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根据“4334”总体发展设想,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打造优秀教师队伍,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工作目标: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创建标准化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中考成绩超市平均水平。
主要工作:09年将着力于“做精、做细、做新、做实”,在精细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实。
重点工作:
创新基本功比赛形式。在教师中开展“基本功达标创优”活动,突出数学、英语、小学以及数理化、生物学科,中学赛事形式简洁、高效,*作精细、公正。
扩大开放日活动。计划开放4—5所学校,展示特*和风采,选择具有代表*的学校和内容,丰富开放形式,推动学校特*创建。
提高听课组工作实效。三月份召开听课组工作推进会,精心组织听课,进行特*观摩,完善《中小学听课组管理办法》,提高评价标准。
注重教师培训。督促校本培训,强化监督,组织新上岗教师培训,确保教师专业成长。
推广学校特*化建设。开展“特*小学”评选,引领学校走特*发展之路,提升文化品位。
加强常规教学管理。举办网上教学常规管理推进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汇编》,加强指导和检查,改进检测方式。
教育工作计划模板锦集2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家长学校的开办对提高家长的素质、家教水平和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和开办家长学校的经验,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目标任务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深入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旨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营造温馨的教育氛围。增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明确教育职责,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共同培养新一代。
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
设立家长委员会,由六位家长代表组成。学校教导主任主持,负责指导和协调家长学校工作;家长代表负责收集反馈和建议。
家长委员会每学年召开两次会议,学习相关文件,结合学校工作重点,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研究热点问题和课题。
家长学校具体工作
根据区有关家庭教育指导精神,对家庭教育指导者进行培训。
制定分年级活动安排,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分层次举办家长学校讲座,按校级、年级、班级开展,重点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学期至少两次,计划、内容、考评明确。
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评选示范*和合格学习型家庭。
教师每学年需对每位学生进行至少一次家访。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听课和活动。
加强家庭教育现代化课题研究,制定研究课题和个案。
在学校教育无法覆盖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家长学校寻求家长支持。包括家长充当家庭监督员和担任校外辅导员,指导孩子的实践活动。
教育工作计划模板锦集3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以市教研室与学区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和实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品德学科的研究、指导、服务职能,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创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提升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活动设计及课堂调控能力,提升学校品德教学队伍的素质,推动品德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工作要求: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确保教师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和教学评价,抓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建设。
本学期开始,整理十一册教材教案,按内容重点分类,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市实际情况提出30条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建议,并将优秀教学方案整理成册,建设品德学科教学资源库。在此基础上探索教学方式的革新和评价标准,逐步完善本市品德学科的完整课程体系。我教研组将积极参与,并组织优秀教师撰写教案和筛选教学故事。
加强网上教研活动,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及时上传优秀课例、理论学习资料、活动通讯稿等,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让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通过校级课堂教学评比,以评促研,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研究课可结合一至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和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生活实际,自定教学内容。
三、具体活动安排:
八月份:
参加市教研组长会议。
参加学区教研组长会议。
制定本学期学区教研组计划。
九月份:
申报参加小学品德学科指导组菜单式服务行动。
整理六上教材教案。
十月份:
参加小学品德学科指导组菜单式服务行动。
参加学区中年教师课堂教学风采展。
整理和筛选六上故事资源。
十一月份:
参加市中年教师课堂教学风采展。
十二月份:
学习教育理论,进行博客、qq等网上沙龙,撰写体会。
一月份:
进行期末质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