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通过“将心比心”,我们能在生活中更多体现宽容与理解。
准确、流畅、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将心比心”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四、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收集相关爱心名言。
五、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阿姨、奶奶、母亲、护士
人人皆应“将心比心”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公交车上遇到需要让座的老人,或者在路上看到小朋友摔倒了。面对这些情况,你们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心比心》这篇课文,通过学习,希望能让大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将心比心”的重要*。
二、初步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遇到生词可以相互帮助解决。
同桌之间互相进行朗读检查,帮助纠正发音不准确或读错的句子。
全班交流,探讨课文中主要讲述的“将心比心”的两个事例。
全班齐读课文。
三、深入阅读课文,探讨内涵:
第一节课文让你感动的是哪些部分?小组间交流,然后感情丰富地朗读这些部分。
第二节课文让你特别感动的是哪些地方?在书上做些笔记。
学生们交流他们阅读后的感受,老师引导他们探究一些问题:例如,母亲如何体现“宽容”,她是如何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课文。
学习第三节课文: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节课文的理解。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后延伸:
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篇文章描述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
设计情境,编写对话: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为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助陌生的老奶奶找到她需要的物品。
在街上,协助一位残疾叔叔捡拾掉落的东西。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2
在学习《将心比心》这篇文章时,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要从中体会到生活中的宽容和理解。这篇文章通过多个情节向我们展示了将心比心的重要*,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和思考。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将心比心”这个词语的含义。在生活中,当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处境时,我们就是在实践将心比心。这不仅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个人的尊严和赢得他人的尊重,就像哈默在课文中所展现的那样。
课文中具体写了两个让人感动的将心比心的情节。首先是母亲对待患病儿子的宽容和理解,她不仅体贴关心,还以平静的态度对待儿子的无理行为,这种宽容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其次是护士在照顾患者时的用心和关怀,尽管面对患者的不理解和抱怨,她们依然保持耐心和温暖,这种行为体现了医者仁心和对人*的尊重。
通过细读课文,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这些情节带来的情感冲击,还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将心比心的理念。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多和他人交流,尝试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在面对冲突和误解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地沟通;在帮助他人时,给予真诚的关怀和支持,而不是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在课堂练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写一段话来说明将心比心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举个例子,当我们的同事因为工作压力而表现得暴躁和易怒时,我们不要仅仅看表面的行为,而是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心情,给予理解和支持,这样不仅能够缓解紧张气氛,还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综上所述,《将心比心》这篇课文不仅仅是一篇阅读材料,更是一本关于人*和情感的启蒙书。通过学习和体会其中的道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在生活中践行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和*。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其中的真谛,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