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也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并用双向箭头符号来表示这种特*。

一氧化氮(NO),一种无*气体,在自然环境中通过高温或放电的方式由氮气和氧气合成: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非常不稳定,常温下与氧气接触即转化为二氧化氮(NO2):2NO+O2==2NO2。值得注意的是,少量的一氧化氮在医疗领域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二氧化氮则是一种红棕*、带有刺激*气味且有毒的气体,易于液化并溶于水,同时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这正是工业上制备**的方法之一。此外,SO2和NO2溶解于雨水形成*雨,对环境造成危害。针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从燃料燃烧方面着手改进;通过立法加强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新能源;回收利用废气,将其转化为有用资源等。

高一化学知识点

硫*作为一种无*粘稠油状液体,不具备挥发*,具有较高的沸点和大于水的密度,不仅拥有*的一般特*,浓硫*还特别表现出脱水*、吸水*和强氧化*。例如,它能够使蔗糖脱水碳化:C12H22O11======(浓H2SO4)12C+11H2O,释放热量。对于*后金属,浓硫*能引发氧化反应而不产生*气:2H2SO4(浓)+CCO2↑+2H2O+SO2↑。稀硫*与活泼金属作用释放出*气,能使紫*石蕊试纸变红,并与某些盐类、碱*氧化物反应,还能中和碱类物质。

**同样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及实验室试剂,其物理*质表现为无*液体,易挥发且沸点较低,密度高于水。不论是浓**还是稀**都显示出了强烈的氧化能力。当与*后的金属反应时,不会释放*气:4HNO3(浓)+Cu==Cu(NO3)2+2NO2↑+4H2O,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依据不同的反应条件,**被还原产生的产物会有所不同,可能包含但不限于N(+4)O2, HN(+3)O2, N(+2)O, N(+1)2O, N(0)2, N(-3)H3。

氨气(NH3),一种无*但有刺激*气味的气体,其密度小于空气,极其容易溶于水(体积比约为1:700),并且溶解过程中的反应使得水溶液呈现碱*:NH3+H2ONH3?H2ONH4++OH-。氨气可以用来演示红*喷泉实验,而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不稳定的弱碱,在受热情况下更加不稳定,容易分解:NH3?H2O===(△)NH3↑+H2O。

高二化学知识点2

1、对于二、三周期中属于同一族的元素,它们之间的原子序数相差8。

2、在第三和第四周期中,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以是8或18。具体来说,对于ⅠA和ⅡA族元素,这个差异为8;而对于其他族的元素,该差异则为18。

3、当考虑第四与第五周期中的同族元素时,它们的原子序数之间相差18。

4、第五和第六周期内,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18或32。

5、第六和第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之差为32。

氧族元素的特点如下:

能够让带有火星的木条重新燃烧起来的气体是氧气(O2)。

可以使品红溶液褪*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硫(SO2),这种变化是可以恢复的,还有*气(Cl2),它引起的颜*变化不可逆。

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都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

浓硫*具备吸水*、脱水*和氧化*的特*,并且不易挥发。

硫*钡(BaSO4)由于其不溶于水的*质,常被用于医疗检查肠胃作为“钡餐”。

在检验硫*根离子(SO4^2-)时,首先需要加入稀盐*进行*化处理,然后添加*化钡(BaCl2)溶液,如果出现白*沉淀,则说明存在硫*根离子。

如果某溶液在加入盐*后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那么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特定的*离子或化合物。

二氧化硫(SO2)是导致*雨形成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氮族元素的特征如下:

氮气(N2)广泛应用于金属焊接保护、替代惰*气体填充灯泡以及粮食和水果的保存。

氮气(N2)和氧气(O2)这两种气体只有在放电条件下才会发生反应。

一氧化氮(NO)暴露于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红棕*的一氧化氮(NO2)。

某些气体如*气(Cl2)呈现出黄绿*,而二氧化氮(NO2)则是红棕*。

二氧化氮(NO2)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污染物。

氨气(NH3)和*化*(HCl)都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在氨气(NH3)喷泉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喷泉,这是因为氨气溶解于水中形成的碱*溶液使得指示剂变*。

氨气的空间构型呈现三角锥形。

溶解于水后能够表现出碱*的气体是氨气(NH3)。

高二化学知识点3

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构成原电池的必要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极材料。原电池的两电极应由两种具有不同活动*的金属或金属与其他具有导电*的物质(如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 两电极需浸入电解质溶液中,以便参与反应。

(3) 两电极之间应通过导线连接,从而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进一步说明:

① 一般情况下,能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负极。

② 一些活泼的金属单质,如*(Na)、钙(Ca)等,通常不用于做原电池的负极。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 通过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通常,较为活泼的金属,或者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金属,作为负极使用;而较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能较好的非金属则作为正极。然而,具体情况还需考虑电解质溶液的影响。例如,在稀硫*中,镁(Mg)电极为负极,铝(Al)电极为正极;但在*氧化*溶液中,铝电极与*氧化*反应发生氧化反应,因此铝作为负极,镁为正极。

(2) 根据外电路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在原电池的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而电子则由负极流向正极。

(3) 根据内电路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迁移,*离子则向负极迁移。

(4) 根据电极上发生的化学反应判断:在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而正极则总是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可以通过总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价变化来判断正负极。

(5) 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当原电池工作时,若某一电极的质量增加,表明该电极接收到电子,作为正极,其活*较弱;若某一电极质量减轻,则表明该电极发生溶解,作为负极,其活*较强。

(6) 根据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判断:原电池工作时,如果电极上产生气体,通常是*气的析出反应,表明该电极为正极,且活动*较弱。

(7) 根据电极附近pH值的变化判断:在析*或吸氧反应发生后,该电极附近的溶液pH值会增加。因此,如果某一电极附近的pH值升高,表明该电极为正极,金属活动*较弱。

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 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准确书写电极反应的基础。

(2) 如果原电池正负极判断错误,那么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必然也会出错。虽然上述方法可以提供一般*的指导,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铜片和铝片*浓**溶液中时,可能需要进一步考虑具体反应条件。

(3) 在书写电极反应时,必须考虑电子的转移数目。在同一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的电子数必须等于正极获得的电子数。因此,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应确保电荷守恒,从而避免由总反应方程式推导出电极反应式时产生的错误,并防止计算中的误差。

(4) 总反应方程式是书写电极反应式的基础。理论上,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而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是通过两个电极反应相加得到的。因此,只要知道总反应方程式和其中一个电极的反应,就能推导出另一个电极的反应式。

四、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原电池原理在现代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及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化学电源 :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制造了多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和高能燃料电池等。这些电池广泛应用于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机、轮船、计算机、手机、心脏起搏器等众多领域,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加快反应速率 :在实验室中,利用锌和稀硫*反应制*气时,使用纯锌的反应速率较慢,而使用粗锌则能显著加快反应速度。这是因为粗锌中含有杂质,这些杂质与锌形成了多个微小的原电池,从而加速了化学反应的进行。

3. 比较金属的活动* :通常,负极比正极的活*要强。

4. 防止金属腐蚀 :金属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气体或液体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金属失去电子并转化为阳离子而被消耗的过程。在金属腐蚀中,若不纯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形成原电池反应,就会导致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包括吸氧腐蚀和析*腐蚀:例如,在潮湿空气中,钢铁表面会吸附水膜,其中含有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H+和OH-,形成电解质溶液。此时,钢铁中的铁和少量碳形成微小的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为了防止金属腐蚀,可通过将更活泼的金属与被保护金属相连接,或将金属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从而避免腐蚀的发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