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并描述制作不倒××的活动。
学会编写连贯的段落,并能够适当地运用连词。
初步学会对事物进行简单描述。
设计意图: 原定教材内容是“做不倒翁”,但这可能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忽略了他们的兴趣,也可能影响了他们的写作质量。我的设计扩大了范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不倒××,比如不倒妈妈、不倒老师、不倒弟弟等,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如不倒猫咪、不倒老虎,甚至不倒流氓兔……学生有了选择,有了兴趣,才会更乐于动手、介绍和写作。这样,他们所写的文章也不会千篇一律,而是各具特*、充满童趣。
过程设计:
欣赏玩具,引发兴趣。 展示不倒翁玩具,让学生猜猜它的名字、为什么叫“不倒翁”,以及是否喜欢。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示范制作,学生观察。 教师演示制作过程,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连接词,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以帮助学生理解制作顺序。
扩大范围,学生选择。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制作对象,可以是人物、动物或其他物品。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他们喜欢的装饰物,也可以与同伴合作。
全班动手,互相交流。 制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相互欣赏并进行评比,也可以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
上台口述,集体评议。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制作过程,全班进行评议。教师可以做总结和点评。
练习写作,相互修改。 鼓励学生将口头描述转化为书面文章,并进行互相修改和提升。
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在观察、描述和写作方面的发展。
做不倒翁作文400字2
星期五放学,毛老师要求我们回家做不倒翁。
回到家里,我在妈妈的指导下先把鸡蛋洗干净,再在蛋大的那一头打一个小洞,倒出里面的蛋黄和蛋清,然后把蛋的里面洗干净晾一会儿,等蛋里面的水分干得差不多了就装上伙了胶水的米。为什么要装伙了胶水的米呢,因为要把米粘在蛋的一头,免得米到处动,不倒翁就立不稳。等米在蛋壳开洞的一头粘牢,再把洞用胶布贴上,一定要贴平,不然不倒翁就站不稳,我在不倒翁上画了一个人。现在,不倒翁就做好了。
第二天上学,我看见有很多同学做的不倒翁和我的不一样。有的同学鸡蛋里面装的是花生,有的同学装的是黄豆,有的装的是绿豆……更新奇的是彭诗涵的不倒翁不是用蛋做的,而是用木头做的,她的不倒翁做的很成功,怎么打怎么压也不倒。我的不倒翁虽然也不倒但是不敢压,看见这个我心里特别没有自信,后来看见别的同学带来的不倒翁,有的立不起,有的已经压碎了,还有的没有带……我才知道我的并不差。同学们到教室就你看我的,我玩你的,大家都很高兴!
评语:能把做不倒翁的方法和步骤细致地进行描叙,真不错。描写加入自己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做与想的结合,让照片习作真实、生动有序。指导教师:毛清慧
做不倒翁五年级作文3
星期六上午,我打开电视,看见电视上有可爱的不倒翁,心里想:哇!好漂亮的不倒翁呀!我也想做一个不倒翁,如果能做成功,我就叫它奇奇吧!
我想做鸡蛋不倒翁,于是,我拿来一个鸡蛋,一根筷子,一包沙子,一包粘土,一个碗,一张纸。
准备好了,我先把鸡蛋钻开一个小洞,再把鸡蛋清、蛋黄倒入碗中,然后我再把鸡蛋壳洗得干干净净。前两步我都做的很好,但是第三步可没那么幸运了。第一次,我把鸡蛋壳捏碎了。我又从第一步开始做。第二次,鸡蛋壳里的沙子太少,立不起来。第三次,又灌的太多,不会晃。唉!做个不倒翁怎么就那么难呀!我真是不想干了。第四次,我发现这次灌得不多不少刚刚好,我终于成功了。失败真是成功之母啊!我又拿来一包粘土,取出一点,把灌沙子的洞洞堵上。然后,我又用一张纸叠了一个小帽子,粘在粘土上,让它变得更牢固。最后,再画上眉毛、眼睛、鼻子、嘴巴,一个神气可爱的不倒翁就完成了,我高兴得不得了,一高兴,我就忘了这是用鸡蛋壳做的,唉!被我捏碎了,白高兴一场。幸好我又做成功了,我小心翼翼地拿着鸡蛋,欢呼起来。
我的爸爸,妈妈都表扬我了,我也喜欢这个叫“奇奇”的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