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了解文中的记叙文要素,加深对记叙文体裁的理解
2.体会文中表达感情的句子意思
教学方法:本文篇幅短,体裁明,可在课内反复读,抓住教学要点的内容,读懂得益,不要流于课文分析。
教学要点:
1.托事记人的记叙方法。
2.记叙文的要求和运用语言的特点。
教学步骤:
订正字词:
蓑衣(suō)田塍(chéng)贫瘠(jí)擅长(shàn)
椽子(chán)菜肴(yáo)*命攸关(yōu)潸然(shān)
文学常识
水上勉,日本当代小说家。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书后练习二、三,订正。
联系课文,加深理解。
课文的题目是,全文记叙的是桥的本身,还是更有其它内容?
(中心词是桥,文章从桥铺开,做了记叙,写母亲架桥这件事,而记事的目的,则是为了写出母亲的勤劳和爱子之情)〈1节〉母亲架设的是怎样一座桥?同这座桥有关的哪些事?(桥是两根圆木横架,要木板,红土踏实修成的,朴实坚固,像母亲一样)
(在山谷里耕作,养活一家;从桥背面采磨菇,作为我们的菜肴)
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赞颂母亲,怀念母亲)
这是一篇在今忆昔的文章,写是在今,架桥的事是在昔,孩提时,提示了母亲架桥是早年的事,我9岁与母亲作别提示别后长期回忆和想念,我在外出的旅途中提示时间向前推移,如今提示写文章的今和再次表示对母亲的怀念。
本文同《*立交桥》《吴门桥》在运用词语上有何明显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1.前两篇描写时,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多用形容词;本文主要用叙述方法,语言以朴素平实见长。
2.前两篇描写时,常用一些必要的词语来修饰中心词,动词作谓语也有讲究;本文用词是恰到好处的达意,无过多的修饰)
《桥》教学设计2
《桥》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桥》教学设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要求]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味重点语句,感受洪水肆无忌惮、死神来临的危险情景,体会*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词句,感受*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感受洪水肆无忌惮、人们惊慌失措的危险情景。
[教学环节]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学生提出问题; 二、复述课文,理清层次,了解大意; 三、再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四、课堂小结,词语读写,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内容,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画面,唤起记忆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提示词语,回顾洪水肆无忌惮、人们惊慌失措的画面,感受大难将至的危险情景。
二、走进画面,感受情景 1、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找出直接描写洪水的句子,观察洪水又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2、抓重点语句,联系画面,品味语言,指导有感情朗读。 ①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幻灯片出示,齐读句子。 ②联系“窜”、“*”、“放肆”等词语深入体会,感受洪水来得迅猛、洪水的肆无忌惮。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3、播放洪水来临视频,设身处地联想,齐读语句,感受洪水的凶猛无情。
三、定格画面,升华情感 1、谈话过渡,结合课文,感知*“像一座山”,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形象。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是怎样指挥村民们渡过木桥、脱离险境的。 3、研读文段,指导朗读,从*的语言、动作中感受*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领悟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①点生找出并朗读*指挥村民过桥的语句,体会*的意图,感受*在生死关头,先人后已、顾全大局。 ②通过修改标点,对比分析,揣摩*说话的语气,感受*的坚定果敢。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读文体会,从*一“揪”一“推”的动作中,从*前后语言的矛盾中,感受*的正直刚硬,而在父子间却显现出深沉的父爱。 4、转换角*,将“*”改为“父亲”,将“小伙子”改为“儿子”,师生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5、文本延伸,通过猜想在生命最后一刻,父亲想对儿子喊些什么,触及学生内心。
四、铭记画面,寄托哀思 1、配音朗读课文第三部分,了解故事结局,渲染氛围,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2、读写结合,直抒胸臆,让学生写出内心感受。 3、师生交流,寄托哀思,分享感悟。 4、回顾全文,课堂总结。
小学《我的母亲》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品*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设想
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文绉绉?先生掷铜钱庶祖母翳病*去侮辱
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
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
㈠整体感知
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
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㈡合作探究
师: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这是几件什么样的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请速度文章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读文后,生分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明确:
1.共写了以下几件事: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2.作者对母亲怀有敬爱和怀念之情。
㈢质疑、解疑(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师根据生提问情况适当补充,课件出示下列主要问题: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生结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
1.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2.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同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一个人*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3.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
1.母亲教育儿子是非常严格的,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的?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与同学们交流。
生思考后,互相交流。
六、总结
同学们,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受污;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热爱我们的母亲吧!让我们用歌曲《懂你》来表达我们的这份心意。(播放歌曲《懂你》)
七、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饱含感情,讲究分寸的语言。
2.理解母亲,体会真挚的母爱,完成本单元写作实践。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
2.写作
教学设想
《我的母亲》一文语言质朴感人,讲究分寸,学习本文应让学生把握语言特点,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情。另外,根据学生写作文没有真情实感,不会捕捉素材这一点,让学生体会本文的选材特点,从而知道写文章贵在流露真情,贵在选取生活中的感人事件。同时,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事件,唤起他们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之情,完成本单元写作实践。
课前准备
1.划出文中饱含感情的语句并体会。
2.搜集、查询歌颂母亲(包括动物世界)的诗歌、名言、故事、文章、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师揭示主题
同学们,胡适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母亲形象,她们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日夜劳碌,为家人做无尽的奉献。如今,我们的母亲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妇女,她们也踏上了社会的舞台,她们不仅要照顾孩子,照顾家庭,还要工作,作为儿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堂课我们就为母亲献上一首心中的歌。
师板书:
我的母亲
──献给母亲的歌
二、教学过程
㈠自主合作探究
师:本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生速读文章,找出语句*分析或结组讨论,明确本文语言质朴、真切,讲究分寸的特点)
例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我的病眼。”──母亲爱子之深,平时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几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已经具备了这种美德,表现了作者的谦虚的品格。
师:文章的选材具有怎样的特点?(生讨论后明确:选取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㈡写作链接
1.师:《我的母亲》一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给我们的关心是最多的,你和母亲之间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亲情故事呢?请说一说。(生思考后,互相交流)
2.在学生回忆亲情故事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几个问题:
(1)你过生日吗?你的母亲过生日吗?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
(2)你知道母亲的心愿吗?你做过令母亲欣慰的事吗?
(3)你知道母亲喜欢什么吗?
(4)你给母亲使过脸*、顶过嘴吗?
以上问题会让不理解、不体贴父母的学生感到惭愧,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表达一下他们对母亲的感谢之情。
3.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班内选出一名主持人)
(1)主持人开场白。
(2)生展示歌颂母亲的歌曲、诗歌、文章、故事、名言等。
4.学生写作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笔记录下我们和母亲在一起的感人瞬间。可以为母亲做传记;也可以给母亲写一封信;还可以写关于母亲的任何文章。
三、总结
同学们,每一天我们都沐浴在母爱的阳光下,每一刻母亲的心都牵挂着我们,让我们由衷地热爱母亲,感谢母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