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春雨》创作于大中四年,是诗人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虽然题为《春雨》,却并非直接描写春雨,而是表达了在春夜雨中的相思之情。有人认为这是诗人在长安思念家乡的作品,有人则认为是李商隐期待他人提拔的寄托之作。大多数人将其视为一首爱情诗,但诗中所思之人却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诗中所念之人应当是柳枝,就是《柳枝五首·序》中提到的那位属意于诗人、最终却被他人夺走的洛阳痴情少女。还有人推测这位可望不可及的女子是女冠,就是《碧城三首》和《重过圣女祠》等诗中反复提到的陪同公主入道观的宫女。

李商隐《春雨》原文赏析

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函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注解:

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

云罗:云片如罗纹。

译文:

新春时节,我怅然躺在床上,身着白夹衣。 白*的门户寂寥冷清,心中充满了不尽的违愿。 透过雨幕,我望着红楼,感受着彼此之间的冷漠,而雨滴如珠箔般飘打着孤灯,我孤独地归家。 在远方的路上,春天的晚上应该更加凄凉吧,而残夜里我却依稀在梦中相见。 情书和耳环已准备好,可如何才能送达呢,我寄望于万里之外的云中,只有一只孤雁飞过。

赏析:

这首诗借助春雨的飘洒,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诗开篇点明了时令,接着描写了对旧地的怀念,然后是透过雨幕望着红楼,寻找却空空如也的迷茫,最终只有在梦中相聚,以及寄情于情书。诗中情感的流露如同雨丝,纤细而持久。而“红楼隔雨”与“珠箔飘灯”一句,则犹如一幅明艳的图画,将诗意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李商隐《春雨》赏析2

李商隐《春雨》赏析

【原作】

怅卧新春白袷(jiá)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作者】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xi)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注释】:

白门:今江苏省南京市。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珠泊:珠帘,此处比喻雨丝。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玉珰:耳珠。

云罗:像罗纹般的云片。

【诗意】

新春之时,穿着闲居时的白夹衣失意而卧,去金陵寻访心爱的女子不遇,心情异常寂寞。隔雨相望红楼,人去楼空,倍觉凄冷,夜晚冒雨独自归来。远去的路上,面对春天的暮*,她也会悲伤。夜*将尽时,自已还可以在梦中与她相见。密封的书信和玉耳环怎样送到对方的手中呢?只有靠远飞万里的鸿雁来传递了。

【赏析】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写因春雨而怀念意中人。春雨潇潇,情丝缭绕。春雨中望着对方居住过的红楼,对伊人思念之情宛若雨丝,飘飘袅袅。而引发出许多怀思的情愫,有追思、有梦境、有挚情、有画意,极尽情思之苦,最后连情书都无法寄出,更可知这种思念的无奈而又无尽。

李商隐《嫦娥》原文赏析3

【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光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p>

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此时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