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故事:
农夫甲和农夫乙一起走在路上,农夫甲忽然发现地上有一把斧头,就跑过去捡起那把斧子。想带回家占为己有。农夫乙说:“我们发现了一把斧头。”
农夫甲认为这把斧头是他发现的,应该归他所有,就对农夫乙说:“你刚才说错了,你不应该说‘我们发现’。因为这是我先看见的。”
过了一会儿,遗失这把斧头的人走了过来,这时候农夫甲说:“怎么办?这下子我们就要被他捉到了。”
农夫乙说:“你说错了,刚才你说斧头是你发现的,现在人家追来了,你就应该说‘我快被他捉到了’,而不是说‘我们快被他捉到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想占便宜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朋友之间,一旦不愿让对方分享你的成就,就不能要求对方帮你分摊痛苦。
所以,我们要乐于分享,也要勇于分担。
人生不能缺少分享。懂得与他人分享,生活才更快乐;懂得与他人分享,身边才有朋友;懂得与他人分享,人生才更精彩。
人生更不能没有分担。乐于替他人分担,才能真正感悟到什么是担当;乐于替他人分担,胸怀才能愈来愈宽广;乐于替他人分担,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朋友才会越来越多。
生活中有流岚、虹霓、阳光、成功和快乐。如果我们自己拥有这些美好的东西,尽情享受的的时候,也能大方地与别人分享,那么,别人也拥有了你的快乐,你的快乐不就翻倍了吗?你身边朋友也就因此而越来越多的。当他们有了快乐,也会和你一起分享。这就是古人说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的道理。而你乐于与人分享的结果是:当你的生活中遇到寒潮、风雷、霹雳、失败和痛苦时,曾经与你分享过快乐的朋友,会在第一时间伸出他们温暖的双手,与你一起面对所有困难,分担你的一切不幸。这时,你定会感到,失败和痛苦并不那么可怕。因为,有那么多的朋友,在你的身边。你一定会很欣慰:你并不孤单。这正如培根所说:当你有一个快乐时,告诉朋友,一个变两个;当你有忧愁时,告诉朋友,忧愁只剩一半!
当然,生活中也会有另一种情况存在:当你有了成功和快乐后,生怕别人知道,更不用说与人分享,只是一个人躲在没人的角落里偷着乐。没有人知道你的快乐,也无缘分享你的快乐。你的身边,朋友会越来越少,你的快乐,也会越来越少。而一旦你遭遇挫折或失败,生活充满痛苦时,你连一个可以倾诉的人都没有;而当你身边的人有了快乐,他们举杯相庆,共同分享快乐时,你也只能形单影只,踽踽独行于他处:他们的快乐,与你无关。因为,你没有朋友,没有可以和你共分享同分担的朋友!你不懂:没有分享,哪来的分担。你当然更不懂:为什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故事中的农夫甲心中只想到自己的小利益,所以最终得不到农夫乙的帮助和分担。因为分享是一座天平,你给予他人多少,他人便回报你多少。
再看下面这个镜头:
非洲草原上,一只狮子正向一只狼发起进攻,当那只可怜的狼快要成为狮子的美餐时,从周围冲出了无数只狼。它们团团围住狮子,不停的撕咬。最终,被追的狼得救了,而狼们也美滋滋地分享着这顿狮子宴。
从中,我们看到的还是分担与分享。动物尚且懂得分担也分享,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分享和分担作文2
分享是件最为伟大的事情,需要的却仅仅是一个动作。
如果不经意间得到了一间对你很珍贵的东西。不要吝啬,不要小气。这时第一时间要想到与你最亲的朋友会是谁呢,想到了么?就这样跑去和他/她相分享,这样你并不会损失些什么,反而会得到人世间最珍贵的友谊。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人的快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和全国13亿人共同分享一件快乐的事,那将是件最幸福的事情;被父母责骂,被老师批评,心里总是会感到有着些许的悲伤,不要憋在心底,勇敢的和朋友分担。
分享与分担是不可分离的,学会分享快乐,也要学会分担痛苦。
不懂得分享与分担,那么花园也会长满枯草,被人遗忘在阳光不照射的角落。巨人的那个后花园,自从没有了孩子们欢声笑语的陪伴,也兀自少了很多乐趣。一个人独自游走在知识的海洋中,身旁却没有那些可以真正与你分担痛苦的人,那样,剩下的只有孤独,悲痛。在生命的尽头,独自面对凄惨的黄昏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所以,现在开始去分享快乐,分担痛苦,一切还不晚。。
分享与分担作文3
分享与分担
有了快乐要分享,有了痛苦要分担。
有的人有了一个便吃掉它,毫不吝惜自己嘴巴的辛劳;有的人有了一个苹果分开两半,想着和别人分享一块香甜。结果,前者的苹果完成了打打牙祭的任务,后者的苹果成了友谊的桥梁。如此可见分享是多么重要:一间果园也会在分享中落成,更甭说多了几个能分担痛苦的好朋友。
因为分享,我们分担。
我和自然分享一片天空:桃花簇簇向天报春,我也急着用笔传出春天到来的消息,我和桃花一起在向天空对话——你没见我们都仰着头吗?荷香阵阵邀着夏姑来此赴晚宴,我也忙着厚着脸皮思忖如何得以入席,畅谈秋姑之故事;青青荠麦如约劝了醉了的红荷扶着夏姑上天宫,我恳切求着秋姑到此一游,她因怜我带了黄黄稻椒来看我,一时荠麦眼红也想来,我应了,便月下“群”酌,对影成三人了;可恨冬姑拣着几株腊梅也不肯送我,难道我和阿梅没有约定?你的宴会我不去也罢。
都是好姑娘:我心里孤独,有春姑娘陪我聊天;我一阵运气不好,倒有了好运气让夏姑娘劝我“世俗功名皆可抛”。一时难过了,有翠翠青烟安慰我;一时痛苦,有田田素梅怜惜我;一时被纷繁学业恼得“唇焦口燥”时,凉凉云骨朵儿让我知道愁肠应向九天上抛。我何德何能?只要醒着赞着自然的美好,那么醉后就能得到自然的拥抱了?我想只是我们在分享着,因此也就不介意分担了吧。毕竟,有一句话说:“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虽然言语幽默谐皮,倒也近乎一自然之理——分享是分担的基础了。
分担对分享就没有能动的反作用了吗?辩证法催促我大声疾呼:“分担让分享更长久!”
不必套举名人一百例子,抄袭论文成千篇了。我想拿生活为例:母亲为我们分担生活、学习的白发,我们才更长久地和母亲分享激烈的青春期的讨论;同桌为你不停牺牲,分担着“青春试验品”的痛苦,才能有机会听你日后的平步青云,分享着你那时的得意畅快了(已到此地步了吗?);我们也因分担了一些,才有更多的可能去分享了,这和笔墨分担失去的痛苦,才有机会和我们分享一篇成文的快乐不是一样吗?万物也有“因损之而益”的可能。
因为风雨的分担,我们才有阳光的分享;也因为分享阳光,天空、大地、学堂才允许我们分担风雨吧。
有关分担劳动的作文4
我,是父母怀中的宝贝。总是被宠着,保护着。但是,一朵永远待在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到了外面的世界,就会枯萎。所以,我一定要多多锻炼自己,才能在将来的社会里有立足之地。终于,机会来啦!
放假喽,我终于闲下来啦。今天,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做一天家务。我早早地起了床,吃完早饭,就开始做大扫除。我走到卫生间,拿起拖把,在水龙头下淋了又淋。可是沾了水的拖把实在是沉,我一拿起来,它就跟我过不去似地拼命向下坠。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拧干了水分。可我已是满头大汗了。我来到大厅,学着爸爸妈妈往常那样,按顺序一列一列地擦起来。可笨手笨脚的我一不小心碰倒了塑料花瓶,水洒了一地,花也掉了出来。“倒霉!”我放下手里的活去收拾。就在我快收拾完时,被我擦过的地板干了,留下一道道斑点似的水迹。真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呀!
经过我的一大翻忙活,总算是擦完了地。这时,太阳已经到了天的正*,呵,它仿佛正冲我笑呢!我津津有味地吃完了妈妈给我留的饭,便跑到卧室,倒头便睡下了。一觉醒来,已经是五点半了,因为我实在太累了,才睡了这么长时间。我一定要在爸爸妈妈回来之前,给他们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于是,我飞奔到厨房,一看,家里有几块土豆,几块肉,做土豆炒肉。我还找到了一把油菜,做炒油菜。汤,就喝速溶汤。主食,蒸米饭。说干就干,我盛了一碗米,倒进蒸米的微波桶里,淘了淘,留了一些水在桶里,放进了微波炉,按了关,好,很顺利。接着,我开始刮土豆了。刮呀刮,我的手都*了,还不时刮到手,我一咬牙,坚持了下去,最后终于刮完了。我又继续切肉,但肉软软的,我一切,它就陷了下去。结果,一片片大小不一的肉从我*下而出。我又好不容易择干净了油菜。开炒。我倒上油,把土豆与肉放入锅中,只听滋的一声,吓得我一下子靠到了墙上。原来是有水分呀。经过五分钟,土豆炒肉做完了。我把油菜放进锅里。哼哼,这次我早有防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盖上了锅盖。焖了一会儿,我打开锅盖一看,呀,怎么颜*变深了,真难看。我烧开了水,勉强地做完了汤。米饭也做好了。啊,大功告成!
单元门开了,爸爸妈妈回来了。“欢迎,请用餐。”我把他们带到了厨房。“呵,咱儿子真是懂事了!”妈妈脸上泛起了笑容。“真乖,刚才我看见了,地你也擦了。”爸爸把我抱了起来。听到他们的赞美,我的疲劳感一下子消失了,心里甜滋滋的。
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是那样劳累,我们应该多为父母分担劳动,这样既锻炼了自己,也快乐了父母。
分担家务的作文5
家务是一个名词,是指家庭日常生活事务。语出《梁书·张率传》:“率嗜酒,事事宽恕,於家务尤忘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担家务的作文,欢迎阅读!
我们家里每天都是爸爸妈妈做饭,可是今天我想:我已经长大了,也应该自已来做饭了。好显一显身手,让爸爸妈妈吃惊去吧!开始做饭了,我先把锅里放点油。可是装*拉油的桶真是太沉了,我怎么也提不动,勺子也放不进油桶里去。该怎么办呢?突然我高兴万分,我想:家里不是有一坛猪油吗?油坛上面的孔那么大,用勺子把油舀出来不就行了吗?我怎么刚才就没有想到呢?于是我照这样的办法将油放进锅里,然后又在锅里放了一些花生米和白砂糖,还有盐。最后我用铲子铲了几下,香喷喷的花生米就做完了。
接着,我又往锅里放了三个鸭蛋,然后,炒了几下,炒得快好的时候我才突然想起来,糟糕!盐和油还没有放呢!可是,当我放完盐和油时,鸭蛋早已成了糊锅巴。哇,怎么遇上这么倒霉的事情呀!荷包蛋这下子真正成了锅巴蛋了。最后,我把中午的冷饭倒入锅里,放了一点油,饭总算做好了。我尝了尝饭菜,除了花生米和荷包蛋不大好吃,饭还有点儿味道。这时候,风呼呼地刮着,好像在唱歌似的:小朋友,请你别伤心,你真是太能干了,第一次做饭就这么了不起!让我也走进人类的世界,去品尝你那些美味佳肴。
虽然我今天做的饭菜不好吃,但我觉得很开心,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做的饭菜!
今天在家,我自高奋勇的帮妈妈洗衣服,东西很少,只有一双袜子和一条围巾。
我把衣物装进盆内,用水浸湿,抹上肥皂,妈妈对我说:"衣服抹上肥皂后,需要放上一刻钟左右,好让肥皂的除渍功效完全发挥。
一刻钟后,我拿起了一双袜子,寒冷的水冻得刺骨,我有点想打退堂鼓。但是我想起了妈妈在寒冷的冬天,为我洗大堆大堆的衣服,两只手被冻得通红时,让我坚定了决心,一定要为妈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我重新拿起袜子,忍受着寒冷透骨的冷水。两手各拿起袜子的一端,用力搓揉着。再对着脏的地方用刷子搓,直到刷干净为止。然后重复着前面的动作。终于把袜子和围巾洗干净了,手虽然冻得通红,但是心里却是暖烘烘的。妈妈很高兴,在旁边不住地对我点头,嘴里直夸我懂事了,我被妈妈夸得心里乐滋滋的。
今天我也非常高兴,能帮妈妈洗衣服了。我以后还要坚持继续努力的帮妈妈分担更多的家务活,让爸爸妈妈知道我是真正的长大了。
昨天下午,只我一个人在家。我想,我长大了,应当帮家里做点家务了。做些什么呢?看看地板脏兮兮的,像张大花脸,就想拖一下。
我把水桶它放到卫生间水龙头底下,打开水龙头,水"哗哗哗"流了出来。水桶快满时,我学奶奶的样子,把拖把往水桶里浸透,搅一搅,然后,提出来用力拧,拖把上的水拧出来了,我把它扛到客厅,开始拖地啦。
我用足全身力气,一会儿横着拖,一会儿竖着拖,厨房、客厅、通道、晾台,仔细地拖了个遍,一个角落也不放过。我要让家里人回来看看,我拖地板多么在行。
拖完了,我洗洗手,坐在沙发上一边吃着锅巴,一边欣赏着自己的作品,这一"欣赏"不要紧,发现地板上到处是脚印。我想,这肯定是我穿的拖鞋脏,踩在湿地板上印下的。我赶紧把家里的拖鞋一只一只全洗干净,又穿着洗净的拖鞋,拿起拖把,边倒退边拖地,把那些脏脚印全拖了一遍。
哈哈,终于完成了!我坐在沙发上,看着被我拖得光光亮亮的地板,感觉我把大花脸变成了小白脸,也是一种成就呀。
分享,还是分担的作文6
有这么一个故事:
农夫甲和农夫乙一起走在路上,农夫甲忽然发现地上有一把斧头,就跑过去捡起那把斧子。想带回家占为己有。农夫乙说:“我们发现了一把斧头。”
农夫甲认为这把斧头是他发现的,应该归他所有,就对农夫乙说:“你刚才说错了,你不应该说‘我们发现’。因为这是我先看见的。”
过了一会儿,遗失这把斧头的人走了过来,这时候农夫甲说:“怎么办?这下子我们就要被他捉到了。”
农夫乙说:“你说错了,刚才你说斧头是你发现的,现在人家追来了,你就应该说‘我快被他捉到了’,而不是说‘我们快被他捉到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想占便宜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朋友之间,一旦不愿让对方分享你的成就,就不能要求对方帮你分摊痛苦。
所以,我们要乐于分享,也要勇于分担。
人生不能缺少分享。懂得与他人分享,生活才更快乐;懂得与他人分享,身边才有朋友;懂得与他人分享,人生才更精彩。
人生更不能没有分担。乐于替他人分担,才能真正感悟到什么是担当;乐于替他人分担,胸怀才能愈来愈宽广;乐于替他人分担,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朋友才会越来越多。
生活中有流岚、虹霓、阳光、成功和快乐。如果我们自己拥有这些美好的东西,尽情享受的的时候,也能大方地与别人分享,那么,别人也拥有了你的快乐,你的快乐不就翻倍了吗?你身边朋友也就因此而越来越多的。当他们有了快乐,也会和你一起分享。这就是古人说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的道理。而你乐于与人分享的结果是:当你的生活中遇到寒潮、风雷、霹雳、失败和痛苦时,曾经与你分享过快乐的朋友,会在第一时间伸出他们温暖的双手,与你一起面对所有困难,分担你的一切不幸。这时,你定会感到,失败和痛苦并不那么可怕。因为,有那么多的朋友,在你的身边。你一定会很欣慰:你并不孤单。这正如培根所说:当你有一个快乐时,告诉朋友,一个变两个;当你有忧愁时,告诉朋友,忧愁只剩一半!
当然,生活中也会有另一种情况存在:当你有了成功和快乐后,生怕别人知道,更不用说与人分享,只是一个人躲在没人的角落里偷着乐。没有人知道你的快乐,也无缘分享你的快乐。你的身边,朋友会越来越少,你的快乐,也会越来越少。而一旦你遭遇挫折或失败,生活充满痛苦时,你连一个可以倾诉的人都没有;而当你身边的人有了快乐,他们举杯相庆,共同分享快乐时,你也只能形单影只,踽踽独行于他处:他们的快乐,与你无关。因为,你没有朋友,没有可以和你共分享同分担的朋友!你不懂:没有分享,哪来的分担。你当然更不懂:为什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故事中的农夫甲心中只想到自己的小利益,所以最终得不到农夫乙的帮助和分担。因为分享是一座天平,你给予他人多少,他人便回报你多少。
再看下面这个镜头:
非洲草原上,一只狮子正向一只狼发起进攻,当那只可怜的狼快要成为狮子的美餐时,从周围冲出了无数只狼。它们团团围住狮子,不停的撕咬。最终,被追的狼得救了,而狼们也美滋滋地分享着这顿狮子宴。
从中,我们看到的还是分担与分享。动物尚且懂得分担也分享,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所以,要学会乐于分享,勇于分担。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的朋友也才会遍天下。
分享与分担的作文7
有了快乐要分享,有了痛苦要分担。
有的人有了一个便吃掉它,毫不吝惜自己嘴巴的辛劳;有的人有了一个苹果分开两半,想着和别人分享一块香甜。结果,前者的苹果完成了打打牙祭的任务,后者的苹果成了友谊的桥梁。如此可见分享是多么重要:一间果园也会在分享中落成,更甭说多了几个能分担痛苦的好朋友。
因为分享,我们分担。
我和自然分享一片天空:桃花簇簇向天报春,我也急着用笔传出春天到来的消息,我和桃花一起在向天空对话——你没见我们都仰着头吗?荷香阵阵邀着夏姑来此赴晚宴,我也忙着厚着脸皮思忖如何得以入席,畅谈秋姑之故事;青青荠麦如约劝了醉了的红荷扶着夏姑上天宫,我恳切求着秋姑到此一游,她因怜我带了黄黄稻椒来看我,一时荠麦眼红也想来,我应了,便月下“群”酌,对影成三人了;可恨冬姑拣着几株腊梅也不肯送我,难道我和阿梅没有约定?你的宴会我不去也罢。
都是好姑娘:我心里孤独,有春姑娘陪我聊天;我一阵运气不好,倒有了好运气让夏姑娘劝我“世俗功名皆可抛”。一时难过了,有翠翠青烟安慰我;一时痛苦,有田田素梅怜惜我;一时被纷繁学业恼得“唇焦口燥”时,凉凉云骨朵儿让我知道愁肠应向九天上抛。我何德何能?只要醒着赞着自然的美好,那么醉后就能得到自然的拥抱了?我想只是我们在分享着,因此也就不介意分担了吧。毕竟,有一句话说:“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虽然言语幽默谐皮,倒也近乎一自然之理——分享是分担的基础了。
分担对分享就没有能动的反作用了吗?辩证法催促我大声疾呼:“分担让分享更长久!”
不必套举名人一百例子,抄袭论文成千篇了。我想拿生活为例:母亲为我们分担生活、学习的白发,我们才更长久地和母亲分享激烈的青春期的讨论;同桌为你不停牺牲,分担着“青春试验品”的痛苦,才能有机会听你日后的平步青云,分享着你那时的得意畅快了(已到此地步了吗?);我们也因分担了一些,才有更多的可能去分享了,这和笔墨分担失去的痛苦,才有机会和我们分享一篇成文的快乐不是一样吗?万物也有“因损之而益”的可能。
因为风雨的分担,我们才有阳光的分享;也因为分享阳光,天空、大地、学堂才允许我们分担风雨吧。
分担作文700字8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记
时间就像俏皮的孩子,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指间滑过。窗前的日历,已翻开第五页。
这天晚上,我正和母亲一同在看电视,忽然,她若有所思地偏着头:“今天是母亲节吧?”我悠然的心弦顿时变得杂乱无章。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不正是今天吗?还记得前几天,我向母亲探寻关于节日礼物的期待,而她只是淡淡地回答说:“一张电子贺卡就足够了。”没想到,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心愿我都差点忘记,怎能算得上是她的贴心小棉袄呢?
我满怀歉意地转过身,正想弥补我的过失,却在无意中看见了一些什么,愣住了。那是一根略显银白的发丝,隐匿在丛丛黑发中,并不明显却又那样耀眼,像是在嘲笑我的愧疚。
原来,时光不仅会留下美好的回忆,还会带走青春年华。相片中被定格了的妈妈嘴角泛起丝丝笑意,是那么的美丽迷人。而今,妈妈竟生出了白发。
从小,感恩之情就是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的词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老师、家长注重培养的一项生活习惯。年纪稍长,替父母分担家务、压力成了我们重要的一课,体谅父母、关爱父母也是我们所必备的良好品德。
可是,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在多少个夜晚,我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的声音惊醒了熟睡中的母亲,她并没有恼怒地斥责我,而是轻轻地走到我的床边,抚慰我躁动不安的心绪,陪伴我缓慢地进入梦乡……
原本属于我的职责,分担,如今却成了母亲的功课。
我知道,此时,若是我还不从中醒悟,再想要弥补我的过失就太晚了。然而,我不敢立志从今往后替父母分担一切忧愁、疲惫。我只能在心底默默地许下诺言,不再只按照自己的意愿不顾一切。父母的不易,我必须懂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的诗句,在我的心头久久地萦绕着…
分担作文450字9
分担
今年的夏天真热,太阳火辣辣的烤着大地,地上都被烤得仿佛要裂开了似的,人只要稍微动一下,汗珠就直往下流,就连小狗热的伸着舌头直喘气,禅热得“知了,知了,知了……”直叫唤,而我们家是天气越热生意越好。
爸爸从早上就忙乎开了。大清早的,就看见他的汗珠一点一点的往下流,衣服湿透了,贴在了背上。等到中午炒菜时,那就是更加厉害,爸爸一只手要端着锅,一只手拿着炒勺,不停地翻炒,炒好了就装到盘子里,由妈妈端给客人,妈妈也是忙的不可开交,一会儿切菜,一会儿端菜,一会儿还要应对客人的召唤……一阵忙下来之后,衣服脱下来,准会滴水。
下午,我在外面玩了一会儿,感觉很热,准备回店里吹吹空调。回到店里,发现屋里吵吵闹闹的,屋里坐满了客人。平时,爸爸妈妈都不要我帮忙,今天看见他们忙成那样,我准备主动上场。我站在屋门口随时等候为客人服务。
刚站一会儿,听见客人叫唤了:“老板,上碗饭。”我立马盛了碗饭,递了过去;这边又有人喊:“老板‘给我拿点泡菜……”刚递给这边,那边又在叫“老板……”我盛饭,端泡菜,递筷子……顾客不停地夸我能干。听到夸奖,我做的更加有劲了。客人走了,我又收桌子又收碗的,忙的不亦乐乎。
虽然觉得胳膊,双腿很累,但是我觉得很值,因为今天我给爸爸妈妈分了点忧。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写作指导:怎样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
中考作文大多是记叙文,不少考生的作文在中心材料和思路结构方面都很不错,可是写人叙事只是概括地表达,给阅卷老师留下的只有事情的大概,具体的信息就无从知晓了。内容具体形象,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具体形象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才能强烈地感染读者。那么,怎样才能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呢?
【一】善于观察绘形传神
写人,让人物“活”起来,让人物的动作、话语、思想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你要写一个人上楼梯很艰难,却只用“他每次上楼梯都很艰难。”这样的话语来概述,读者就无从知道“怎样艰难”,“他上楼梯与别人上楼梯有什么不同”等具体情况了。如果写成:“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扶手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每挪动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出现“艰难”的字眼,但读者似乎看到了这个人上楼梯艰难的情景。写景,让景物“动”起来,使其具有人的情态,或呈现出自然的形态、天然的*质。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主题是要表达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所以对百草园中的菜畦、石井栏、树木花草、藤蔓、小虫、小鸟,从静态到动态,从颜*到形状再到味道一一进行细致地描绘,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园子在作者笔下充满了生机和欢乐,即使那些原本在生活中并不惹人喜爱的蜈蚣、斑蟊,也变得充满情趣。作者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之情,就洋溢在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假如只有“百草园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样很笼统地表述,文章还有感染力吗?
描写具体来自仔细观察。对每一个描写对象的观察,都可以从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方面入手。例如:对一根头发的观察。“我轻轻从妈妈衣襟上拣起一根头发,银白银白的(视觉),似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感觉),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觉(触觉),放到鼻尖子上有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只要调动所有感官,细心体察,就能描写得逼真、细腻,使文章具体形象,摇曳生辉了。
【二】不断追问凸现特征
写文章时,边写边问自己有关人和事“怎么样了”,抓住引起人物和事件变化的前因后果,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一步步追问清楚。俄国作家陀思妥夫斯基曾举出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他认为这话不够具体,应改为:“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为何要这样改呢?因为它具体形象地回答了:从哪里落的?怎样落的?落地后的响声、动态怎样?同理,如果我们写“夕阳西下”,这样来追问:夕阳依着什么落下去的?怎样落的?给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就可以写成:“红彤彤的太阳,紧贴着崇山峻岭,一步三回头,慢慢下坠,万道余晖撒满大地。爷爷的白胡子变成金胡子了,房子的百墙变成红的了,柳树的枝条变成黄的了。”“夕阳西下”这一情景就更具体,更形象,更有*彩和气势了。写一次活动,也可以边写边问:活动地点在哪里?天气、环境怎样?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同学们干得怎样?谁表现得最好?为什么最好,到底是怎样干的?干的结果如何?这样一步步追问,就能具体地追出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和重点景物的形状、颜*、动态、声音、气味。
【三】细致刻画捕捉细节
运用细节描写,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所谓细节,是指所记人、事、景中的细枝末节,如人物细致的神态、生活中细小的事件、环境中细小的事物等等。《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根指头,示意家人将油灯的灯芯由两根改为一根,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着人物画廊中的又一个吝啬鬼的典型。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穷困潦倒的孔乙己一时得意,“排出”九文大钱,写出了他的可笑。阿Q在自己的死刑判决书上画押,阿Q不会写字,就用画圈代替:“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就在这“画圈”中糊里糊涂结束了自己生命。捕捉生活中真实而典型的“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就能使人物个*在举手投足之间闪闪发光,就会使描写对象栩栩如生,具体感人。
怎样刻画细节呢?一是撷取小动作,准确地使用传神的动词。如:《凡卡》中描写他给爷爷写信:“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想”、“蘸”、“写”、“抓”、“添”这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就成了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二是勾勒小景物,突出景物的特征、状态。如:《听潮》一文中,作者把海浪声化作具体形象的画面:“海在我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作者抓住海浪声轻柔的特点,展开联想,巧妙地运用比喻描绘声态,有声有*,有形有味,给人一种含蓄而鲜明的柔美感。三是抓住小道具,突出小道具独特的含义及其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如:《孔乙己》一文中,咸亨酒店三次出现的小粉板。没有小粉板,也就没有掌柜的在“端午”和“年关”想到孔乙己。小粉板上的酒债,是这场悲剧尾声中一个令人闻之泣血的音符,孔乙己的悲剧用一笔酒债告示结束了,让世人永远深思。
同学们在中考之前抓住以上几点认真训练,在考场上就能得心应手地写出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人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