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
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 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2003 年 10 月 15 日至 16 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没错,“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而在这艘飞船上,除了我国杰出的航天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猜猜它们是谁?
二、初读感知
1. 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括号里的注音,反复朗读不熟悉的句子,争取朗读流利通顺。
2. 分段指名朗读检查。
3. 确定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哪些。
三、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第 2-5 自然段,思考植物种子为什么要进行太空旅行?勾画感兴趣的句子。
2. 集体交流:
(1) 科学家从太空返回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并推广种植,可以获得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 推测太空辐射、失重等因素可能导致种子发生基因突变。
(3) 太空蔬菜是通过淘汰不良种子、培育优良种子,再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而获得的。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案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准备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更大、更长、颜*的变化
b.味道:更鲜美
c.营养:更丰富,抗病力强
d.其他价值:*用、美化、绿化
(5)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指名学生上台进行介绍/soft/,后相互交流)
3.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法师呢?
4.总结:
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课文 7 蟋蟀的住宅-人教课标教材3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一 诗涵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展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个小家伙吗?叫什么?
学生回答:蟋蟀。
老师:对,这是它的正式名称,那么小名叫什么?(蛐蛐)
老师:怎么写“蟋蟀”这两个字呢?老师忘了,谁来写一下?(选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跟随书写)
老师:虽然这个小家伙个头不大,但它可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 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这个小家伙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读课文,用“—”画出相关句子。
讨论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形象直观)
三、变换角*,再读课文
这样一来,你的教学设计会更加清晰,学生也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