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从知识目标上看:认识理解在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2)从能力目标上看:学会理解他人,以尊重和善意积极与人交往沟通。
3)从情感目标上看: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懂得尊重他人,能将心比心,体谅他人。
【教学重点】:
学会理解他人
【教学难点】: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行动中真正做到体谅、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模拟情境、启发、引导、创设情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1、兴趣引入:展示图片《少女还是老妇》、《酒杯还是人像》。学生观察
(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白,同样的画,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世界上的人也都有自己的个*、爱好、看问题也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所以要相互理解。)
2、我思我行:遇到下列情况,我该怎么想?说说理由。(学生分组讨论)
材料:1、)朋友不赞同你的意见,与你意见有分歧——
2、)学习成绩不如你的同学在考试中超过你——
3、)同桌的墨水不小心溅到你的衣服——
4、)老师批评你上课不认真,你觉得冤枉——
5、)发现妈妈偷看了你的信件——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开放胸膛去体察他人的处境、感受和想法。得出尊重——善意——沟通是学会理解的重要方法。)
3、出谋划策:为“探究园”中的《家庭故事》设计一个完美的结局。(学生分组表演)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外延伸:选出你生活中觉得需要理解的三五个对象,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去理解他们,并做好记录。
我选择的对象
我对过去的印象:
我对新的认识
我与关系的变化我的心得体会:
【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学习了理解在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学会理解他人,以尊重和善意积极与人交往沟通。
【后记】:
1、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氛围活跃,在活动中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意识得到增强.
2、来自生活的各种案例,使学生得到亲身的心理教育.
[理解他人公开课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找骆驼》公开课教案设计2
《找骆驼》这篇课文表达了一个道理,只有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分角*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找得准确、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
(4)在互相交流中,把*逐渐补齐。
3.填空练习说话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因果顺序调换:老人知道__________,是因为他看见________。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找骆驼》最新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4、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五、角*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窗户》公开课的教案设计3
课文短小精悍,共有四行。第一行告诉我们窗户有写字的本领,一下子激起小读者往下读的兴趣,使读者急于想知道窗户怎么会写字。第二、三行具体写出窗户写的是什么字。最后一行以“你们看,是不是?”询问小读者,引起小读者的共鸣。整首儿歌构思巧妙,联想奇特,深得一年级小学生的喜爱。这样的教材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读短文”这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于朗读和词句的训练。
本课的基本教法是以“读”和“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把各种形式的朗读及词句的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录音、幻灯等电教手段,配合*彩鲜艳的活动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劲。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主要是读通、读懂课文,完成课后填空,学习新部首“人字头”及“你、个、会、两”四个生字。第二课时,吟诵课文,学习新部首“秃宝盖”及“户、写、字”三个生字,并进行词句训练。
我们特地将带有人字旁的“你”,人字头的“个、会”和中间有两个变形的人的“两”字放在一起教;将带有秃宝盖的“写”与带有宝盖头的“字”放在一起教,以利学生比较鉴别,寻找规律,加深印象,提高识字效率。
写字教学时,我们运用复合幻灯片,将较难写的“两”与“写”这两个字,分解投影,让学生看清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清它们的笔顺。继而要求全体学生运用写字学具——玻璃书写板,在田字格中练写这两个字。
当学生已能*吟诵课文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运用语言与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得以充分发挥。
一、从图入手,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彩*活动图片,让学生仔细看图,看清图上画着什么。
2。小男孩在叫两个小朋友看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出示课题,让学生拼读课题。
4。注意“户”的读音:“户”单独一个字念第四声,它和“窗”组成词语时要念轻声。(听老师读课题。开火车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整体感知
1。师:小男孩指着自己的窗户说了什么呢?你们想听吗?
2。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想:“我家的窗户会干什么?”
3。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4。检查朗读;分句指名读。
三、讲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引读第一句:我家的窗户会干什么?什么会写字?
2。我家的窗户写了哪些字?(读第二、三行)
3。看图找一找,哪里有“日”字呢?两个“日”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4。演示彩*活动图片(将图片上的窗户关上):你们看到了什么字?“田”字是怎么写出来的?
5。指导朗读:窗户会写字有趣吗?我们要读出趣味来。男女同学比赛读。
6。完成课后第二道练习(填空)。
7。指导读最后一名句:这句话用了什么标点:问别人的句子该怎么读?
8。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要加上课题)。
四、学习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抽读部分生字卡片:你、个、会、两。
(1)学习“你”:人在左边做部首,我们叫它什么?(复习“单人旁”)。
(2)学习“会”、“个”。“人”字放在字的上面做部首,我们叫它什么?(新授“人字头”。)
(3)学习“两”。(注意读准三拼音。)看幻灯分析字形并书空。“两”字里面的两个人字为什么要变形呢?
2。抽读部分生字卡片:户、字、写。
(1)学习“户”(独体字)。
(2)学习“字”(复习宝盖头)。
(3)学习“写”,认识新部首:“秃宝盖”(老师出示水壶盖子,然后将盖子上的小圆帽取下)。
(4)指导写字。
五、表情朗读,观察想象,情境说话
1。让学生先跟录音读,读出欣喜、自豪的感情;再看幻灯画面读;然后配上动作读,达到粗读成诵。
2。观察想象。让学生观察、回忆周围的事物,想一想,还有什么会写字?
3。你问我答,情境说话。
(1)完成课后练习3:你问我答。
(2)创设情境说话。师问:这是不是你的手帕?答:是(或不是)。问:这是不是你画的画?答:是(或不是)。
(3)同桌自选内容进行你问我答的说话练习。
《复习3》公开课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复习复韵母,能够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
2、能够正确拼读音节,并与相对应的图片连接起来。
3、复习所学的词语,并能选词造句。
4、拼读儿歌《拼一拼》,发挥同学的发明能力,想一想,三个圆圈和三条直线还能拼成什么图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复韵母,能够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
2、能够正确拼读音节,并与相对应的图片连接起来。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俺会读。
1、卡片认读单韵母:ieur
2、你能把这些单韵母组成复韵母吗?读一读。
3、读:ie——eiiu——uiei——er,说一说每一组复韵母有什么区别。
(二)第二题:俺会连。
1、拼读音节。(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自身试着把音节和图片连接起来。
(三)扩展活动。
1、比一比,看谁能认读。
2、同桌的两位同学轮流认读卡片上的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互相纠正。
3、拼拼读读,看谁拼得又准又快。
cìweidàishǔyětùjiǔcàidòujiǎoqiézi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所学的词语,并能选词造句。
2、拼读儿歌《拼一拼》,发挥同学的发明能力,想一想,三个圆圈和三条直线还能拼成什么图案。
教学过程:
(一)第三题:俺会认。
1、打乱顺序,卡片认读词语。
2、谁能用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3、这些词语你能给它归归类吗?说说你归类的理由。(人称、动物、动作)
(二)第四题:读读拼拼。
1、出示儿歌《拼一拼》,自由拼读儿歌。
2、朗读儿歌。(指名读、齐读)
3、拿出同学自身准备的三个圆圈和三条直线,拼拼小鸭和小兔。
4、小组合作:用圆圈和直线拼拼其它的图案,看哪一小组拼出的图案最多,最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