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的
学习如何通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表达情感。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通过锤炼字句深入理解诗歌的美学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学习杜甫体现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难点:解读诗中的"自"和"空",理解其特定的意象和意义。
三、教学步骤
导入:在三国历史中,诸葛亮作为一代谋士英才,他的智慧与忠诚为世人所称颂。当杜甫走过诸葛亮祠时,他心中涌起怎样的情感?让我们共同探索杜甫的《蜀相》。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出生于河南巩县,祖籍襄阳。他因其诗作直面社会现实而闻名,被后世称为"杜工部"。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受到当地文化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对诸葛亮的敬仰与思念。
背景与知识: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落异地,心系国家兴亡,心怀报国之志。他特地前往成都蜀地,参观诸葛亮的祠庙,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蜀相》。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六年后又写下了《咏怀古迹、其五》,展现了他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诗歌鉴赏:
景物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些诗句通过描绘祠堂、翠柏、碧草和黄鹂,创造出一种寂寞悲凉的氛围。
意象和意境:"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如果换成"尽"和"皆",则会表达出春景如画的愉悦情境,而"自"和"空"却带来了诗意中的寂寞和悲凉。
诗歌叙事与抒情:
叙述和抒情句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些句子描绘了诸葛亮为国家大计而奔波,最终英年早逝的悲壮场面。
思想与情感:诗中称颂了诸葛亮的智略与忠诚,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和卓越功绩的钦佩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未尽的使命感的沉思和感慨。
归纳诗歌主旨:《蜀相》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颂和思念,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兴亡、人才荒废的深切关注和感慨。诗中融合了对历史功业的歌颂与对个人命运的感伤,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通过以上重写和扩展,文章得以更加详尽和深入地探讨了杜甫的《蜀相》诗歌,包括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诗歌意义的深刻理解。
《将相和》教学案例2
《将相和》是一篇选自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课文,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而成。它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为背景,详细描绘了赵国将*廉颇和蔺相如从最初的不和到最终言和的过程。这篇文章不仅歌颂了蔺相如的勇敢机智、热爱祖国、顾全大局的思想品质,也表扬了廉颇将*在认错之后的诚恳和改过。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们通常侧重引导学生理解将相之间从不和到和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通过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和“负荆请罪”,进一步探讨蔺相如和廉颇的思想品质和*格特点,帮助学生深入领悟课文的内涵。
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探索廉颇和蔺相如最初为何“不和”。学生们发现,廉颇由于嫉妒蔺相如,对其不满,这是两人之间产生不和的原因之一。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学生们指出,蔺相如在识破秦王的诡计后,巧妙地要回了赵国的璧,并坚定地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展现出了他的聪明和勇敢。这一行为不仅显示了他的机智,还表明了他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在“渑池会”中,尽管赵秦两国领导人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蔺相如仍保持了风度和礼貌。学生们认为,蔺相如的表现展示了他高尚的胸怀和顾全大局的品质,他的行为不算出格,反而显示了他的大国风范和宽容。
然而,在“负荆请罪”之前,蔺相如见到廉颇时表现出了畏惧,这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他们认为,蔺相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不愿意将两位将*的不和闹到更大,而是出于对祖国的考虑,这显示了他的高尚情*和大局观念。
廉颇将*则在“负荆请罪”的故事中展现了他的诚恳和热爱祖国的精神。尽管他已经认错,但他仍然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求原谅,这种行为表明了他对自己过错的真诚认知和对团结的强烈愿望。
总之,《将相和》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格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蔺相如和廉颇从不和到和解的过程。这不仅仅是一篇反映历史人物事迹的文章,更是一篇引导学生探讨友谊、忠诚和责任的教育文章。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能理解历史背景下人物的复杂*和决策的重要*,还能从中汲取团结合作、诚信宽容等美德,使其受益终身。
《找相同》教案3
活动目标: 1、观察一组物品的*彩、图案等细节,找出相同的物品并分类放置。 2、按教师指令进行*作,并愿意在*作中进行讲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5张小熊的图卡(颜*和装扮各不相同),贴在教师不同部位的衣物上;一个有口袋的围裙(象征小熊的家);四个透明文件袋(分别代表其他小熊的家),贴在四张大椅子上;幼儿*作大图。
学具:每人分发2张小熊图卡(其中一张和教师身上的小熊相同,另一张和其他小熊相同),幼儿用书、彩笔各一支,每人准备一个小篓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找小熊 1、教师:「我身上藏了很多小熊,请你们帮我找出来,好吗?」 2、教师朗诵儿歌:「找小熊,找小熊,我的小熊在哪里?」让每位幼儿找出小熊图卡。 3、教师将找到的小熊图卡展示在展板上,让大家一起向小熊们问好。
二、问题解决 1、教师戴上贴有小熊标记的围裙,请幼儿找出与围裙上相同的小熊。 教师:「这是小熊的家,请你们找出一只和它一模一样的小熊。仔细观察,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教师引导幼儿边*作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3、请幼儿在自己的篓子中找出与围裙上相同的小熊,并把它送回家。教师提醒幼儿在*作时说:"小熊,我送你回家。"4、出示其他四只小熊的家,请幼儿仔细观察每个小熊家的标记,并将自己的小熊送到标记相同的家里。教师提醒幼儿边*作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5、集体检查:检查每个家里的小熊是否相同。
三、*作练习 1、出示挂图,介绍*作内容和方法。 教师:「麦斯一家都有他们喜欢的东西,请看看他们手里拿的东西,然后观察桌子上的食物。请找出和他们手上一样的东西,用直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教师先示范用直线连接相同的两个物品,然后让幼儿自己练习。) 2、幼儿进行*作,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提醒幼儿从点到线的顺序进行*作。 3、师幼一起检查*作结果。 教师出示一道正确的*作题目,请幼儿检查自己的*作是否与教师示范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