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师德新说,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尽职尽责,更要在育人方面身先士卒,做到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都为人师表。

一、坚定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

教师师德师风培训总结

当前教师行业中,部分教师因工作压力或其他原因感到焦虑,甚至出现人员流动和频繁跳槽的现象,导致一些人不敢轻易说出“我喜欢教书”这样的心声。然而,我却想坚定地说:“教书真好!”也许是因为我的*格与教书育人这一职业有着深厚的契合,名利场的浮躁与险恶远不如学校里的宁静与纯粹。在这里,我找到了精神上的平和,深知学生们未来在社会上的成功,将是我一生的幸福与骄傲。因此,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并立志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创造一片更广阔的蓝天。

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常常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品德表现来决定对待学生的态度。尤其对于那些成绩较差或行为有瑕疵的学生,常常容易产生偏见,甚至认为他们无法成材,从而失去耐心与关爱。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潜能,那些我们眼中的“差生”或“问题学生”身上,往往隐藏着尚未被发掘的亮点。教师应当怀着包容与尊重的心态,去发现和引导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尤其是面对正处在人生阶段最为迷茫的孩子,我们更应以宽容的心态和尊重的眼光去理解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关怀。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对学生成绩的优劣作出客观评价,更要在平日的教学与管理中,体现出对每个学生的平等待遇与尊重,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个细节,尊重每一份个*。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们的言行本身就是无声的教育,所谓“身教重于言传”。作为教师,首先要在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做学生的榜样。如果我们能在学识上展现深厚的功底,学生自然会对我们心生敬佩,并在无形中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与追求。反之,若我们的言行不一,学生的敬重和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提升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要求,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样至关重要。无论是学识还是为人,教师都应当是学生的楷模。做到为人师表,不仅要表里如一,更要时刻保持自我约束,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品行和行为榜样。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真正尊敬,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总之,师德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石。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爱我们的职业,还要热爱我们的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应以责任为使命,以心换心,以爱育人,尽心尽力地奉献自己,为学生的成长播撒希望的种子,换来明天的灿烂花朵。

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总结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何谓师德师风?师德即教师所应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养,而师风则体现了整个教育行业的风尚和氛围。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些都是师德的具体表现。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呢?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拥有强烈的责任心是最基本的,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当面向所有学生。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必须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不仅要关爱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还要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和体质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如果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环节,从而阻碍学生的正常成长。作为教师,我们要着眼于现在,更要考虑到学生的未来。我们应该以乐意承担责任的心态,甘于奉献,勤奋工作,肩负起这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要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更要为学生负责,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负责。

三、对所授知识负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的,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必须准确、科学。教书育人是一项严肃而重要的工作,绝对不能马虎、敷衍,更不能含糊其词。教师必须确保学生掌握真正的知识。我们不能采用一*切、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能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的系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思想体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我对师德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必须拥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和塑造新一代,因此,我们自身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用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和感化学生,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必须拥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我们要甘于奉献,安贫乐教。必须能够经得住孤独,承受挫折,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这种爱心应当源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母爱般的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教化力量,它能够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培训心得体会3

教师首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曾经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句话无疑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学生天生就有向师*,特别是在幼儿园阶段,他们把教师的一言一行视为楷模。据我观察,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经常引用老师的话语,仿佛把老师的话语当做行为准则。在孩子们眼中,我们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成了他们效仿的对象。我记得有一次,看到班上的一个小朋友在走独木桥,她似乎从未尝试过,每走一步都摇摇晃晃地,结果屡次摔倒。我忍不住笑了出声,不经意地说:“胡晓真笨啊,连独木桥都走不好。”有一天早*时,我们又进行了走独木桥的活动,胡晓连滚带爬地走到我身边,自豪地宣称:“老师,我会走独木桥了,你看我甚至可以跑了!”我立刻表扬了她,没想到她接下来说的话却让我大吃一惊:“老师,邱钰宁不会走独木桥,她是个胆小鬼,笨死了。”她说着,咯咯地笑了起来。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没想到我无意中的一句话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影,并且被马上用来形容别的小朋友。这让我深感意外。可见,教师的言行尽管只有微小的偏差,但在孩子们那种眼睛像“录象机”、耳朵像“录音机”、脑子像“电子计算机”的情况下,就会被放大,并迅速被模仿。在日常接触中,我经常听到孩子们互相称呼“笨蛋”、“愚蠢”,虽然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无心之举,但却对孩子们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