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秘密楼阁”这四个醒目的大字引起了我脑子里无数的小问号;阁楼里究竟有什么秘密?秘密又是什么?而秘密的谜底又是什么呢,是怎样解决的?带着这些问题,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第一页。
这本书是比利时的着名作家托马斯.拉瓦歇里笔下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小主人公尼尔森.德.特里耶的祖母吉吉有一天给了他一把阁楼钥匙,说是时候让尼尔森知道一切了。尼尔森听了祖母的话后,更加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阁楼。他一进阁楼里,许多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在尼尔森的脑海里回荡。突然,他在这杂乱的声音里找到了一个他可能永远都忘不了的声音,没错,这就是外公在讲话!
他重新在板凳上坐下来,爷爷告诉他,这一切都是他们的祖先理查德·德·特里耶,因偷了马克格里高家族神圣的黄金花瓶而造成的。理查德死后,他的灵魂被封进了黄金花瓶,而他的后代也就是我们都受到了诅咒,我们死后,灵魂也会封进一样东西里,我希望你能拯救我们。
尼尔森就这样成为了这些灵魂的守护者。可不料,在他的祖母吉吉死掉之后,妈妈将这些装有灵魂的老古董都卖给了别人,却正因为如此,尼尔森才认识了老太太维多利亚,并和维多利亚一起走上了一条寻找灵魂的路程。
最后一页也合上了,但我还意犹未尽,也许是主人公尼尔森的勇敢坚持感动了我,也许是故事的悬疑剧情吸引了我。总之,我觉得作者的想象力很是丰富,他可以把每个人的*格写的十分鲜明,剧情也让人捉摸不透。
我很喜欢这本书,看这本书绝对不亚于看一场电影。即感人又悬疑,即好笑又恐怖。对于这本书,我只能说是爱不释手。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750字2
童年,一个充满美好回忆的年龄,也让许多人对他抱有幻想和批判,因为它离我们遥不可及。《童年的秘密》是玛丽亚.蒙台梭利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她仍然强调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遵守儿童敏感期的发展规律,激发儿童潜能,为儿童打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身为人母的我深有感触,不得不承认儿童在一定时期是*的老师。
记得初为人母时,我只在医院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出院了。当妈妈时的喜悦与兴奋,也连同严重的睡眠不足掺杂的。身体的虚弱,迫切想好好休息一下,可是听到孩子的哭闹又是那么揪心,于是一个个日日夜夜的陪伴,让孩子与我渐渐熟悉起来。孩子三四个月时,只要我换一件衣服,她都会一边吃着母乳,一边仔细观察,小手还不停的触摸着衣服,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孩子四个多月时的一天,我打算洗头,于是,孩子的姑姑帮我照看一会儿,长长的头发,洗起来费时又费力,孩子一边看一边在旁边玩耍,总算洗好了。这时,孩子也饿了,我抱起孩子准备喂奶,谁知,孩子充满委屈地哭喊,就是不吃,无论怎样哄就是不停地哭,盯着我的脸,越哭越凶……家里一直都没有什么陌生人,也很安静,怎么回事呢?姑姑观察半天试探着说:“你把头发扎起来试试,她是不是不熟悉你头发披散下来的样子?”我赶紧把头发扎起来,孩子望着我的脸渐渐平静下来,在我的怀里安静地吃着母乳……
当时谁曾想到,一个小小的婴儿,竟然会有如此强大的辨别力,一个小小的有异常态的打扮,她竟如此大的反应。可见,外部的秩序感已经早早地植入她的内心,不得不承认,我被她——我的小小的孩儿打败了,而且我败得是那么开心!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感觉的秩序可以分为外部秩序和内部秩序。上面的事例是我所说的外部秩序,是儿童的敏感期的表现之一。儿童敏感期还有许多表现,如果成年人能及时发现,认真培养他们的能力,儿童必定会像雨后的春笋般茁壮成长,愿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