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蕴。
(二) 能力训练点
整理文章结构,培养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辨析事物,启发学生拓展联想。
(三) 德育渗透点
认识旧社会剥削制度的罪恶,明白贫苦民众的梦想难以实现,才华也会被埋没。
(四) 美育渗透点
感受扬科感受到的音乐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 教师教法
引导法、朗读法。
(二) 学生学法
朗读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 重点、难点
理解扬科“摸小提琴遭到毒打乃至含冤死去”的遭遇,体会扬科的悲苦和社会制度的残酷*。
(二) 疑点
众人为何称扬科为小音乐家?
从扬科悲惨的命运中,你产生了怎样的思考?
(三) 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通过默读领悟和朗读感悟、表达的方式,帮助学生弄清重点、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此处内容缺失]
《小音乐家扬科》教案设计2
《小音乐家扬科》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读懂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命运。
感受作者同情受*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介绍作者显克微支,及其作品主题。
提出问题: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小扬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写作心情和扬科的形象。
三、重点探究
1. 第三自然段
指导朗读:“无论……总能”说一句话,读出欢快的语气。
2. 第十、十一自然段
通过插图分析,让学生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
分析扬科对小提琴的渴望,以及他“怕”与“爱”之间的冲突。
3. 扬科的悲惨命运
让学生小组讨论,找出体现扬科悲惨命运的句子。
学生朗读句子,并分享体会。
重点朗读第 17 自然段,让学生体会白桦树的悲痛。
四、感悟
让学生比较扬科的童年与自己的童年,体会社会制度的差异。
五、总结
提醒学生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勤奋学习。
《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寄居、颤动、眼巴巴、抗拒”等词语的意思;能用“无论……总……”、“只要……哪怕……也……”、“眼巴巴”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家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的命运;感受课文作者同情受*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难点:激起扬科之死的同情和对剥削制度憎恨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词,给课文进行分段,学习第一段,了解扬科的身世。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阅读课文第二、三两段,体会扬科对音乐和小提琴的喜爱之情,完成作业本1—4题。
教学过程:(略)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阅读课文第四、五两段,体会扬科进食具间时爱、怕交杂的心理,感受扬科命运的悲惨,激起对扬科的同情和对剥削制度憎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说说对小音乐家扬科了解多少,把课题补充成一句话:小音乐家扬科()。
师:从课题中,我们感受到小音乐家扬科是那么热爱音乐,尤其对小提琴是那么挚爱。
2、找一找,划一划直接描写扬科对小提琴渴望、向往的句子(提示:到7—9自然段中找),结合学习第9自然段中的2个句子。
逐句出示句子加以朗读。
二、整体感知4、5两段。
1、从刚才的朗读,可以看出扬科实在对小提琴渴望极了,可是事情又是怎样发展的?快速浏览课文的最后两个大段,说说小音乐家扬科做了什么事儿,最后怎样了?
三、研读4、5两段。
(一)读扬科进食具间的这部分内容(10、11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什么?从哪些语句体会出什么?在读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2、学生汇报读懂哪部分,读懂什么。
(1)哪个词写出害怕?(板书:恐惧)
(2)哪些句子写出害怕?
(3)朗读写“害怕”的这几句话。(学生选择一句话来读)
(进行朗读训练,从扬科的“怕”进一步感受扬科对小提琴的“爱”。)
(4)扬科怕什么呢?为什么还要进入食具间?(想摸摸小提琴,板书:摸)
(5)是什么力量使扬科进入食具间?(对小提琴爱的力量,板书:无法抗拒的力量)
指名朗读:“他望了很久……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学生评价,齐读。
师:正是这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使扬科来到小提琴前,读下面这句句子:
出示:“扬科跪在……望着心爱的小提琴”
从这个“跪”字,你感受到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朗读)
3、师:扬科心中交织着爱与怕,恐惧与渴望,只要抓住这一点,我们就能读好课文。(感情朗读10、11自然段。)
(二)读扬科被打致死的这部分内容
1、扬科为了摸小提琴,却付出了血的代价,你从哪里看出扬科被打?(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被打的程度,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
(三)学习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扬科挨了两次打,起不来了,躺在长凳上,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想想读懂什么,用笔划划。
2、扬科快要死了,他还注意什么?你体会到什么?(扬科快要死了,还不忘音乐)
3、师朗读(配以音乐):“扬科听到了……”
这欢快的音乐中,你还体会到什么?(欢快中透着悲伤)
4、同学们体会到这一点,肯定能读好下面一段文字。
“扬科躺在……还躺在他的身边”(指名朗读,小组读,再配以音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启发想象:扬科死了,连白桦树也鸣不平,白桦树如果会说话,会说什么?
四、摘录句子。
师:老师读这篇课文时,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深深地触动了老师的心弦。(教师朗诵课文中的句子)
师:同学们也肯定有这样的感受,把触动你心弦的句子摘录下来。
板书:
小音乐家扬科
恐惧——————摸
无法抗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