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实验教材实施,大力促进素质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上学期教学,三年级共43名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取得一定进步。但部分学生在书写、学习品质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较差,影响整体水平发挥。因此,本学期重点在于转化后进生,提高优秀生,促进后进生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构建了开放、生动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四、教学措施
1. 加强与生活实际联系,挖掘生活资源进行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2. 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授课能力。
3. 加强直观教学,合理利用教具、学具,增强学生*作、观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4. 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重点培养学生书写和阅读习惯,同时加强学习态度培养。
五、本学期教学目标
1. 对写话感兴趣,能把所见、所想写下来,并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掌握日记格式,尝试写日记。
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纠音。
3. 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愿意与人交流,能认真倾听,理解主要内容,主动与人交谈,讲述短小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 掌握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识字能力。
5. 热爱阅读,对阅读有兴趣。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和自己喜爱的课文片段。
6. 阅读浅显课外读物,与他人交流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 认识课文中的常见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含义,主动积累词语。
六、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识字、写字和课文朗读,长远来看,词语积累运用、口语表达培养,以及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重点。难点依然在于识字、写字和课文朗读。
七、展望与决心
上学期三年级语文考试成绩不尽人意,尽管部分学生表现优异,但大部分学生成绩未达预期。本学期将继续努力,实现教学成绩大幅提升。
教学成绩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生长期积累和教师持之以恒地督促,二者共同努力方能实现。相信通过充分的准备和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学期语文教学成绩将显著提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计划范文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共有40名学生,其中中等生约占60%,优生约占20%,反应迟钝、学习不用功的学生约占20%。总体而言,学生纪律相比上学期有所改善,上课时表现较为认真,但仍有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思维不活跃,发言少,作业完成不认真,且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对错误缺乏主动改正的意识。学生在年龄和家庭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两极分化明显,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今后的教学中,将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促进质疑精神的发展,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更乐意参与数学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涵盖以下内容:位置与方向、一位数除法、简单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初步认识、数学问题解决、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熟练进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能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能口算得出除以一位数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商,以及整十、整百数与两位数相乘(每位乘积不超过十)。
初步认识简单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理解小数的含义,能读写小数并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理解面积的概念,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其面积。
了解年月日的关系,掌握24时计时法。
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简单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难点:
一位数除法中的试商方法及商的定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感知能力。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结合现实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学,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
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逐步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数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
六、教学进度表见教研室统一进度计划。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人。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在识字方面逐步突破了记忆难点,识字速度明显加快。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同音字混淆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非常高,愿意进行不断尝试和积累。孩子们已基本养成了规范的写字习惯,书写工整、端正,书法水平稳步提升。学生们对阅读有浓厚兴趣,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具有较强的情感表达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阅读简单的课外读物,且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孩子们乐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古诗词、格言警句等语言素材,并且愿意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学生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理解并把握主要内容。口语表达方面,他们能够主动与他人进行对话,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态度大方礼貌。学生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积极观察大自然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成果,写作较为连贯。识字教学重点放在已学汉字的复现与巩固,防止遗忘和回生。教学中,我将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包括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对读、配乐朗诵、分角*朗读等,确保学生在不同的读书形式中提高流利度和理解力。引导学生通过角*扮演等方式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人物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
二、教材分析
部编版教材自20xx年秋季开始使用,本册教材共包含27篇课文。教材的组织方式是以专题单元为单位,内容整合*强,整体结构紧凑。教材涵盖的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体裁各异,富有童趣,语言规范,简洁易懂,配有精美插图,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和口语交际等多方面的训练。
从内容来看,本册教材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及课文的朗读与理解。在学生长远发展方面,词语积累、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是课程中的核心任务。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认并写作250个汉字。
2、掌握字的间架结构,规范书写,遵循书写规则。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通过自查和互查等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提升理解力。
4、通过“语文天地”等活动设计,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注重语文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融合,结合语言训练和品德教育进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地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教授学生科学的识字方法,尤其要加强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比较训练。通过读、写、默、自查等环节,巩固字形的记忆。
3、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朗读训练。每一篇课文都要给予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来提高语言能力。训练默读技巧,注重字词句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并理解所学知识。
4、加强听说训练,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听和说的练习,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确保课堂中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语言实践训练。通过纠正语病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5、鼓励学生使用汉语拼音准确发音,帮助学生分析字形,理解词义。通过图文结合、上下文推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维,巩固识字效果。注重写字姿势的培养,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6、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充分的朗读指导,利用插图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并加强语言训练。
7、综合考虑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教材编排,创新设计教学方案,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8、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增加语文实践活动的比重。通过游戏、表演、猜谜语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9、鼓励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和经典篇段,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通过课外作业和课堂展示等方式,进行综合训练。教学时,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完成练习,逐步积累和运用语言知识。
10、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