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树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确立“以学生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课程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校特*,尊重学生兴趣与需求,精心策划并实施新课程改革,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年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实施目标

通过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确保以师生为主体,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推动学生个*发展,落实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信心,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面对困难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塑造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品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因材施教,培养健全人格,并使教师和学生与课程改革同步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副组长:学科组长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监督与检查)

组长:(校长)

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

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依据学生兴趣,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本校及本地的教育资源,开发多样化课程供学生选择。拟设定以下七大类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认知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及周围世界,如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基本常识。

2、欣赏与制作类:包括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等,以当地名胜风景为创作素材。

3、音乐类:涵盖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4、体育类:包括球类运动、跳绳、毽子等,注重规则学习与技能提高。

5、礼仪教育:涵盖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及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6、地方人文:包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与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7、信息技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实施办法

1、依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评估教师和课程材料,确定开设科目及时间安排。

2、将初评通过的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公布,设立课程菜单供学生选择。

3、开学初制定详细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框架。日常教学工作须依教学计划展开,确保备课、授课、考核等环节的严谨*,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作用。

4、选拔有特长、事业心与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教学工作,定期组织其学习课程理论,掌握管理与实施方法,不断提升实践水平。

5、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参与过程,鼓励和激励*评价,确保教学反馈的及时与有效。

6、在课程开发与研究过程中,邀请专家及上级领导给予指导与支持,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二)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评价以过程*为主,建立成长档案袋,收集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资料,包括学习过程中收集的故事、照片、剪贴报、调查报告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评价表格,进行定期评价,并在学期末进行终结*评价,形式多样,灵活多元。

(三)对教师的评价

初中物理课程实施方案2

一、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过程与方法,关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信息交流能力的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兴趣,对科学求知识,科学探究勇气的培养,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教学中渗透sts观念,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具体措施

1、成立物理课兴趣小组,由集体备课指导,研究物理教学。

2、加强理论学习。每星期一早晨、第二节,全体物理组按要求理论学习和讨论,扎实地完善集体备课,落实集体备课。

3、确立教师发展的方向,物理教师是一个创造者,引导者、引惑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⑴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⑵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⑶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⑷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⑸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护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⑹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4、组织全体物理教师观看优质课改录像课,并加以总结。每学期观看的次数不低于5次。同时鼓励物理教师向其他学科学习课改的经验学习,注重学科间渗透。

5、及时总结物理课教学过程的成果。

6、进行课后反思,着眼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及时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三、实施阶段安排

1、准备阶段:确定实验教师,实验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改方案,学习课程标准解读,领会课改精神,明确自己的任务,制定课改实验计划。

2、实施阶段,在初二实验年级,各实验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实验,物理组里有计划有组织教学观摩、讨论、交流活动。实施集体备课。实验教师深入课改课堂听课、讨论、分析、总结,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3、总结阶段:实验教师分阶段总结、课改经验和体会,提出方法和不足。总结课改实验成果。

家长学校工作实施方案3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广泛宣传家庭教育,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成功的家长教育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工作目标:

使家长完成相关家庭教育课程的学习计划。

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水平。

组织机构:

校长:李忠颖

领导成员:唐志国、类成芝、董秀琴

教员:①、各班班主任;②、学校优秀教师;③、有经验的家长。

具体要求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四个落实:

组织落实:健全组织机构,设立家长委员会,由校外辅导员担任家长学校领导。

时间落实:设定“家长学校”学习时间,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全年完成4次必修课学习,每次2个课时,每学期至少1-2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根据低、中、高年级开设班级,授课集中或分班进行,并安排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与家长交流意见,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

教员落实: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家长教育专家担任教员,并邀请专家进行理论报告。

教学内容落实:根据《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使教学内容有序、系统。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建立各项工作职责,确保每位工作人员明确义务。

建立制度管理,包括意见反馈和家访制度。

实施评选表彰制度,定期评选优秀家长并进行表彰。

建立家教档案管理制度,严格分类整理保管相关文件。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升业务水平:

定期召开校务会议,研究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家庭教育理论,提高业务水平。

每学期举办至少2次教研活动。

组织教师进行家庭教育实验课题研究,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利用电教和网络教育,组织家长访问学校教育教学网站,帮助了解学校情况。

邀请成功经验丰富的家长进行经验介绍。

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促进家校合作。

提供咨询服务,解决家长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征集家长教育经验论文,并评选推荐优秀文章。

活动安排: 开始阶段: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家长学校,开学。2007----2008学年下学期 实施阶段:每期开展2次学习活动,2008年1月-2008年8月 总结阶段:总结并接受验收,2008----2009上学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