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测
日期:2011.10.20编题人:范赞良
1
(11大连).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
a.音调越高b.音*越好c
.响度越大d.越低沉
2(11武汉)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3(11天津)如图1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调b、音*c、响度d、速度
4(2010宁夏)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b.振幅c.音*d.响度
5(11内江)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6(11黄冈)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7(11恩施)我们之中的小男生,成长时声音逐渐改变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声带振动变快b.声带振动变慢c.声带振幅变小d.声带振幅变大
8(11清远)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
a.振幅b.响度c.音*d.音调
9(11·娄底)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开的幅度变化,可
探究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音*与振幅的关系d.响度与频率的关系10(2010肇庆)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不同d.音调、响度、音*均不同
11(2010百*)2009年12月11日,为纪念百*起义80周年,百*市森林广场上锣鼓喧天,群众载歌载舞,热闹非
凡。下列有关声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锣声鼓声都是由锣鼓振动发声的b.锣声鼓声是通过响度分辨出来的
c.锣鼓声响彻云霄是因为它们的音调高d.在空气中锣声的传播速度比鼓声的传播速度快
12(09济宁)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
的的是
13(11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
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14(11广安)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15(11阜新)复读机的扬声器发声时,它的纸盆在;当复读机加速快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音调(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6(11·天水)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
制成了“柳笛”。“柳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用力吹,柳笛发出的声音响度________;相比较细而短的“柳笛”发出的声音音调_______。3(2010临沂)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有关。
17(2010大理)白族的唢呐、彝族的声笙、纳西族的巴乌等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发声;吹奏者抬起不同
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
18(11·烟台)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看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
“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1·三明)老师在演示如图所示的齿轮拨动纸片的实验中,纸片发出的声音是靠纸片______产生的;若三种
齿轮拔动纸片时发出了dou(1)、mi(3)、xi(7)的三个音调,那么发出xi(7)音调时是(选填“甲”、“乙”或“*”)层齿轮在拔动纸片。
20(河南2010)如图2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
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21(09衡阳)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
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2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2分)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2分)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2中的数据填全,表2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3)(2分)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初中物理关于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2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象声词的句子3
1、他喝了一大碗水,嘴里发出咕嘟的声音。
2、当天夜里,听到铁罐在后院的砖地上哗啷哗啷地响,然后像有东西提着铁罐在胯院的枣树上传来声音,最终在我的屋瓦上作响。屋瓦呈一垅一垅的形状,中间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发出的声音清晰可辨,像格登格登。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是那只猫的*魂不散?她拖着铁罐子跑了一整天,躲藏在某个地方,终于在深夜又再次来到我的寒舍。我不禁思考,究竟我家有什么东西值得她如此执着?
3、虫子在草窝里吱吱地叫着,江水哗哗地向东流,对岸传来汪汪的狗叫声。渡江战役马上就要开始了。
4、小狐狸按照妈妈的教导,咚咚咚地敲了敲门,说道:“晚上好。”里面响起咯噔咯噔的声音,然后门咯吱一声开了一寸左右的缝,一道灯光穿过门缝,映在街道上。
5、大年初一清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声把我吵醒。
6、远处传来东北秧歌那种有节奏的咚咚咚的锣鼓声!
7、鬼子叽里呱啦地在村口吆喝着,老百姓在街上咚咚地乱跑,情况十分紧急。队长啪地拔出手*就要冲出去,赵大娘一把将他推倒在炕上,又刺啦一声将门关上了。
8、泉水咕嘟地往外冒。
9、“嗷嗷”老狼发出了一声惨叫,小羊们“绵绵”冲了上去。只听见扑通一声,老狼掉进了河里,“咕嘟咕嘟”从河底冒上来了泡泡。“老狼被淹死了。”动物们欢呼起来了。
10、春天来了,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歌唱着,溪水在林间叮咚叮咚欢快地流淌着,蜜蜂在嗡嗡地拍打着翅膀忙着采蜜……好一个美好的春天啊!
11、楼道里传来咯噔咯噔的走路声音!
12、一个夜晚,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滴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突然,楼道里传来了咯噔咯噔的脚步声。咚咚咚,是谁在敲门,猛地,嘎吱一声,门被推开了。原来是小明回来了。
13、池塘里的青蛙也跟着呱呱地伴奏。
14、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笔在纸上唰唰地写字的声音。忽然,门砰的一声开了,大家不约而同地抬头望着走进来的老师。
15、寒风吹着那破旧的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16、麻雀忒儿一声就飞了。
17、轰隆隆的雷声从远处传来,窗外正下着雨,无数的雨滴敲打在玻璃窗上,发出叮咚叮咚的宛若清脆门铃的声响。
18、风吹来,树叶唰唰地摇动。
19、一个孩童咯咯咯地笑着,因为妈妈为他讲个故事。
20、锅里的粥咕嘟响。
21、宁静的夜晚,小雨滴滴答答地下着。
22、河水汩汩地流入田里。
23、刷啦一声,柳树上飞走了一只鸟儿。
24、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树林,鸟儿叽叽喳喳递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