祀神灵的场所,祭坛内神农塑像高达21米,高大雄伟,庄严肃穆,它以大地为身躯,立于群山之中,向上望去,炎帝双目微启,似在洞察世间万物。头上两只牛角是根据传说中的“牛首人身”设计的,中间的草坪和两边的台阶也是根据过去皇宫的格局所布置,中间为天子所走,左右则是大臣的通道。因为9在古时候被人们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故两边的台阶全是9的倍数。台阶下即是祭坛,置有九鼎八簋、香炉、编钟、大鼓等器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可以在此祭拜先祖。
炎帝神农氏首创牛耕,采*救民,光照千秋,不仅因遍尝百草,搭架采*而使神农架得此名称,更为子孙后代繁荣昌盛、继续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离开神农坛,我们现在就要去神农架的至高点——神农顶风景区。神农顶风景区位于神农架的西部,我们今天主要是要去游览风景垭和板壁岩。请各位游客朋友往车窗左边看(讲解时伴有手势,因面对游客,故出右手指自己身体右方),这就是被称作“华中屋脊的华中第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4米。
走过了神农顶,现在我们就到达了风景垭,风景垭原名巴东垭,号称“神农第一绝”,海拔2800米,风景垭下的板桥河谷深万丈,满底琅岈,风姿各异,四周岩壁如切似削。遍布冷杉如裘(qiu)似衾(qin),更加上气象瞬变,神韵竞奇,将这风景垭的风光齐聚一体。
从风景垭出发,大约二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就到达了板壁岩,这里因为有野人出没和奇妙的石林而倍受游人注目。
秦皇岛姜女庙楹联导游词3
各位朋友:
我们现在身处孟姜女庙前殿,目光所及是一副楹联。此联生动描绘了山海关和孟姜女庙周围的自然景观,同时抒发了一种自然观和宇宙观,表达了世间万事万物皆如海水和浮云般,无常无常,朝潮朝落,常涨常消。这幅楹联读法多样,可谓独具匠心。上联七次运用“朝”,下联七次运用“长”: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楹联一览,初看之下或显得令人捉摸不定,不知如何入手。然而只需掌握古文通假字的多音多义特点,结合不同的断句方式,就能读出各种不同的解读。在阅读楹联时,请留意,“朝”既有“潮”(cháo)之音——如潮水的“潮”,又有“朝”(zhāo)之音——如朝阳的“朝”,以及今朝明朝的“朝”,具备双音双义的特质;“长”一词同样如此,既可指涨(zhǎnɡ)——如涨潮之涨,也可指“常”(chánɡ)——如经常的“常”,以及长度的“长”,呈现双音三义之态。接下来,我将呈现十余种不同的读法。首先是三三四断句: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常常涨,常涨常消
此外还可解读为:
海水潮,潮朝朝,朝朝潮落 浮云涨,涨长长,常常涨消
接着是三四三断句:
海水潮,朝朝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常常常涨,常常消
或是:
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潮落 浮云涨,常涨常涨,常涨消
进一步是四三三断句:
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涨,常常涨,常常消
有人说四六不通,然而此处竟可读出四六断句:
海水朝潮,朝朝朝潮朝落 浮云常涨,常常常涨常消
或者:
海水朝潮,朝潮朝朝潮落 浮云常涨,常涨常常涨消
五五断句更为优美,宛若古诗一般:
海水朝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常涨,常涨常常消
或者:
海水潮朝朝,朝朝朝潮落 浮云涨常常,常常常涨消
最后,听听*断句:
海水朝朝朝潮,朝朝潮落 浮云常常常涨,常常涨消
在他们家门口,一个卖豆芽的贴出了这样的对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经询问行家,得知对联的解读。为方便表达,我们将“长短”的“长”(chánɡ)标记为“C”,将“长大”的“长”(zhǎnɡ)标记为“Z”,则豆芽对联应念为:
CZCZCCZ ZCZCZZC
这启发了我们,楹联还可按三七断句解读:
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常涨常涨常常消
一次,为一旅游团导游,讲解了多种读法后,一位七八岁的小朋友走上前,字字斟酌地呈现了一种全新而精彩的读法,我们将其称为五乘二断句:
海水,朝潮,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常涨,常涨,常涨,常消
只要意义通达,自然也能探索出新的读法。若您研究出新的解读,请来信告知,必有重奖。
在温州江心寺,也有类似的楹联,仅缺少“海水”和“浮云”:
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或许是南北文化交流的产物,至于先后次序,则难以考证。一副楹联引发了如此多的议论,现在,请大家入殿,领略孟姜女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