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的门槛很高,要求和制度也很严格。初到一中,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陌生,但我仍会逐渐适应这个新环境。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今,我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为了我的学习梦想,我会努力奋斗。

今天是开学第二天,我感慨颇深。初中生活与小学大不相同。小学的课程只有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而且每天的作业都是老师布置好的,每位老师都对学生的学习督促得很严格。而到了初中,不仅有语文、数学、英语,还有地理、历史等科目,所有功课都要靠自觉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小学时,我总是胆小害羞,上课不敢主动举手发言,声音也很小。但是现在,我要挑战自己,正如老师所说:“你行,我也行。”在班干部评选会上,虽然很紧张,但我已经大胆地站起来自我推荐。现在我已经跨出了第一步,我一定会鼓足勇气,继续挑战自己。

一中,是我的新起点。这个起点不仅代表着自觉和挑战,也包含着成功的欢乐。即使遇到挫折,我也不会轻易气馁。既然有了新的起点,就会有新的目标。我一定会为实现新目标而努力奋斗,勇敢地挑战。

新的起点研修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我是**小学的**。很感谢进修学校的领导给我这次机会,也很荣幸让我把自己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说句心里话,校本教研给我最初的感觉就是在教师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又增设了一个新的砝码,但在不断的实践中我逐渐的感受到曾以为颠扑不破的教学真理正被重新审视,未曾听过见过的名词理念却急风骤雨般扑面而来,看似异常活跃实则闹哄哄的课堂,备受瞩目却换来不尽人意的学习成绩,新与旧的交融,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这一切的一切引人思索,撼人心魄,是固步自封还是乘风破浪?一时之间,竞有些不知所措了。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被困难所吓倒。要从容面对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方法,坚定前行的脚步。而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知道自己并非孤家寡人,在教研战线上还有那么多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是她们让我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使我在校本教研的广阔天地间成长起来。

一、在学习中更新观念

最初,校本教研,教学反思,课例研讨这些名词让我听来如同对牛*琴,我既不懂得怎样研究,也不懂得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当我迷惘、困惑时,校领导多次为我提供参加校外教研培训的机会,xx年12月,在北戴河参加了“市中小学校本教研培训”,通过听课和听讲座,让我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和理念,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者,首先要从一名学习者开始,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从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我也懂得了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样的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因此,我有选择*地阅读各级各类教育刊物并做好学习笔记。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还抓住每一次听课学习的机会。首先,我在同年级组内进行听课,老教师们在课堂中与学生水xx融的课堂氛围,深深感染着我。随后,我又跨学科听课,美术课、音乐课、英语课……老师们娴熟地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是让我为之折服。再次,在连片教研活动中我都会抓紧一切时间聆听做课教师的每一节课,贪婪地吮吸教学中的每一个精华。并仔细记载课上的每一个步骤充实自己。在一次次的听课学习中,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并明晰了一堂好课的标准和自己努力的方向。审视自己以往的课堂教学,也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课改要在不断地学习中前进、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

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

我校每学期例行的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是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展示大舞台。看花容易绣花难。记得,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场上),想把我所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让老师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在课堂上学生们并没有跟着我的思路走,反而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自己的,我成了旁观者……。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大家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还是老调重*,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其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课堂。只有尊重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我想象的太简单了!这也让我懂得“被听课”也是一种收获,“听课”能使我学到知识和经验;“被听课”则能使我改掉缺点和不足。于是,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姚老师你讲的故事真好听!”“老师,我也能学课文编儿歌,”……一句句学生的话语,让我的心中充满希望,也更坚定了我前行的信心。

三、在研讨中不断提高

我校把周四定为教研日。在同组集体备课中,我们取长补短,大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小到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讨论。为了解决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分头找资料,然后讨论,每个人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理解、建议说出来,在大家的一番争论中,每一个问题都变得明朗化。有了教学观念的更新,有了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上起课来轻松多了,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我校的学科大教研组活动主要以形式多样的课例研讨活动为载体。每次上课我都是在同伴共同参与、共同分析、研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上课的过程就是不断改进的过程,不断进步的过程。同课异构的尝试让我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使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和风格。也激发了我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

一次次教研活动、一次次群体反馈活动,使我这个幼苗在校本教研的园地里茁壮成长。几年来,我写过的教学反思几十篇,教学案例十几个,论文20多篇,xx年和xx年,连续两年我在市校本教研系列活动中都被评为先进个人。在校本教研中,我是一个受益者,我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这一切,都离不开校本教研对我的帮助,是校本教研使我有机会突破心灵的束缚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起来。

今后我会徜徉在校本教研这片广阔的天地之中,孜孜以求,不断探索。

日记一则(起点)3

3月2日星期日天气:*

今天,我很早地完成了作业,来到表哥家,哎呀!表哥正在练习打乒乓球,我顿时来了劲,“表哥,我跟你打一局。”只见表哥一手抓住球,一手握住球板,瞟了我一眼,“你行吗?”看他的样子,真是瞧不起我。“我怎么不行呢?我还在学校女子乒乓球比赛中获得过第一名呢!”我不服气地说。说着,说着,便从桌上拿来了球板,对哥哥说:“来,试试看!”我们摆好了长方桌,准备“战斗”了。一球,两球,三球……啊!哥哥的球真是太凶了。我不得不脱下了棉袄,“第二局看我的。”一比二,一比三,二比五……第二局我又输了。哥哥摇了摇球拍,认真地说:“怎么样,你这个第一名不是我的对手吧?”我心里真有点不想再打了,可我还是对哥哥说:“再来一局。”一比二,二平,二比三,三平……这一局,我打得非常小心,十一比十,耶!我赢了!我拿着球板蹦蹦跳跳地回家,突然,我感觉到最后那一局好像是哥哥为了鼓励我而手下留情的。但是,我依然很高兴,因为,我从哥哥那儿学到了一点发球、抽球大的技术——凶猛迅速。我决心把它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戒骄戒躁,更加刻苦地练习,争取成为一个像桑兰那样的运动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