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记
怀着期盼的心情,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乡下看奶奶。
坐在车内,我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此起彼伏。成片的黄*绿*中,偶尔会出现几间小屋和穿着朴素的庄稼人。
花儿装饰着大地。黄*的,野雏菊;红*的,苦菜花;白*的,桂花;粉*的,月季,一个赛着一个,争先恐后地开着。金黄的水稻,吐着胡须的玉米都垂下了自己高贵的头,向大地传递着丰收的喜讯。
车子拐弯时,一丛又一丛的芦苇,像披着白纱的姑娘,向我们扑来。寂静的小路上,不时有松鼠、兔子等小动物从车前窜过。
起雾了,远处的山峰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只留下一缕缕的轻烟。山,仿佛被蒸发了似的。
路过板栗林时,不时听到板栗掉下来砸到车顶的声音,还有不知名的虫子的叫声,像是欢迎我们这些秋日来访的客人。
到奶奶家,吃好奶奶做的美味晚餐。我们坐在屋前的空地上看月亮。空气中有淡淡的桂花香。天上的月亮纯净无瑕,不时闪过的乌云也不能挡住她洁净的光。月光透过奶奶家青瓦老屋的檐角,穿过屋前院里的梅树,成了一幅秀美的画。四周响起的虫儿音乐会和潺潺的溪水声,让这画也动了起来。
看到这,我忍不住手痒起来,拿起我的激光灯,朝月亮射去。我描摹着月亮的轮廓,用绿*的激光在空中画了一个绿*的月亮,我把她送给了奶奶。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我爱我的故乡。
回乡偶书的故事2
一天,贺知章告别了他在宫廷效力了五十余年的岁月,回到了久违的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
当他踏入村子时,一群孩子们迎了上来,像水流一般围绕着他。他们以为这位陌生的老人是迷了路或者在找亲戚,所以热情地打招呼:“老爷爷,您是哪里来的?要去哪里?”贺知章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笑了笑,说道:“我就是五十年前离开家乡的贺知章啊!”孩子们听了都很惊讶:“贺老爷,贺大人!”贺知章笑了笑,指着村口的一棵老柳树说:“你们看这棵大树,就是我离开家乡前亲手栽种的。如今它已经长高了数十米,也变得更加粗壮了。哎,岁月不饶人啊!”说完,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贺知章走进了村庄。当他走到村里的一口井旁时,又停下了脚步,看着井水依然清澈旺盛,井边的那棵老榆树已然沧桑枯老,心里不由得激荡起涟漪。
村里的人们听说贺知章回来了,纷纷出来迎接。贺知章看着一个个似曾相识、又很陌生的面孔,心中涌起感慨,于是用熟悉的乡音吟诵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场的人们听了都深有感触,并将此诗传颂流传。
回乡偶书优秀作文3
我16岁考上了进士,离开了家乡。出门前,父母和乡亲们一同给我告别,我挥泪与他们告别,告别家乡的一切。
我一生平坦,升官加职很快。即使给父母写了很多书信,也不能表达我对父母、对家乡的爱。
七十年后,我已是八十六岁的老人了。年老体弱的我不能再做官了,皇上赐我礼部尚书,让我回家养老。再回乡中途,我想:不知父母亲是否还在?不知我的伙伴是否还在?不知我当时掏的鸟窝是否还在?踏进村门,我吸收着生我养我地方的新鲜空气,望着熟悉的环境,让我感到非常幸福。我抚摸着那棵大柳树,品尝着那条小溪,踩踏着家乡的家门,十分舒心。
我看到在一旁玩耍的孩子,不禁想起了儿时与伙伴们追蝴蝶、套蜂窝的情景。一位穿着红*肚兜的小孩子蹦蹦跳跳的跑过来对我说:“爷爷,您是哪里人?来这里要做什么呢?”我听了非常惭愧,脸羞红了,尴尬地说:“小朋友,我和你一样,都是本地人。”“那我以前怎么没见过您呢?”小孩子一脸疑惑的问。“我儿时便去外地做官,几十年没有回来了,也难怪你不认识我。”说罢,我便伤心地离开啦。
来到家,我看到熟悉的房屋,却没有看到父母那忙碌的身影,十分疑惑。问了旁人才知,父母在几年前就因病去世了,我痛哭不已。大哭一阵后,我自我安慰道:人总是要死的,爹娘,你们安息吧。我感到一股诗意油然而生: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