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读音,记住字形,并初步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能够准确、流利、带有感情地分角*朗读课文。
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及其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够准确、流利、带有感情地分角*朗读课文。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的主旨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展示图片:请看这幅海洋的图片。大家觉得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没错,这是一只小青蛙,它也很想看看大海,但它面对一座高大的山(老师展示高山板画)。它又是如何登上这座高山,看见大海的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进入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提问引导:看完课题,你们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朗读后讨论:青蛙看到了大海吗?它是如何看到的?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准确读音,顺畅表达,不添加或遗漏字,不回读。
检查朗读效果。 (1)学生自我朗读生字。 (2)有关字音有何提醒?
例如:“双”、“展”、“失”、“善”应发卷舌音,而不是平舌音。 “苍”应发平舌音。
(3)带读、指名朗读、连续朗读。 (4)取消拼音,一同读词语。 (5)为生字寻找搭配词语。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遇到长句反复练习。
四、初步理解内容
自由阅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朗读后讨论并补充。
五、教学生字
展示生字卡,朗读生字。
有关字形有何提醒?
例如:“登”字头的第三、第四画要短,不可写错。 “吸”、“级”:右边的横折只用一笔,不可写成两笔。 “善”:中间的两点不要突出。“展”:下面的部分不可多加一笔。
参考笔顺表,自学生字并进行描红。
反馈和检查。
指导书写字体。
教师示范写生字。
学生描红、抄写,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和评价。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看海》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
海潮的录像资料。(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4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5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1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场面。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
3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
4回顾小结以上三段的内容。
(1)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让学生简述。)
(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说说。
(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
五、完成以下作业
(1)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附:板书设计
看海从山上望轻柔
在沙滩上看汹涌
看潮水在石块间有趣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青蛙看海3
导读: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大海一望无边,蓝蓝的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此情此景青蛙会说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经过。
教学难点:是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图片,头饰,黑板上的背景图。
3、小卡片(对话的内容)。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青蛙看海》,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出示小黑板:青蛙苍鹰登上松鼠一级一级石阶到达展现)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
(1)开火车读词语
(2)青蛙、苍鹰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上其中的词,简单地说说吗?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大海,苍鹰告诉它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后来在松鼠的指引下,一级一级地登上了台阶,到达了山顶终于看到大海)。
2、师:小朋友,你们记得真好,今天我们就跟着小青蛙一起去登山,看看青蛙是如何在苍鹰和松鼠的指引下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
二、精读1、2、3自然段。
1、小朋友,请你们读一读1、2、3小节,找一找:青蛙想看大海,苍鹰跟它说了些什么?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什么意思。
2、请小朋友看图,是的,要看到大海就要登上前面那座山,你们看看,青蛙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山呢?(高)
3、师:对,这座山实在是太高了,青蛙面对着这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是怎么说呢?(出示语段:“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的去呢?”)谁来学着小青蛙的样子来读一读(圈点提示语)这句话呢?(学生演示)为什么这么演呢?(吓住了)我們一起來学着小青蛙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4、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青蛙看海:青蛙为什么这么害怕?这么没有信心被吓住了呢?(山高)还有呢?再往下读读看,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青蛙的理由吗?小结:是啊,还因为自己太小了,太弱了。
5、青蛙面对高山,想到自身的弱点有点失望了,这时苍鹰告诉它什么呢?“是啊,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小黑板出示苍鹰说的话)小朋友,苍鹰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请你们多读几遍再来说好吗?(学生自由读这句话再交流)(不过,你不登上山顶就不能看到大海。想要看到大海,你就必须要登上山顶。)苍鹰再次告诉青蛙要看到大海非登上这座山不可,我么一起来读读苍鹰的话好吗?语气强烈一点。
过渡: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青蛙更失望了。那青蛙有没有登上山顶?又是在谁的帮助下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呢?(指名回答)松鼠是怎样帮助青蛙的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的4—11自然段找找有关语句把它画下来,与同桌说说。
三、精读4~~11自然段
1、读后交流,(你么找到了哪些句子呢?)教师贴句:
“你想看海吗?”
“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
“再试一下!”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师:小朋友找得真全,原来小松鼠就是这样来帮助青蛙的呀!我们一起再来读读体会体会好吗?
2、读句体会。
(1)、小松鼠看到青蛙失望的时候,就去关心地问它“你想看海吗?”谁来读读这句话?(你真关心小青蛙)师:看来小松鼠很关心这只青蛙,就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地问一问这只小青蛙吧!(齐读这句话)
(2)、小青蛙是怎样说的呢?(“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你能体会出当时小青蛙的心情吗?师:看来这时的青蛙是一只失望的小青蛙,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呢?(指名读)谁愿意来做做这只小松鼠和小青蛙,也来问一问、答一答?
小结:你们读的真好!我也感受到了青蛙的失望,松鼠的关心,我们也来像他们一样来把这个对话读一读。
(3)、听了小青蛙的话,松鼠又是怎样引导小青蛙的呢?(出示:“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谁来做这只小松鼠,来引导小青蛙读好这句话呢?(评价:真不错,你读出了关心小青蛙的语气;你引导小青蛙还很耐心呢!)我们都来做做小松鼠耐心的引导小青蛙好吗?(大家一起读这句话)小松鼠说着跳上了一个台阶(贴图演示)青蛙听了小松鼠的话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贴句)你们想不想学学小青蛙也来跳一下,好!让我们跟着小松鼠也来跳上一个台阶吧!(预备——跳!)
觉得怎样?(容易)对呀!这下子小青蛙有点信心了,谁再来有信心的读一读小青蛙的话?(嗯,信心十足)谁能赛过他?我们一起来有信心地一读青蛙的话。小青蛙轻而易举就跟着松鼠也跳上去了。(贴图演示)板书:跳上一级
(4)、小松鼠看到青蛙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又怎么引导的?“再试一下!”谁来读?想再试一下吗?那就让我们再来跳上一级。(大家一起跳)青蛙在松鼠的指引下又跳上了一级。板书:又跳上一级
(5)、看到小青蛙又跳上了一级,松鼠再一次鼓励小青蛙。(“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你读出了什么?(相信他)让我们给他更多的鼓励来读读。(齐读这句话)
小结:小松鼠可真会帮助人,在它的鼓励下,青蛙由失望到充满了信心。你们想演一演吗?请找你的好朋友练习一下。指名上台表演。你们表演的真好!你真是一只爱帮助人的小松鼠,你也不错,对登山充满了信心。(贴星)
3、就这样小青蛙跟着小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板书:一级一级跳)
你们愿意学着小青蛙和松鼠一起来登山吗?(大家一起在原地跳)师:努力,继续努力,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1)、师:你们觉得怎样?(累)那请你把这句话来读一下,把累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听你读这句话我也觉得好累呀!
(2)、登山那么劳累,他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累了就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呢?(渴了喝点山泉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歇一会儿,顾不得休息,更多时间在登山,喝点山泉水,顾不上多喝几口,不断向上登。)
(3)、拓展练习:你们想想,他们在登山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怎么做呢?(自由说说)
师:是啊,为了登上山顶看到大海,他们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吃喝,一个劲儿往上登。我们再读读好好体会一下,就这样,青蛙和松鼠认准了目标,什么困难也不怕,坚持向上攀登。
(4)、好了,马上就要到达山顶了。让我们倒计时,一起等待胜利的那一刻吧!5、4、3、2、1到啦!此时此刻,引读:啊!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板书:到达山顶看到大海(个别读,集体读)让我们一起来祝贺青蛙和松鼠吧!再次朗读这句话。
4、进行想象说话
(1)、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大海一望无边,蓝蓝的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此情此景青蛙会说些什么呢?(1、感谢松鼠;2、肯定自己)
(2)、学生交流后总结揭示中心:
是呀,青蛙坚持不懈,一级一级的攀登。终于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这正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齐读)这是一句名言,你们还知道哪些名言也是讲的这个道理吗?(1、有志者事竟成。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努力是成功之母。4、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登、级、喝
2、指读,说说记的方法(认识新部首)
3、示范写,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找你的好朋友分角*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小故事在全班交流。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青蛙看海》教案4
《青蛙看海》让学生懂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蛙看海》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们看图片。(放大海的图片欣赏)说说你感觉大海怎么样?是啊,有只小青蛙它呀也很想去看看大海,可是它碰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山(老师板画高山),那么它是怎样登上这么高的山,看到大海的呢?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走进《青蛙看海》这个童话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题目旁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怎么看到的?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检查自读效果。
(1)自己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双”、“展”、“失”、“善”:都读翘舌音,不读平舌音。
“苍”;读平舌音。
(3)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给生字找朋友。
三、再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四、初步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补充。
五、教学生字
1.(出示词卡)读读生字。
2.在字形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登”:“”字头的三、四笔都是短撒,不要写错。
“吸”、“级”:右边的横折折撤是一笔,不要写成两笔。
“善”:中间两点不要出头。“展”:下面部分不能多一撇。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并描红。
4.反馈检查。
5.指导写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8.反馈,评析。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青蛙看海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气词、反问句的语气变化。
2.会写“座”“吸”“完”等7个生字,会读两条绿线内的“期”“湖”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气词、反问句的语气变化。
2.学会本课“座”“吸”“完”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教学素材】
1.童话故事简介。
2.四句名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看到过大海吗?在你的脑海里,大海是什么样的?
小朋友们,大海是多么美丽富饶、浩瀚无边呀!有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也想去看看大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青蛙看海。(板书课题:9.青蛙看海)请你伸出手指跟着写,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去读课文。练习读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把本课的生字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交流:
(课件出示1)
那座山 吸气 说完 失望 台阶 一定 展现
长期 湖边 哪 善跑 一级一级 累了 歇一会
谁能读准所有的词语,谁就能登上最高的台阶了,谁想来试一试?自由读。开火车读。
(1)“吸、级”这两个字偏旁不一样,读音也不一样。“歇、喝、渴”这三个字仍然是偏旁不一样,所以读音也不一样。“喝”和“渴”有些小朋友分不清。小朋友,你们有办法区别它们的读音吗?说给大家听听。老师提示:“喝水”要用嘴,所以口字旁的读“喝”;“渴了”要喝水,所以三点水旁的是“渴”。
(2)以上这些字,小朋友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别。请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4.词语小朋友们已经掌握的很好了,这篇课文共12个自然段,下面先请小朋友们标出自然号,再练习将课文读得流利些。学生自由读课文。
5.《青蛙看海》和《小鹰学飞》一样也是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中有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你们读明白了吗?(课件出示2)
6.理清脉络。
⑴苍鹰、松鼠和青蛙看海这件事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请小朋友们一边读书一边观察书中的插图。
⑵课件出示文中4幅插图。这4幅图分别对应课文哪些自然段的内容,小朋友们,你们能用课文里的话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3)
我知道:一只生活在湖边的( )在( )的指引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终到达了( ),看到了( )。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小朋友们,这一课的生字很多,这几个字的笔顺要注意。
(课件出示4)
2.读读笔顺,观察结构,比较异同。(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自主学习:自己想办法识记
4.展示交流:
(1)我们可以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生字“吸、阶、现、座”,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生字“定、完”。
(2)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足安,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
5.评析学生作品,把自己认为写的不好看的字再写一遍。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渴”和“喝”有什么不同?你能给“渴”组几个词语吗?
2.把每个生字工工整整的带着拼音写两遍,看谁写得美观。
3.把课文读通顺。
参考*:
1.提示:口渴了要喝水,因此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因此喝是口字旁。口渴、渴望、渴求、喝水、喝*、喝汤。
2.学生自主完成。
3.学生自主完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气词、反问句的语气变化。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故事,导入新课。
青蛙看海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谁来试着说一说?
(课件出示5)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大海,苍鹰告诉它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后来在松鼠的指引下,一级一级地登上了石阶,到达了山顶,美丽的大海展现在它们眼前。
二.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课件出示6)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
⑴这是课文第1句话,请小朋友们读读,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⑵这句话写出了青蛙看海的原因,你们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吗?课件出示:因为青蛙( ),所以( )。
2.过渡:青蛙心中有了一个美好的理想。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呢?青蛙就去问苍鹰。课文第1—3自然段写了青蛙与苍鹰之间的对话。
⑴(课件出示7)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①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一句,如果你就是那只苍鹰,觉得那座山高不高?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小结提示:从“喏,只要……就”可以看出,在苍鹰看来,登上那座山很容易,并不难。
②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意思?我们要注意“喏”这个语气词的读法。听教师读。小朋友们试试。
⑵(课件出示8)
“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课件出示9)
①这是课文的第2自然段,“善跑”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是善跑的?
②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两句,如果你是那只青蛙,觉得那座山高吗?你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教师小结提示:从“天哪,这么高……吸了口凉气……怎么上得去呢?”可以看出,在青蛙看来,要登上那座山是不可能的。
③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看上面的插图,图上白云在山腰间飘荡,你们能借助图画,将山的高读出来吗?
山又高又陡,这高山对于青蛙来说,确实是高不可攀的,青蛙惊讶了,害怕了,担心了。我们要注意“天哪”这个语气词的读法。听教师读。
“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如果把这句话的问号改成句号,应该怎么说呢?
(课件出示10)
因为青蛙觉得自己没有苍鹰一样有力的翅膀,飞不了;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跑不了。要登上这样的高山几乎是不可能的。要读出“一定上不去”的感觉。小朋友们试试。
⑶(课件出示11)
“是啊,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①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一句,如果你还是那只苍鹰,此时你觉得那座山高吗?
②此时苍鹰为什么认为山高呢?它的话还包含什么意思?
请小朋友们把苍鹰说的两句话联系起来读一读,想一想:苍鹰的这两句话都是想告诉青蛙什么呢?
教师小结:苍鹰前后说的这两句话都是想告诉青蛙,要想看到大海必须登上高山。
⑸下面请小朋友分角*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体会青蛙的心情。
3.教学4—12自然段。
过渡:青蛙很想看到大海,苍鹰告诉它必须登上那座高山。正在青蛙失望的时候,松鼠出现了。
(课件出示12)
自读课文的4-10自然段,用“——”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松鼠说的话。
⑴(课件出示13)
课件出示青蛙与松鼠的对话。
“这有什么难的!”“再跳一下!”“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①这三句话是谁说的?这三个感叹号分别包含什么意思呢?教师提示:
“这有什么难的!”这是青蛙说的,意思是:容易极了!
“再跳一下!”松鼠的话语中充满了鼓励、肯定、高兴。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这是松鼠对青蛙的赞扬、夸奖。
②讨论:为什么青蛙只跳了两个台阶,松鼠就对青蛙说:“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小结:松鼠鼓励青蛙只要坚持一个一个台阶往上跳,就能登上山顶,就可以看到大海。
③请小朋友们再分角*读第4—10自然段,读出它们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⑵过渡:在松鼠的鼓励下,青蛙继续登山。
(课件出示14)
“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就喝一点山泉水。”
①“就这样”,指什么样?
②请小朋友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青蛙要登上这样一座高山辛苦吗?你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③(课件出示15)
课件出示“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
既然青蛙登山这么辛苦,可为什么还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
教师小结:因为青蛙下定决心要登上山顶,看到大海,就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一步一个脚印,它忘记了辛苦,忘记了劳累,所以,不知不觉,它已经到达了山顶,它终于实现了理想。
⑶(课件出示16)“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①这句中的语气词“啊”包含怎样的感情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这里的“展现”可以换成“出现”吗?说说你的见解。
③(课件出示17-19)出示有关大海的图片。
(课件出示20)此时此刻,小青蛙面对着一望无边的大海,说:“( )。”是呀,青蛙坚持不懈,一级一级地攀登。终于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这正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板书: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齐读)这是一句名言,你们还知道哪些名言也是讲的这个道理吗?此时此刻老师心里也有好多话要说,那把这几句话送给你们吧。(课件出示21、22)
三.情景会话,创新思维。
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都很羡慕,它们找到了青蛙……
发挥你的想象,猜猜青蛙会对它们说点什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哦!
2.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喜欢的人听。问一问他,听了故事之后想说点什么?
3.读一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两只小蜜蜂》《蜗牛和螃蟹》的故事。
参考*:
1.学生自主完成。
2.学生自主完成。
3.学生自主完成。
《看海》五年级语文教案6
学习目标
1.我能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我能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学提示
(四个明确)1.学习《看海》2.自学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3.能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会拼读会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4.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预设1.“隙”“澎”易写错2.“卷”“号”易读错3.文章的结构方式
解决办法预设1.“兵教兵”的方法,反复教读,或者教师适当引导2.借用工具书
3.读课文,找关键语句,小组交流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见上)
生默记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自由读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勾画生字,有不认识的字词借用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二)同桌互读,把语句读通顺,比谁读得流利。
(三)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看海?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心情又是怎样的?
(12分钟后比谁会写、会读、会说,抓住机会哟,看谁最棒)
四先学
1.学生自学,读书思考问题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流程个人二次备课
2.教师巡视,监督每位学生都投入学习。
五后教
(一)比读生字词语。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后进生)
奔赴间隙澎湃潮汐遐想前仆后继……
1.不会认读的兵教兵2.齐读
(二)比写生字
1.交流怎样记住它们
2.随机抽取易错字词进行听写,如有错在组长处再听写
(三)比读课文
小组赛读,生评价读的情况
(四)比谁能说
1.指明反馈,其他可补充
2.齐读板书
五当堂训练
1.写小字,比谁写得又准确又规范
2.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1.看海
奔赴间隙澎湃潮汐遐想前仆后继
山上
山下(沙滩上)
高潮
教学反思
备课组成员签字
组长签字
分管领导签字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海》教案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
海潮的录像资料。(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4、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5、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1、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场面。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
3、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
4、回顾小结以上三段的内容。
(1)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让学生简述。)
(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说说。
(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
五、完成以下作业
(1)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附:板书设计
看海从山上望轻柔
在沙滩上看汹涌
看潮水在石块间有趣
看海的教学教案8
1、《看海》
教材页码
p2-4课时安排共2时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我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潮水的千姿百态和变换无穷,并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描写细致生动的特点
自学提示(四个明确)
1.继续学习《看海》
2.自学、合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课时安排:一节课
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预设
1.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看海的壮美
2.为什么“看海的人却永远不觉得单调无味”
解决办法预设
1.抓住关键词语反复品读、读中感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海》。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请学生认真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本节课一定能顺利达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边读边用波浪线勾画文中描写潮水特点的句子,应该怎样读?
(4分钟,完成后举手指示老师)
1.生思考问题,反馈信息
2.指名朗读3.齐读
自学指导(二)
再读课文,用红*线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注意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5分钟)
如:在强烈的照耀下,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将近沙滩时,边都不见了。海岛脚下有时……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流程个人二次备课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抽生反馈信息,其他找到一样的同学可补充自己的理由
3.积累优秀语句,补充自己的笔记,再齐读
自学指导(三)
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点名看海时间或地点的语句,想一想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钟)
1.读课文,找语句,体会情感
2.指明回答
3.回顾本节课知识点,目标达成情况
四当堂训练
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1.《看海》
山上优美
沙滩壮观美丽有趣
(不觉得单调无味:热爱赞美)
教学反思
备课组成员签字组长签字
分管领导签字
《青蛙看海》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弄懂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白文章的文字意思,进行简单的文字训练。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会分角*朗读课文。
3、领回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明白做事要坚持不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青蛙看海》,一起完成课题。(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1、出示词语:
苍鹰失望松鼠石阶一级一级不知不觉到达
点名读。
2、你能用上面这些词语说几句话吗?当然,词语用得越多,解救*你越爱动脑筋。
点名说,引导简单说出故事内容。
二、学习课文。
1、青蛙生活在哪里?(板书:湖边)现在青蛙心里有了一个愿望,是什么?(板书:看大海)
设疑:一只小小的青蛙,为什么会想去看看大海呢?谁能走进青蛙的心里,帮青蛙说说心里话?
出示:我很想看看大海,因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表达)
2、苍鹰告诉它,要想看到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山。(点名读苍鹰的话)指导感受话中表现的容易的感觉,感情朗读。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呢?(出示图片)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天哪,这么高的山!(指导朗读:山还不够高。)
3、设疑激趣。
青蛙的身边,出现了两个伙伴:苍鹰和松鼠。如果你是青蛙,你愿意和谁做知心朋友呢?为什么?大声读读书,和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活动。
全班初步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引导:
(1)我们先来看看,听了苍鹰的话,青蛙是什么表现?
出示:“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指导朗读,配上动作读。
你读出了什么?
把问号换成句号,读读这句话。
面对这时的青蛙,苍鹰又说了什么?点名读。换个说法。
听完了苍鹰的话,青蛙只剩下了什么?(失望)出示图片、文字:青蛙很失望。指导朗读。
提问:这时候的青蛙,心里会想些什么?
(2)我们再看看小松鼠,它又是怎么对待青蛙的呢?同桌两个人,一边读读书,一边表演。
指名表演。男女生分角*演。
理*思考:刚才咱们都在兴高采烈地表演,现在大家都来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青蛙会成功?小松鼠的方法到底好在哪里呢?
(学生交流,教师帮助梳理小结:把登山变成了登台阶,把不能一下完成的很高的要求变成许多可以完成的一级一级。松鼠帮青蛙找回了自信。陪伴着青蛙一起登山。……)
设计思路:这一部分其实就是文章的重点,我希望脱离开繁琐的文字分析,让学生在表演和游戏中感受青蛙和松鼠行动中成功的实质,明白信心和方法的重要。所以很直接地运用了表演促进理解的方法。
(3)引读11自然段。讨论:青蛙登上了山顶,到底容易不容易?
4、这个故事是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常常提起的故事,它到底有什么深刻的道理呢?
5、是啊,让我们为青蛙喝彩吧!出示: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指导朗读。
引导:看到大海的青蛙,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三、写字。
1、认识登字头。
2、学写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