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岣嵝山》作品介绍

《岣嵝山》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38卷。

《岣嵝山》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专业9篇)

《岣嵝山》原文

岣嵝山

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

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

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我来咨嗟涕涟??。

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猱悲。

《岣嵝山》注释

①岣嵝山:在今湖南衡阳市北,衡山七十二峰之一,为衡山主峰,故衡山又名岣嵝山。本诗作于永贞元年(805)九月。

②神禹碑:又称峋嵝碑。后人附会为夏禹治水至衡山时所刻。后世所传碑文七十七字,是根据唐时传闻伪造。参见方*雨《校碑随笔》。

③形模:形状。指字体。

④科斗:今作“蝌蚪”。上古一种文字,字体一端粗,一端细,形同蝌蚪。拳:屈曲。薤:草本植物,根如小蒜,名薤白,可食,叶细长如韭。魏怀忠(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王倍(文字志》日:‘倒薤,书名,小篆法也。垂枝浓直,若建叶也。”,倒披:倒垂披散。全诗校:“倒,一作叶。”

⑤鸾飘凤泊:形容笔画有的气势飞扬,有的骤然而止。拿:牵引,勾连。螭):传说中的一种无角龙。

⑥涟??:泪流的样子。

《岣嵝山》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疾苦。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有《昌黎先生集》。

《岣嵝山》繁体对照

卷338_19岣??巾n愈

岣??郊馍裼肀??智嗍?嘈文F妗?/p>

科?拳身薤倒披,鸾??泊拿虎螭。

事?兰C毓砟?q,道人?上偶?之,我?碜舌堤?i而。

千搜?索何?有,森森??湓斥???/p>


《山中示弟》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2

作品介绍

《山中示弟》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7卷第21首。

原文

山中示弟

山林吾丧我,冠带尔*。

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

山*多北户,泉水在东邻。

缘合妄相有,*空无所亲。

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

注释

①弟:王维有弟四人,曰缙(jin音进)、?(chan音产)、?(hong音宏)、?(yin音胆),参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②吾丧我:指进入“自忘”的精神境界。《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③冠带:指仕宦。

④缘:佛教用语,即因缘,指事物得以产生和存在所依赖的原因和条件。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诸法),皆因缘和合所生。相:事物之相状。有:梵文的意译,“存在”之意。盖“缘合”即生诸法,而诸法可见可知,各有其相状,所以说“缘合”“相”就存在;然佛教又认为,诸法本无实*,皆是虚妄,故又有“妄相”之语。

⑤*空:谓诸法之体*虚幻不实。

⑥广成子:黄帝时期汝州人,住临汝镇崆峒山上。为道家创始人,位居道教“十二金仙”之首。传说广成子活了1200岁后升天,在崆峒山留下了两个升天时的大脚印。一说广成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太上老君开天经》:“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广成子。二说“道”的化身曾三次降于人间,分为黄帝时期的广成子、西周时期的老子、东汉时期的张道陵。消自*阳,作《道戒经》、《道德经》。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卷127_21山中示弟王?

山林吾?饰遥????*。

莫?w嵇康?校?野苍???。

山?多北?簦????|?。

?合妄相有,*空?o所?。

安知?v成子,不是老夫身。


《送丘员外归山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3

作品介绍

《送丘员外归山居》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丘员外归山居

郡阁始嘉宴,青山忆旧居。

为君量革履,且愿住蓝舆。

注释

①丘丹有答诗《奉酬韦苏州使君》。

②郡阁:郡斋的楼阁。旧居:指丘丹所隐之地,在临平山。

③革履:皮制鞋子。

④住:停。蓝舆:竹轿,同“篮舆”。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60送丘?t外?w山居????/p>

郡?始嘉宴,青山???居。

?榫?扛锫模?翌?住??。


《泥功山》原文注释以及作者介绍4

《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原文: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

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

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

《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注释:

①泥功山:在今甘肃成县西北四十里。

②功,全诗校:“一作公。”

③版筑:筑墙时用木板相夹,中填泥土,用杵舂实。此指筑路。

④途:全诗校:“一作路。”

⑤乃:全诗校:“一作反。”乃将:’犹只怕。全诗校:“一作及此。”汩没:埋没。

⑥铁骊:纯黑*的马。

⑦猿:全诗校:“一作猱。”透:跳。

《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作者介绍:

杜甫(7xx-7xx),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黑暗、*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繁体对照

卷218_30泥功山(?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嘀眯谐芍荩┒鸥?/p>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舴且?r,版??谌斯Α?/p>

不畏道途永,乃?€?]同。

白????骊,小?撼衫衔獭?/p>

哀猿透?s??,死鹿力所?。

寄?北?砣耍??砟?掖摇?/p>


《林卧》原文注释作者介绍5

《林卧》作品介绍

《林卧》的作者是岑参,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8卷。

《林卧》原文

林卧

偶得鱼鸟趣,复兹水木凉。

远峰带雨*,落日摇川光。

臼中西山*,袖里淮南方。

唯爱隐几时,独游无何乡。

《林卧》注释

①西山*:指仙*。

②淮南:谓汉淮南王刘安。方:*方。淮南王好神仙,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即烧炼丹*化为金银之术)”。事见《汉书·刘安传》。

③隐几:指“隐(凭)几而卧”(《孟子·公孙丑下》)。

④无何乡:无何有之乡。

《林卧》作者介绍

岑参(cénshēn)(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i、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林卧》繁体对照

卷198_67林?岑??/p>

偶得??趣,?推?水木?觥?/p>

?峰?в晟??淙?u川光。

臼中西山?,袖?淮南方。

唯?垭[??r,???o何?。


《柳》原文注释作者介绍6

《柳》作品介绍

《柳》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52首。这首诗作于大中六至九年的某年春夏间。

《柳》原文

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频遣客心惊。

巴雷隐隐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马声。

《柳》注释

①作于大中六至九年的某年春夏间。时在梓州幕。

②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底:何。

③《汉书·张敞传》载敞为京兆尹,“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

《柳》赏析

这首诗作于大中六至九年的某年春夏间。李商隐当时为梓州幕。

《柳》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柳》繁体对照

卷539_52柳李商?

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遣客心?。

巴雷??千山外,更作章台走??。


《登霍山驿楼》原文注释作者介绍7

《登霍山驿楼》作品介绍

《登霍山驿楼》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1卷第46首。

《登霍山驿楼》原文

登霍山驿楼

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

岭鼷岚*外,陂雁夕阳中。

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

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

《登霍山驿楼》注释

①霍山:又名太岳山,主峰在今山西霍县东南。诗系会昌四年秋作者往返永乐、太原途中所作,时*刘稹战争尚未结束。

②庙:指霍山的岳庙。据诗意,岳庙与驿楼实在一处。迥:远。

③岭鼷:张采田云:是比喻,言远望遥山数点有如小鼠。鼷,一种小鼠,又称耳鼠。岚:山上的雾气。

④陂:池塘。

⑤一向:犹言一片或二派。向:原作面,据全诗校语改。

⑥壶关:刘镇的老巢潞州(今山西长治)附近有壶关山。狂孽:猖狂的叛逆者,指刘稹。会昌四年,其叔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死,稹据镇自立,朝廷兴兵*。

⑦老生:宋老生。《旧唐书‘高祖本纪》:李渊由太原向关中进*。隋将宋老生守霍邑,拒唐*。有二白衣老者,自称霍山神之使者,要唐*于八月雨止时由霍邑东南进攻。李渊依言进*,果斩宋老生。

《登霍山驿楼》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登霍山驿楼》繁体对照

卷541_46登霍山驿?抢钌屉[

?r列前峰迥,?情_四望?。

?x鼷岚*外,陂雁夕?中。

弱柳千?l露,衰荷壹面?。

?仃p有狂孽,速?老生功。


《过裴舍人故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8

《过裴舍人故居》作品介绍

《过裴舍人故居》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1卷第59首。

《过裴舍人故居》原文

过裴舍人故居

惨惨天寒独掩扃,纷纷黄叶满空庭。

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

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

书幌无人长不卷,秋来芳草自为萤。

《过裴舍人故居》注释

①满:全诗校:“一作落。”

②学:全诗校:“一作泛。”

③邻笛:晋向秀与嵇康、吕安善共居山阳。嵇、吕卒后向秀重经山阳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引起怀念亡友的情思。见《晋书·向秀传》。

④芳草为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鹰乃学习,腐草为萤”疏:“腐草此时得暑湿之气,故为萤。”

《过裴舍人故居》作者介绍

刘长卿(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过裴舍人故居》繁体对照

卷151_59?裴舍人故居?㈤l卿

?k?k天寒?掩扃,?????m空庭。

孤??何?依山木,百口?o家?w水萍。

?花?及重??,?笛那堪落日?。

???o人?不卷,秋?矸疾葑???。


《武夷山》原文,注释,作者介绍9

武夷山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注释

①萧子升《建安记》:“武夷山高五百仞,岩石悉红紫二*,望若朝霞。......顾野王谓之地仙之宅。半岩有悬棺数千。传云昔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名。”武夷山在今福建崇安县南,商隐行踪似未及闽越,此诗或非亲至其地之作。

②《论衡·道虚》载项曼都好道学仙,三年而返。家问其故,曼都曰:“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流霞:流动的彩霞,仙酒。

③几:全诗校:“一作当。”

④《武夷山记》:“武夷君因少年慢之,一夕山心悉生毛竹如刺,中者成疾,人莫敢犯。遂不与村俗往来,蹊径俱绝。”

⑤《武夷山记》:“武夷君于八月十五日置慢亭,化虹桥,通山下村人。是日,太极玉皇太姥、魏真人、武夷君三座空中,告呼村人为曾孙。”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