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的诗意人生

1093年,北宋元?八年,哲宗亲政,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深远的罢黜旧党、倡导新政的运动,被称为“绍圣述绍”。在这场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党争清理中,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默默等待着命运的召唤,身处风雨飘摇之中。

秦观的诗意人生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秦观被贬,临行前重访友人王诜家的西园,写下了《望海潮》:

梅英疏淡,*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今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华灯有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再度相逢堪悲叹。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1087年,秦观参加了驸马都尉王诜家举办的西园雅集,当时苏轼、苏辙以及“苏门四学士”等十六人参加了这次文人聚会。文士们吟诗对唱,风流雅致,这次聚会被称为“西园雅集”。

《望海潮》描绘了往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西园雅集时的幸福时光,如今却成为宦海沉浮的牺牲品。通过这首长调慢词,以情景交融的方式表达了对前途迷茫的感慨,传达了他隐居出世的心境,这种失落无奈的情感充满了寂寞与伤感。

这首词在上片末尾即时空转换,从现在的“梅英疏淡,*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到“长记误随车”回忆昔日西园雅集时的良辰美景,“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又回到现实,结尾再次回到现实之中,呼应开头。这种今昔对照,通过交错的时空方式揭示了政局多变在秦观心中的失落和惶恐,使得词情婉曲动人。

绍圣元年,秦观在汴京任国史院编修,因*重新上台,有人控告秦观主修的《神宗实录》“记述不实”,为此朝廷追回了他为杭州通判的前命,贬为处州酒税。在*的监视下,秦观因“读佛书、败坏场务罪”被贬至更加偏远的郴州编管。

秦观早已预料到自己可能面临生死未卜的境地,遂留下家人,只带着儿子秦湛南行。

一路舟行,两岸风景虽然千帆过尽,但回忆起曾经的“西园雅集”,想起昔日的离别与情感纠葛,心中的阻碍难以排解,于是他感叹:“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秦观抵达湖南郴州,尚未领略潇湘之美,便接到诏书,被编管至广西横州。从湖南到广西,这一路程遥远,何况秦观是作为囚徒被押解上路,在这样的境况下,他写下了《踏莎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这首词深切地抒写了秦观遭受流放、前途渺茫、怀乡思念的愁绪。词的开篇以郴州春夜的景象开端,大雾迷茫,月*朦胧,遥不可及的桃源,这些都是前途渺茫与内心凄苦的外化,接着抒发客居之悲、难解之愁,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天涯的无奈与悲伤。

秦观笔下的春天2

在这春暖花开之际,我沉浸在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诗意春天中,深感他的审美情致和人格魅力令人倾倒。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秦观笔下的春天,更多热点杂文阅读欢迎访问(/wenxue)。

秦观一生饱受挫折,于1100年客死于广西藤州。多舛的命途使他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变得愈发坚韧豁达,形成了嬗变多彩的词风,这在他描绘春天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他青年时在江苏高邮家中耕读期间创作的《行香子·树绕村庄》,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上阕以“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起句,勾勒出春天降临乡村的全景。接着通过“倚东风、豪兴徜徉”过渡,展示词人在春风中怡然自得地信步游赏。继而着重描绘了*彩缤纷的小园春景:“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下阕换景移步,由眼前的小园望见“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青旗、流水桥旁”,以“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承接,写走过东冈后见到的另一片灵动春光:“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三种活跃的虫鸟与上阕的三种花*相互映衬,勾勒出生机勃勃的无限春光。整首词写景清新生动,语言朴实通俗,节奏明快,情致轻松,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另一首是他于1095年在浙江处州被贬谪时写的《好事近·梦中作》。尽管他已被贬为杭州通判,却在赴途中再次被贬逐到更远的处州。连续的打击并未使他消极逃避。上阕以白描手法描绘词人梦中美妙的春景:“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下阕以“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描绘春云如龙蛇般变幻多姿,在雨后碧空飞舞的壮观景象。接着以“醉卧古藤*下,了不知南北”结句,写他面对明媚的春景,心情逐渐好转,不禁把酒豪饮,醉卧春光,不知今夕何夕。该词清丽婉约,韶秀淡雅,充满画意,寓意尽管历经坎坷,但词人在梦中得到了慰藉和超脱,达到了物我同化、宠辱偕忘的境界。

然而,现实却未有所改观。不久后,他被削去官职、封号,贬往湖南郴州,随后于1097年秋,被放逐到更为偏远的广西横州。在1097年春,他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表达了对离乡远谪的幽怨和对现实*的不满。词末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更是深情抒发了他的苦闷和对故土的眷恋。

抵达横州后,他深感珍惜当地的优美风光和淳朴民风。在1098年春,他在《海棠春·春晓》中,深情地讴歌眼前鸟语花香的春景。上阕“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翠被晓寒轻,宝篆沉烟袅”写窗外莺啼惊醒梦中,睁开眼看到邻家壮族友人帮他盖的翠被驱散了春寒,昨晚题写的诗词墨迹已干。

下阕“宿醒未解宫娥报,道别院,笙歌会早。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词人回忆昨夜笙歌酒会的美好情景时,望见窗外的海棠花竞相开放,沉思是眼前花开,还是梦中花开?意境隽永,回味无穷。该词通过写实手法,一洗感伤哀婉的情调,意境蕴籍清远、古雅高瞻,体现了他旷达乐观的胸襟。

秦观笔下的春天如一幅*彩斑斓的水彩画,从青年的绚烂明丽、中年的凄婉沉郁,到晚年的平淡自然,记录了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境。尤其是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守与豁达,这份珍贵的品质着实值得深入品读。

秦观江城子赏析3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逗得离人忧伤起,

泪洒如雨,难以收。还记当年多情意,

系得归舟,依依不舍。

碧野朱桥,昔日事,历历在目,

人面不见,水空流。光*似箭,韶华逝,

少年不留,恨悠悠,何时能休?

飞絮落花,暮春时,再登高楼,

春江之水化成泪,流不尽,愁万千。

赏析

此词是秦观早年创作的暮春别恨之作。上片从“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出对往事的追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渲染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表面描写景物,实则寓意深远。柳*常令人联想到青春和时光流逝,而“弄春柔”的“柔”字,更增添了百般柔情,“弄”字则暗示了一种故作撩拨之意。

因柳而触发的回忆在词中娓娓道来:“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表明杨柳并非寻常之柳,而是靠近水驿长亭之畔,曾有离人系舟,曾有离愁别绪在此发生。往昔的情景历历在目,如今却人去楼空,只有水声潺潺。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寄托了少年风华正茂,却更易感伤的愁绪。所谓“恨悠悠,几时休?”,无形中呼应了上片的“泪难收”、“水空流”。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登楼所见,正值暮春时节,杨花似雪,落花缤纷。此时登上高楼,心绪难平,不禁将眼前之景比作心中奔流不息的春水,浩浩汤汤,绵延不绝,道尽了作者满腔离恨与愁苦。

此词妙在柳树“弄春柔”一语,用拟人手法,将无情的景物赋予人情味,勾勒出离人的忧伤;妙在作者笔意含蓄,情意绵长,最后以一个巧妙的比喻,将离恨、流水和春愁融为一体,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