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学会3个生字,认识6个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热爱国旗的情感。做到声音响亮,比较自然的背诵课文。学生体会识字方法,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
准确朗读,能自主识字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3个生字,认识6个字,了解课文内容,产生热爱国旗的情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声音响亮,比较自然。
教学重点:
准确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国歌。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旗是什么样的吗?你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
我们参加升国旗仪式,你是怎样做的?别人是怎样做的?
2、学生讨论,与课文联系
板书课题:升国旗。学习生字“升”
指导“升”
师范写,注意各笔画的位置第四笔要长一些。
集体书空
描红
仿写
二、初读课文
1、利用汉语拼音读课文,标出句子序号。
2、前后桌互读,检查帮助。
3、小组内逐句读
4、指名逐句读
5、指名读全篇
三、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同桌互指互认
3、开火车读
4、你怎样记?你想到什么?能看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读课文
2、认识生字
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停顿,但是学生不能做到有感情的读文,今后还应多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能自主识字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句朗读课文
3、分组朗读课文
4、认识“!”师说明“!”号意义,生试读
5、熟读课文,试着背下来
二、学习生字
1、自学“立”“正”
2、看笔画跟随表,边说边写
3、前后桌互向说说
4、描红,注意观察各笔画的位置
5、仿写
6、指名板演(分析)
三、练习
背诵课文、抄写生字三遍
作业:把课文背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停顿,但是学生不能做到有感情的读文,今后还应多练习。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过程中,我有不少收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特作反思如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课改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门。
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课改,当前来说,缺少成功的经验、样板。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老师们应该群策群力,加强课改经验的交流。例如:多组织研讨和现场听课、评课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交流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
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家长不理解,常常反应“孩子回家怎么不做作业了?”“这样的教学,孩子能学到啥?”。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课改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三是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我在语文教学中不光努力抓住教育契机,我还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教育情景,使学生在教育情景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在学习第十一课《我们成功了》时,让学生观看申奥成功的专题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时的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学习第二*课《潜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从中体会小鱼的可怜以及小男孩的善良,从而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当然,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它们有些是教材中出现的,有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些是因为我们地处农村条件所限……在教学中我也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列举一个至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地处山区,社区资源有限,教材中的一些拓展活动很难开展。)
课改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已逐渐成为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多技能和广泛的知识面成为了课改后一名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未来的教师,都将会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面对课改带来的机遇,我为一名年轻教师,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感受到了新的挑战。
课改恰如一阵春风,带来新的希望。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蜜蜂》教学反思3
《蜜蜂》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了他所作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课文的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试验步骤非常清楚完整。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本课的重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得,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我在讲授新课之前,首先让学生进行了自学,自学内容包括生字词汇的认读书写,其次,就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后是优美句子的欣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三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首先是从字词句段开始的,这样让学生从易到难,一步一步开始,从字词句段到整篇课文,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而理解段落文章大意。不能让学生直接从概括文章大意开始,这样容易产生问题,学生一开始就有可能被难住,而就此产生抵触情绪。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我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学生如果直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设置了障碍,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产生了很多分歧,存在很多疑难问题。对于课文的学习应该先从字词句段开始,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简单的地方开始,这样由易到难一步步进行。
在自学搜集资料时,也出现了问题。由于缺乏指导,孩子只是盲目德尔搜集资料,而不能进行分类整理,甚至搜集了一些与课文无关的资料。所以在以后搜集资料时应该给与一定的指导,给出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明确搜集哪些资料,怎样搜集整理资料。
在学生理解读课文受到的启示时,给学生一些明确的*。其实这样是不可取的。这一部分是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能回答多少算多少,无需给予一些限定,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也不准确,对于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也不准确,小三年级主要集中于字词句段的学习,一步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将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先通读整个单元的课文,然后再阅读教参,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课标制定出切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教案。在讲课的过程中,既有收获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改正自己的不足,注意向老教师学习,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