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十几减5、4、3、2

教材第17页的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计算方法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思维过程和方法,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和运用“破十法”。

教具学具: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在课件上展示打地鼠游戏口算:

12-8=

11-9=

13-7=

14-8=

15-9=

13-6=

17-8=

18-9=

14-9=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4

(1) 出示课件

展示第二组口算:

12-5=

11-4=

12-4=

11-3=

12-3=

11-2=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8、7、6的计算方法。你们知道如何计算这些减法吗?

学生1:可以用“破十法”。

学生2:还可以用“想加算减法”。

学生3:或者用“平十法”。

老师:那么,我们如何用这些方法计算12-5呢?

(2) 举例计算12-5=

①用“破十法”计算:

先从12中的10减去5,得到5,然后再加上12中的另一部分2,得出*7。因此,12-5=7。

②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因为5加7等于12,所以12-5=7。

③用“平十法”计算:

将5拆成2和3,首先从12中减去2得到10,然后再减去3得到7。

(3) 你们会如何计算其他的算式?说说你们的算法。

①计算12-4=

老师点名让学生回答,学生逐个回答,老师有序地记录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

②计算其他的算式。

学生自行解答,老师巡视并注意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统一订正,给出*。

③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1: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小,差越大;减数越大,差越小。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课件:请你当个小医生。

14-5=

11-3=

13-4=

7-3=

2. 出示课件:摘苹果游戏。

(将相同结果的算式连接起来。)

3.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数学。

(树上有4只小鸟,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学生:11-4=7只。

4. 做课本上的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数学书第18页第4题。

数学书第19页第6题。

板书设计:

(根据课堂讨论和学生提出的计算方法,整理出关键步骤和结论。)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统计活动中,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统计的重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四季的划分,了解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

使用方块统计图展示统计结果。

探索不同的调查方法。

比较、分析、判断并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多种调查方法的应用。

能够合理推断调查数据的时间*质。

教具准备:

准备“涂一涂”格子和“填一填”表格,用于黑板展示。

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人今天过生日吗?

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带来了生日蛋糕与我们分享,让我们一起唱《生日歌》庆祝吧!

二、学习活动:

说一说:请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日日期及其对应的季节。

分一分:哪几个月属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季是如何划分的?(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调查:

使用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小组讨论如何收集和整理调查数据。

涂一涂:使用统计表格进行数据整理和可视化。

说一说:

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分别有多少?

如果不知道某个同学的生日,猜测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从图表中还能发现什么信息?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统计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四、作业布置:

调查你们村庄中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人数。

一个季度包含多少个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3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预习要求: 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并与同学讨论自己的理解。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面以及圆柱的底面,通过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在观察、*作和绘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实物中分辨出面,然后从这些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丰富的视觉体验和*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空间几何形状。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的复习和梳理

引导学生回顾积木搭建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来搭积木。请每组商量,准备搭建什么。 学生小组商量后,教师指导他们注意观察积木的形状,看看有哪些是他们已经认识的。

活动后的讨论和展示。 教师选择几名学生展示他们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让其他学生找出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与合作感知

引导认识长方形。 a. 观察和触摸。 教师依次指出长方体的各个面,并解释每个面的形状。长方体总共有6个面。 b. 绘制图形。 学生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观察其形状,然后在纸上绘制出来。 c. 交流比较。 学生将自己绘制的长方形图形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比较。

认识圆形。 a. 回顾方法。 教师提问学生,我们之前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从圆柱体上能认识到什么图形呢? b. 学生活动。 学生拿出圆柱体,并观察其底面(圆形面),用类似的方法认识其形状。 c. 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他们如何认识圆形的底面,然后交流他们绘制的图形。 d. 揭示概念。 教师告诉学生,他们绘制的图形叫做圆。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平面图中寻找学过的图形。 教师展示一张小红家客厅的图示,并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图形。

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学过的图形。 学生寻找周围环境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并进行指认和描述。

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学过的图形。 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图形,并描述这些图形在哪里见到的。

四、*作中的深化体验

在钉子板上绘制长方形和正方形,全班交流讨论。

提出问题:在钉子板上能画出一个圆吗?学生进行猜测和实际*作。

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画出圆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