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来到学校,坐在小朋友们中间,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课。
在第一节课中,老师教大家学习词语。老师用红*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苹果”两个字,告诉大家:“这是苹果。”
然而,笨狼第一个站起来反对:“不对,苹果是圆圆的、红红的、甜甜的。”
其他孩子纷纷附和:“是呀,笨狼说的没错,我们都吃过苹果,知道它是什么样子。”
老师生气地指出:“这是‘苹果’两个字,又不是真正的苹果。”
“为什么苹果不是真正的苹果?”笨狼好奇地问道。
“是呀,如果这不是真正的苹果,学了又有什么用?”其他孩子纷纷表示质疑。
老师感到难以解释:“跟你们说不清楚,我们不学词语了,还是讲故事吧!”
于是,老师决定给孩子们讲小红帽的故事。孩子们静静地坐着,认真聆听。然而,突然间,一个尖利的嗓子愤怒地*:“不对,这全是造谣,我根本就没有吃过小红帽。”
“也许是你爸爸干的。”一个小朋友插话道。
“我爸爸不会做这种事!”那个孩子辩解道。
“也许是你爷爷?”
“或者是你太爷爷?”别的孩子们纷纷猜测。
笨狼想了想,不再吭声了,因为他确实不知道爷爷和太爷爷究竟有没有做过类似吃小红帽的坏事。
老师原本想告诉笨狼,故事并不一定都是真的,但又担心他不明白,于是老师干脆说:“好了,现在我们不讲故事了,我们去上体育课吧!”
笨狼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到大*场,在跑道上排好队伍。老师让大家开始跑步,谁跑得最快,谁就是体育最好的学生。
“预备,跑!”
老师的口令一出,笨狼就像箭一样朝前飞奔。然而,在跑道的拐弯处,他竟然忘记了拐弯,结果径直穿过大*场,越过田野,最终跑回了大森林。
笨狼进城2
他穿上了一条红*的灯笼裤,戴上了一顶洁白的鸭舌帽,唱着歌曲从森林中走出来,踏上了公路。突然,一辆翠绿*的出租车开了过来,车头上闪烁着“空车”的标志。笨狼挥了挥手,车子便停了下来,司机礼貌地打开车门说道:“请上车,先生。”
笨狼伸出手去拉司机,却意外地看到司机急匆匆地逃跑,速度比兔子还快。没办法,笨狼只好自己上了车。
在前方的街心广场,红灯亮起,各种车辆停了下来。笨狼并不了解交通规则,踩下油门,“呼”的一声,绿*小汽车冲过了斑马线。
一名交通警察举起手臂,试图拦下这辆车。然而,他的口哨掉了,手臂僵硬地悬在半空中,无法放下来。笨狼的行为着实让他目瞪口呆,因为他从未见过一只狼开着绿*出租车闯红灯。
笨狼走进了城里最大的百货商店。顾客和营业员们见到他,纷纷惊慌失措。试衣间的门被挤破,柜台下人群涌动。商店经理甚至用一个塑料水桶套在头上,以为这样最安全。一位正在给女儿挑选洋娃娃的年轻妈妈吓得抱错了东西,急匆匆地逃跑,却把女儿落在了原地。
商店里有一台自动扶梯,这在森林里是从未见过的新奇玩意儿。笨狼站在上面,不费力地从一楼到了二楼,再从二楼到了三楼。他高兴地坐在扶梯上,从口袋里拿出两个松果玩耍。不料,松果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在扶梯旋转而上时一路滚落。
笨狼想下去捡,却发现扶梯越升越高。“停下!”他大声呼喊,但扶梯似乎置若罔闻,继续向上运行。“你别想难倒我!”笨狼咆哮道,“我们来比比,看谁更厉害!”他决定转身往下跑,然而每跑下一级,扶梯就升起一级,他气喘吁吁地奔跑着,最终连帽子和裤子都脱落了,可扶梯仍旧在原地。
这一幕让商店里的人们哈哈大笑,心想这只狼实在是太搞笑了。商店经理赶紧取下头上的塑料桶,打电话给动物园和警察局:“快点,快把这只狼捉住,关进动物园去!”
一位购买洋娃娃的小女孩走上自动扶梯,伸出手帮助笨狼:“来吧,我们先上楼,然后换一台扶梯下去!”原来商店里有两台扶梯,一台负责上行,另一台负责下行。
在楼下找到松果后,笨狼把一个留给了自己,另一个送给了小女孩。
警察和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赶到,头戴头盔,手持设备。笨狼不愿被抓,冲出商店,跳进绿*出租车,猛踩油门,“呼”地一声,汽车犹如一阵疾风飞驰而去。
聪明孩子笨老狼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儿童生活丰富多彩,音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点缀。音乐欣赏是美学活动,也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大班幼儿需要将自身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从而体验音乐的情绪。而《聪明孩子笨老狼》和《拨弦》这两首曲子具有趣味*和节奏感,非常适合培养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其中,《拨弦》由德国音乐家德力勃创作,是舞剧中的一个片段,其ABA结构和独特的拨弦演奏方式使其在幼儿园教学中广为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感受乐曲的跳跃*,感知并初步把握重音和乐句结构。
本首乐曲的教学价值在于让幼儿感知乐句重音,从而理解特殊的乐句结构,提升听辨能力。重点在于领会“重音”,这是理解乐曲的突破点。
2. 尝试用个*化动作或游戏体验表达对重音的感知。
这一目标旨在让幼儿更充分地表达对重音的感受,符合艺术活动情感*的要求。
3. 在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能满足其身心发展需要,带来快乐,激发内在积极*。因此,游戏化教学能帮助幼儿把握重音,推动活动高潮。
三、重难点
重点: 感受乐曲的跳跃*,感知并初步把握重音和乐句结构。
难点: 尝试用个*化动作或游戏体验表达对重音的感知。
解决重难点措施:
以故事引入主题,借用“狼”形象表现音乐节奏旋律。
通过游戏感知节奏和重音,激发幼儿兴趣。
借助图谱,帮助幼儿直观地识别重音间隔。
四、活动准备
纸杯
皮筋
课件
音乐
节奏图谱
五、教法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图谱教学法: 直观呈现重音间隔。
提问法: 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变化。
游戏法: 提高幼儿兴趣和理解力。
学法:
体验法: 通过游戏和多种感官参与,留下深刻印象。
多种感官参与法: 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