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了国家高中新课程远程教育培训,每天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段,短短几天内,我坚持学完了通识培训的视频内容。这使我对整个培训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特此做一个阶段*的小结。通过学习网上专家的讲授和在线互动交流,我深切体会到这次培训的重要*,感受到国家高中新课程远程培训所带来的巨大意义,不仅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更在于引入全新的教育理论和理念。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针仅能培养"传统人才",却有可能忽视学生的积极主动、创造和创新等优点。新课改提倡以发展学生主体*为宗旨的教学,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视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通过培训,我对新课程的理念和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的学习总结:
一、随着中小学新课程的实施,高中教育也应该有相应的新课程理念和标准作为指导,以防学生的教育体系脱节。新课程标准符合我国"以人为本,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关注每个学生在现代生活中所需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实际*作等能力的发展,同时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全面人格的发展。
二、新课程标准以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特点,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三、新课程标准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除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动技术、心理健康基本素质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研究创新能力,以及人际交往、合作能力等素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特别注重在学生基本素质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各种能力素质。
四、在培训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有效的教学需要捕捉、判断、重组学生有价值的信息,以产生有价值的学习成果。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一些生动的案例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直观、有趣、生动。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差异,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发展,而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结果。
五、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课程改革将反映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和行为的改变上。教育改革的设想最终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角*必须随之改变,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
六、新型网络远程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适应了信息社会的发展,也为老师们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完成这次远程培训任务时,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远程培训,认真学习视频,完成作业,以达到实际的学习效果。
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努力使教师角*和观念得到转变,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创造*。
与老师们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分享在教学中遇到的疑惑和收获,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
总之,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改变了传统学习模式,带给我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为我的未来生活和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我将把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思想应用到工作中,确保这次远程教育的价值在我们的工作中得到最大的体现。
教师学习总结2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仍然在新课改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这一角*不再是唯一的、或是主要的角*。教师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转向更为复杂的教育使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的另一重要身份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这一角*中,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引导他们发现和应用有效的学习途径;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元认知能力。教师应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在谈到元认知能力时,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的意识和控制能力。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也能促进他们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应当成为教育研究者。每位教师都有责任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提出改进的策略。教材不应仅仅是教学的固定内容,更应进行“二次开发”,不仅要基于教材内容,还要在实践中不断超越教材的局限。
俞红珍教授提出,目前教师对教材有两种观念,一种是“圣经式”的教材观,另一种是“材料式”的教材观。她认为,这两种观念分别代表了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的不同取向,显而易见的是,“材料式”的教材观更能服务于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不仅注重过程导向,还更具灵活*,有助于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通过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师能够实现以下几个目标:首先,教材能够适应具体情境,促进个*化的教学;其次,弥补教材中的不足;最后,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