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全食的形成与过程
浩瀚的宇宙中蕴藏着许多人类尚未知悉的奥秘,而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便是月球。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当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近乎或完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被地球遮挡,从而产生月食。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其中月全食较为罕见。
月全食的形成
农历十五或十六期间,月亮运行至与太阳相对的方向。此时若地球与月亮的中心大致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月亮便会进入地球的本影,形成月全食。月食时,对于地球而言,太阳和月球的方位相差 180°。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中的轨道(称为黄道和白道)并不处于同一平面上,而是存在约 5° 的交角,因此只有当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时,才有机会形成一条直线,产生月全食。
月全食的过程
月全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初亏: 月球刚接触地球本影,标志月食开始。
食既: 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 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接近。
生光: 月球的东边缘与地球本影的东边缘相内切,此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 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东边缘相外切,标志月食全过程结束。
月食是怎样形成的2
今年我国迎来的唯一一次月食将于10月8日晚上上演。若天气晴朗,市民只需选择无遮挡、较为开阔的地带,面朝东方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月全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18时25分至19时25分,还将呈现出“红月高挂”的壮美奇景。
专家介绍称,8日晚17时14分,月面首次与地球*影接触,形成“初亏”;18时25分,月面完全进入地影,呈现“食既”状态;18时55分,月亮进入地影中线,即“食甚”阶段;19时25分,月亮接触地影的边缘,即“生光”状态;20时35分,月亮完全走出地影,恢复“复原”。
下一次月全食将要等到明年4月。天文专家提醒,若错过了这次月全食,需耐心等待明年。据天文学家介绍,这次月全食是自今年4月15日开始的“连环四月食”的第二次,剩下的两次将于2015年4月4日和2015年9月28日出现。而所谓的“连环四月食”指的是连续四次月全食,每次相隔六个满月。
历史数据显示,上一次“连环四月食”发生在2003年至2004年,下一次将在2032年至2033年出现。
关于“红月亮”形成的原理,据介绍,太阳光由多种颜*光线混合而成,而当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受到大气折射、散射和吸收等影响,最终只有红*光线能够穿透大气层。在月全食期间,月亮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太阳光经过大气层后只剩下红*光线折射到月亮表面,因此月亮呈现出古铜*或暗红*,即“红月亮”或“血月”。
如何观赏月全食?*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建议,月全食可肉眼直接观看,使用望远镜或其他天文仪器可获得更佳效果,观测者不仅可以观察到月相、颜*和亮度的变化,还能看到月球表面的月海等细节。
为了获得最佳观赏效果,观测地点应选择空旷、较高的地方,并尽量避开高楼大厦,确保视野开阔。同时,应避免受到明亮灯光的干扰。由于月全食发生在傍晚,月亮尚未挂在高空,因此在拍摄时,可选择故宫、颐和园等建筑物或地标作为参照物。
月饼是怎样做成的作文3
今天,妈妈带我到“美好家园”去买东西。我们来到了“蛋糕、面包区”,金灿灿的奶油蛋糕和香喷喷的花式面包让我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使劲扯下一个袋子,准备夹一些肉松面包,突然看见两个叔叔和两个阿姨正在做着糕点,好奇的心情使我放下了袋子,拉着妈妈飞快地走了过去。
我问:“你们做的是什么呢?”
“我们在做月饼呢!”一个阿姨笑着对我说。只见阿姨们先用面粉和成月饼皮,然后一个阿姨把皮揉成圆形,接着另一个阿姨在手上抹了点面粉,把皮在桌上一压,再用皮把香橙味的水果馅包住,动作麻利地像变魔术似的,很快一个汤圆形的面团做好了。两个叔叔把面团放进模具里,然后一按把手,一个月饼就倒了出来。由于两个叔叔的模具不一样,月饼的花纹也不一样,一种像陀螺,一种像漩涡,不一会儿,他们就做了满满一盘月饼。一个叔叔就把他端到烤房,在月饼上面刷了一层油,然后放进烤箱。过了十几分钟,叔叔将烤箱打开,一盘黄澄澄、香喷喷的月饼就这样做好了。
为了看看他们的手艺如何,我每种口味的月饼都买了一些,回到家里一尝,呀!味道还真不错!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我不仅吃到了美味的月饼,而且还知道月饼是怎么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