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期五的下午,我们参加了一场主题为“书香四溢”的班会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一本红*经典好书,可以通过PPT展示或者直接介绍书籍内容。在我印象深刻的介绍中,余楚涵分享了他对《铁道游击队》这本书的见解。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名党员,也是铁道游击队的队长,书中描述了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叶裕恺介绍的《闪闪的红星》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将全集内容都融入了PPT中,这本书的作者是潘冬子,《闪闪的红星》生动地描绘了潘冬子一生的*事业。
我推荐的好书是《保卫延安》,作者是杜鹏程。这本书记录了作者与同伴们的艰难经历,虽然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但他们从未退缩,展现了*意志的坚韧。
田鹏飞的介绍则简单直接,只有书名和一些生动的插图,却令同学们捧腹大笑,连平时严肃的沃老师也被他的PPT逗乐了!
这次的班会课让我了解了很多红*经典书籍,比如《红岩》、《刘胡兰》等。每位同学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介绍,各具特*,形式多样。
这些生动曲折的书籍,每一个都讲述了中华儿女为*事业奋斗的故事,为我们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节班会课作文2
一节班会课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刘老师矫健地走进教室。
刘老师宣布:“班会课现在开始!”主题是“哪些行为需要改变”,有些同学看着黑板上的字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老师,`变'写错了吧!”有的说:“这是什么字啊?”……因为`变'少了两点,班上的同学各有各自的猜测。这时,刘老师大声说:“安静!”顿时,教室里恢复了平静。刘老师对我们说:“为什么改变的`变'写错了?因为有些同学虽然是优秀学生,但他们离最优秀的学生只差一两点,如果那些同学把`两点'给补上了,他们就是最优秀的学生了。”刘老师让那些优秀的学生比如程明?等说:我以后改掉沉默不语、改掉不举手发言的习惯。看谁的声音最大。这时,程明?鼓着勇气站起来大声说:“我保证以后改掉沉默不语、不举手发言的习惯。”这声音清楚洪亮,同学们禁不住鼓起掌来。………
几位优秀学生纷纷向老师保证。这时,刘老师高兴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们最响亮的声音,请大家为他们鼓掌!”大家异口同声地喊道:“哇!噻!……”教室里欢呼声一片。
刘老师接着说:“我们班上有些同学也需要改变,比如:乱扔垃圾,还有的人喜欢骂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刘老师说着说着,同学们就用手做了个手势指着陈子奇,窃窃私语起来,因为他最喜欢骂人啦。“我也问过你们以前的李美萍老师,了解到你们有些同学原来有怎样的好习惯和坏习惯。李老师说过,像王晓磊、高森等一些学生曾经都是调皮的学生,现在我觉得他们都不调皮了嘛。看!王晓磊原来不写作业的,现在怎么写作业了呀……”
“叮咚叮,叮咚叮……下课了,我觉得这堂课过得飞快,时间如箭一般,一去不复返。
我又度过了深动而且有教育意义的一堂课,在这堂课中我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也好似成熟了一点。
【扩展阅读:指导小学生写作的有效方法】
二、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是写好作文的“诀窍”。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我除了通过教学课文进行语言积累外,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对身体发育成长有利的课外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报刊读物,如《小龙人报》《小学生拼音报》《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爱的教育》等。书读多了,就能把书中的营养吸收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平时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知识,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泛泛而读,要深入进去用心读,还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分类摘抄在采集本上,进行读、背、记在心中,加强体会,以便在习作中运用。
三、有效仿写练习,促进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虽然是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也知道是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所想的写下来,可是一动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不具体。这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范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思路、特点、方法,根据范文的语句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模仿,习作起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作文也就比较具体。
首先,仿写文中的一段话或句群的表达方式。如教《有趣的作业》一课,有这样一段话“展示作业的时间到了。嗬!同学们的课桌上可热闹啦!有小小的野花,有嫩嫩的桑叶,还有青青的小草。”在说话写话时就指导他们用上“……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学生写到“我家*箱里存放的东西可丰富啦!有又嫩又绿的黄瓜;有鲜红的西红柿;还有白嫩的豆腐”。学生学会了仿写段,也就为写篇打下了基础。
其次,指导仿写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篇的训练。语文教材中安排的课文都是佳作,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篇章结构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从语文教学实践看,学生从读学写,由仿照写到创写效果明显。学生读一篇好文章既可以学到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还可以学到表达方法,经过由仿照写到创写,走一条写好作文的捷径。如学习了《假如》这篇课文,让学生模仿这一课的写法写了想象作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学生写出的作文用词恰当,表达清晰,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愿望,充满了一片纯洁的爱心。这样就可以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了作文教学当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离不开有效的写作步骤指导
有效的写作步骤,我认为离不开想、说、写、读、改。
想:写作之前先想清楚要写什么内容,作文要求是什么。这时,教师对学生写作选材做及时地指导,引导他们打开记忆,选取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这样既可以紧扣作文要求,又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想好后,同桌先练习说一说,在互相说的过程中,指出对方用词不当之处,交代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等等,都可以进行再思考调整。这样做,既避免了写作时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写:觉得自己思路清楚,说得通顺连贯,比较满意了,就可以进行写作了。
读:写完后,还要读一读,找出错别字及用得不当的词句等,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改:在认真读的基础上,修改自己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学会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然而许多小学生有这样的问题:若要他把自己写的东西进行修改,那他就找不出毛病来,但如果让他去修改同学的作文,去挑别人作文中的毛病,他倒真能找出许多不当的地方,有的甚至连老师也想不到。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因势利导地让他们通过作文的“互改”去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只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阅读积累的习惯,再加上教师的善于启发、巧于点拨、及时激励,我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课堂一乐作文3
课堂一乐
晚上胡稚清跟我说学校的趣事:“今天语文课,**同学回答老师问题,说眼睛里流出来的是雨水。
老师说,看来**同学今天早上哭过了,因为今天下雨了。”听得我也不禁笑起来。
同学的话固然可爱童真引人一笑,但更让我欣赏的是老师的回答。没有生硬的说不对,更没有斥之为乱语,而是用这样幽默的方式即表明了同学回答不正确,又让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看着孩子跟我讲述时的笑脸,忍不住轻叹:能这样愉快的学习着,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