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鲜”;能正确读写“飞奔”等5个词语;理解“使劲”和“用尽”的意思,并分别用它们造句。

《罗盛教》的教案(精选2篇)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的经过。

4、理解“摸”、“托”、“顶”这些描写动作的词在句子中的含义,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懂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的经过,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主义精神。

四、教学难点:理解描写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不同的动作表现,理解“*主义精神”的含义。

五、教学准备:录音、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进一步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理解第1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过程

一、介绍时代背景:(2分钟)

1、出示地图(课件):同学们,请看地图,与我国东北部毗邻的国家是----朝鲜。它与我国只相隔一条“鸭绿江”,是我国唇齿相依的邻邦。

2、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他们想以朝鲜为跳板,侵略我们*。10月,党*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迅速组成了**志愿*,10月25日,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和朝鲜*并肩作战。经过二年零九个月的苦战,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3、导入新课:在将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战士中出现了许多英雄:有用自己胸膛堵住敌人机*口的黄继光、有在烈火烧身时一动也不动的邱少云、有舍己救人的罗盛教……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罗盛教的事迹:

二、揭题,课件出示课题和人物照片(齐读课题,读准“罗”的读音)(1分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4分钟)

1、听录音,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板书:救    崔)

3、指导预习。

(1)拼读生字,读谁新词。

(2)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四、检查预习。(分步检查)(7分钟)

五、学习第1自然段。(8分钟)

1、默读课文,划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2、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试着板书: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3、看插图,理解“窟窿”的意思。

4、你还从这一段中读懂了什么?

5、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六、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3题。(7分钟)


《罗盛教》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能分别用“使劲”“用尽”造句。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c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王莹的经过。

5.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讲解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王莹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不同的动作表现,从而体会其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主义精神。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罗盛救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朗读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2—4自然段,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过程

1.*导人。

(1)在朝鲜石田里,有一块很高的石碑,碑上刻着朝鲜领袖金日成的亲笔题词。就在这里,埋葬着一位英雄,一位伟大的英雄。他就是罗盛教。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2)1952年1月2日,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对于我们来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对于我们的志愿*战士和朝鲜*来说,却是一个悲痛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志愿*战士罗盛教为了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不幸牺牲,那时他只有22岁。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一个英雄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但他却留下了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英雄的事迹,感受英雄的伟大。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9课,并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反馈。

1952年1月2日早晨,朝鲜石田里的河面上,一个孩子掉进了*窟窿里,罗盛教奋力救落水儿童,壮烈牺牲的事。

学习多音字“鲜”。(出示地图)简介朝鲜。

3.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课文哪几小节写了罗盛教舍己救人?请找到相关段落并轻声朗读。

(2)交流反馈(2—4自然段)

(3)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罗盛教一共几次救人?每一次救人又都是怎样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4)交流反馈

你能找到第一次救人的语句吗?

a:课文第2自然段。(第一次救崔王莹)

正好:说明罗盛教是刚好碰到——如果在平时,他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急忙:说明罗盛教一心想着救人,别的什么也没有考虑。(读)他是怎么样跑过去的?

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飞奔”说明罗盛教救人心切,而“脱棉衣”正说明罗盛教的机智。(齐读)

*窟窿:说明天气的寒冷,(零下20多度)请学生想像说话并理解罗盛教的勇敢和舍生忘死的品质。

猛地:朗读体会

(幻灯出示)朗读体会“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多么令人着急。

再读

b:罗盛教在水里没找到孩子,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请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第二次救崔王莹)

立刻、又、钻:第二次

托、“!”:(幻灯出示)罗盛教是怎么托的?你感受到了什么?读中体会(齐读)

*(角*表演罗盛教)你为什么不先自己上去,再把孩子拉上来,却要把孩子托上来呢?

“塌”——学习生字:倒,下陷

希望就在眼前,可是*塌了一大片,孩子又掉下去了:

(角*表演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再次掉进水里,你怎么想?

(角*表演罗盛教)看到快要获救的朝鲜孩子再次掉进水里,你怎么想?

c:*冷的河水使罗盛教的体力渐渐不支,当他再次钻出水面时,你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你要对罗盛教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第三次、钻:(角*表演罗盛教)你为什么还要钻下去救人?(2名学生)

天气是如此的寒冷,河水是如此的刺骨,然而罗盛教心中却有一团火,一团不灭的火,一团舍生忘死,舍己救人的火,这火能燃烧所有的困难。于是,罗盛教第三次钻入了*冷的河水中。

这一次,孩子有没有被救上来呢?请你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头和肩膀、顶:(幻灯出示)再也没有力气,用尽了力气,想尽了办法——为什么不再用“托”?“顶”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要顶?

因为救孩子用尽了罗盛教全身的力气,他再也没能从那个*窟窿里爬上来。

读中体会

孩子得救了,而罗盛教却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光荣地牺牲了:(朗读体会)

22岁,正是人生起跑线,22岁,正是青春好年华,然而,罗盛教的22岁却永远留在了1952年的1月2日,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永远值得*和朝鲜*世世代代怀念。他用他年轻的生命让我们再一次重新理解了一个成语——舍己救人。

这时候,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沉痛、崇敬)

③朗读体会。读出救人过程的艰难和对人物无比崇敬的心情。

(5)读到这里,你想对罗盛教叔叔说些什么?以《罗盛教叔叔我想对你说》为题,说几句话并写下来。(小黑板出示)

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回答

附板书:

罗盛教    舍己救人

资料提供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