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自从拥有5D3以来,我一直在策划一组荷花的多重曝光照片。为此,我选择了一支500mm焦距的折返镜头,从而孕育了这一季的荷花之美。
一、器材准备
准备一台配备多重曝光功能的单反相机、500mm焦距的折返镜头、稳固的三脚架以及快门线。
二、拍摄时机
选择清晨或傍晚,太阳刚升起或即将落下的时候,在一片盛开荷花的荷塘中进行拍摄。确保有足够的光线,以便太阳光折射到水面上,产生反光效果。这时的光线具有方向*,*温理想,非常适合拍摄。
三、拍摄技法
关于镜头:折返镜头通常是手动对焦的,尤其是500mm焦距,对焦需要非常精准,建议使用相机的实时屏幕进行手动对焦。
关于相机的多重曝光:以我使用的佳能5D3为例,打开相机的多重曝光功能后,可以选择加法、平均、明亮、黑暗等四种选项。我选择了“平均”控制选项,并通过手动负曝光来增强明暗度。对于加法、明亮和黑暗模式,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尝试。
具体拍摄:使用500mm的折返镜头,光圈为6.3,选择AV档,将参数交给相机处理,集中精力于取景和构图。我采用了二次曝光的方式进行拍摄,先确定好荷花和折返焦外小圈圈的位置和空间关系。在脑海中构思构图,确保荷花主体清晰,没有太多遮挡,同时使用实时拍摄功能完成对焦。折返焦外的小圈圈可通过观察太阳光在水面上的折射来调整焦点,手动负曝光使小圈圈的画面略暗于荷花主体,突显荷花。
四、关于后期
5D3的多重曝光功能可以保存为RAW格式,提供更大的后期调整空间。由于在清晨和傍晚拍摄,原始照片具有丰富的光影层次和*彩,我在Lightroom中进行了基本的调整。为了营造宁静的氛围,适度降低*温,赋予画面轻微的蓝调感;降低高光,使焦外金*小圈圈不刺眼;调整饱和度,使整体*彩更符合个人审美;最后进行锐化和降噪处理。
总的来说,这个教程介绍的拍摄方式利用相机内置的多重曝光功能,直接在拍摄时完成,无需电脑后期合成。*作相对简单,几次尝试后即可掌握。然而,创意和思路在拍摄中仍然是最为关键的。
花卉拍摄入门技巧2
导语:花卉常常成为微距摄影的主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进行这样的拍摄。下面将介绍一些拍摄花卉的入门技巧。
(1) 拍摄花卉的建议器材
镜头选择:
拍摄花卉时,无论是使用广角、中焦还是长焦镜头,都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以下是一些推荐的镜头和配件:
长焦镜头:如70-200mm、100-400mm等,用于排除杂乱的背景和便于构图;
微距镜头:在拍摄花卉特写时非常有用,建议焦距为100mm;
近摄环或近摄筒:如果没有微距镜头或长焦镜头,也可以购买近摄环或近摄筒,将其套在其他镜头上,以拉近最短对焦距离,实现花卉的放大拍摄。
在室外拍摄时,闪光灯和三脚架并不是必需的,但你也可以利用它们进行创作。有需要时,可以携带反光板进行补光。长焦镜头不仅可以避开人群,还可以创造出浅景深的效果。
相机选择:
实际上,相机的选择并不是很重要。即使是手机或小型数码相机也能拍摄出漂亮的照片,但是单反相机可以让你有更好的控制能力。
相机设置要点:
(2) 精确控制景深
在拍摄时,当我们放大花朵时,要注意景深。景深过浅会导致花朵的部分清晰,而其他部分则会落在景深之外,导致模糊。要记住,大光圈会导致景深变浅,所以如果发现花朵只有中间部分清晰,请缩小光圈进行拍摄。
(3) 注意微风!
特别是在户外拍摄时,除了要保持自身稳定外,还要注意微风可能导致花朵移动,进而导致照片模糊。要注意快门速度不要过慢,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或手动模式,确保快门速度维持在1/100秒至1/250秒以上,并在需要时提高ISO。如果使用长焦镜头手持拍摄,一定要注意安全快门,以避免手震。
但也可以尝试降低快门速度,让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你会发现拍摄出的照片会变得很梦幻!
(4) 注意白*和黄*花朵可能导致测光不准确
如果使用光圈优先或快门优先等半自动模式拍摄白*花朵时,相机的测光可能会出现误判,导致曝光不足的情况。这时,你应该根据之前学过的修正曝光值的口诀:“遇光则光(加),遇暗则暗(减)”,因此要增加曝光补偿来解决曝光不足的问题。
(5) 小心红*花朵损失细节
拍摄红*花朵时要注意不要过度曝光,以免花朵丧失细节,并且不要过度增加饱和度。
(6) 自定义白平衡,避免影响花*
在早晨或日落等光线颜*变化大的情况下拍摄时,可以选择自定义白平衡来修正花*,否则在日落时可能会丢失温暖的*彩。通过自定义白平衡,也可以更好地还原花朵的真实颜*。
(7) 使用CPL偏振镜消除反光
当光线充足时,花朵可能会产生反光,导致照片缺乏对比度。这时可以尝试使用CPL偏振镜消除花朵和叶子的反光,增强对比度和饱和度。
(8) 光线的选择
善用柔光、侧光和背光,避免在正午时分拍摄。光线对于拍摄花卉至关重要,最好在天上有云的时候拍摄,形成自然的柔光效果,或者在日出或日落时拍摄,此时的光线柔和,更容易拍摄出漂亮的花卉照片。
星空拍照曝光技巧3
导语:长时间的快门可以捕捉到星轨,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拍摄星轨的曝光技巧。
基本星象辨认能力
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在北半球,我们仰望夜空时,除了北极星外,所有的星星都会明显移动。因此,在进行拍摄之前,必须先学会辨认北极星的位置。如果将镜头中心对准北极星进行长时间曝光,拍摄出的星轨会呈现同心圆状;若朝东或西方拍摄,则会得到斜线状的星轨;而朝正南拍摄则呈现看不见圆心的弧线。地球每小时自转15度,因此曝光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星轨的长度。
星轨效果
器材准备
使用Canon EOS 5D Mark II 搭配 EF 17-40mm F4 L USM 镜头,设置在17mm端。光圈为F/4.5,快门速度为40秒,ISO设置为5000,采用手动曝光模式,自动白平衡,并将RAW格式转换为JPEG。相机需设置为B快门,并搭配快门线以准确掌握曝光时间,确保拍摄质量。由于曝光时间较长,需特别注意相机电池续航能力和噪点问题。广角镜头或标准镜头最为适合,脚架要稳固而不宜过轻。此外,需特别关注云台的长时间承载能力。
地形勘查与拍摄位置
夜间在山区视线不佳,因此最好事先在白天勘查拍摄地点的地形和地貌,并确定夜间拍摄的方向和取景构图。确定好拍摄点后,设置脚架时要确保其稳固*,并根据当地风力调整配重以增加稳定*。有时拍摄地面可能不平坦,如草坡、箭竹丛、雪地等,设置时需确保脚架稳固。在崖边、岸边等高低落差较大的地方拍摄时,要特别注意自身安全。山上气候多变,需随时注意温湿度、气候和风力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机身防潮和防低温措施。如果天气太恶劣,切勿勉强拍摄,切记山始终在那里。
测试构图,节省时间
使用Canon EOS 30D 搭配 SIGMA 17-70mm F2.8-4.5 Macro 镜头,设置在17mm端。光圈为F/5,快门速度为11秒,ISO设置为800,采用手动曝光模式,自动白平衡,并将RAW格式转换为JPEG。同晨昏摄影技巧一样,先进行构图测试,可以盲拍方式进行。为节省曝光时间,可先将ISO值调至最高、光圈最大、手动对焦(MF)、B快门曝光,预先试拍几张以获得最佳构图,并根据拍摄地形准备补光器材(如头灯、车灯、手电筒等),对前景进行适当补光。此外,由于夜晚构图不易,建议使用水平仪进行水平校正。
拍摄时的设定
使用Canon EOS 30D 搭配 Tokina AT-X Pro 12-24mm F4 DX 镜头,设置在12mm端。光圈为F/6.3,快门速度为62秒,ISO设置为640,采用手动曝光模式,自动白平衡,并将RAW格式转换为JPEG。在测试好构图后,开始实际拍摄。ISO值越低画质越好,但曝光时间也会相应拉长。建议将ISO设置在100至200之间。光圈大小决定了星轨的粗细,一般以F5.6为基准进行拍摄。B快门曝光时间约在30分钟以上会得到漂亮的星轨。
避免其他光源的干扰
在夜间长时间曝光时,要随时注意周围环境。若有其他光源进入画面,可用黑卡暂时遮挡镜头以暂停曝光,但遮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星轨的连续*。拍摄期间若有流云飘过,也会遮挡星光干扰画面。流云过厚或停留时间过长,影响也会更大。
使用NR功能
NR即相机的“去噪点”功能。一般建议拍摄时关闭NR功能,因为开启NR时,相机需要额外时间去除噪点,时间与曝光时间相等,期间相机不能做任何动作(包括预览和相机*作)。若是单张拍摄且电力充足,为追求更好的画质,可开启NR功能。但连续拍摄数抱歉,我还没有完成。接着往下看:
使用NR功能
NR即相机的“去噪点”功能。一般建议拍摄时关闭NR功能,因为开启NR时,相机需要额外时间去除噪点,时间与曝光时间相等,期间相机不能做任何动作(包括预览和相机*作)。若是单张拍摄且电力充足,为追求更好的画质,可开启NR功能。但连续拍摄数张时,不宜有间断发生。
关闭防手震功能
防手震功能仅适用于手持相机拍摄时,但在使用脚架进行长时间曝光拍摄时,必须关闭防手震功能。
月亮的影响
在拍摄星空时,月亮的圆缺和明亮度会影响天空的亮度和地景的补光值。如果天空太亮,则星光会失*,不利于拍摄星空和星轨。相反,适度的月光可以为山景、云海和流云等增添*彩效果,缩短长曝光时间,间接提高照片质量。月亮也有月出和月落的时间,可以在气象局网站上查询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