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一部主要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以下是《论语》中的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解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子曰:“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翻译:孔子说:“*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希望这些翻译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十二章。孔子的言论强调学习、反省、修养和仁爱的重要*,展现了他对道德、教育和人生哲学的深刻见解。这些教导不仅在当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一。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2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以下是关于《论语》中的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后进行反复练习,这不是一种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这不是一种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怨恨,这不也是君子的品德吗?”(《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他人谋事是否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呢?传授的知识是否进行复习呢?”(《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站稳脚跟,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天命,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是单纯地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回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回却仍然不改变他的好学之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于知识的了解者不如喜好学习的人,喜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简单的食物,喝清水,弯曲手臂作为枕头,其中也有乐趣。不正当而获得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说:“流水一去不复返,不分昼夜。”(《子罕》)

子曰:“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队的统帅可以被夺取,但一个男子汉的志气却不可被夺去。”(《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说:“广泛学习而坚定志向,刻苦追问而深入思考,仁义就在其中。”(《子张》)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进行复习呢?”(《学而》)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为政》)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雍也》)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述而》)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子罕》)

翻译:孔子说:“*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子罕》)

翻译:子夏说:“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子张》)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3

《论语》十则全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全文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对照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