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诗作于淮*,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①淮上:淮河流域一带。
②眇眇:辽远。
③沧海:大海。
④满:全诗校:一作远。
⑤宿昔:从前。容鬓:容颜鬓发。
⑥独鸟:作者自喻。
相关试题及*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答: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这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2.这首诗的第二联在写景上有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简要赏析。
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极目望去,这雨幕无边无际与大海相连。这一联写景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渲染了孤寂凄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离思。
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中鸟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悲和对广陵亲故的思念(离别亲故的伤感)。尾联写独鸟飞向东南离广陵愈近,反衬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故愈远,突出了诗人的满腹离思。
阅读练习二:
注①: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1)颔联中起和连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字简要赏析。(2分)
答:示例一:起字写傍晚时钟声响起,以声衬静写出环境的静寂(1分),反衬诗人内心的不平静(1分)。
示例二:连字写眼前雨势连绵、苍茫暗淡之景(1分),烘托了诗人内心的伤感(1分)。(意思对即可)
(2)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4分)
答以问句起写我独自西行,以问句收写孤鸟南归,首尾呼应(1分);鸟儿的南归和诗人西行相比照(1分),含蓄表达了对亲故的思念之情(1分),以及前途未卜的茫然和生命孤寂与无助(1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是韦应物所作的一首诗。这诗写离别之情,全用景物烘托,气氛渲染。诗中景物凄迷,*彩黯淡,钟声哀远,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藏在轻纱帷幕后面,触之不能及,味之又宛在。且这种感情不仅从一景一物中闪现,而是弥漫全诗,无时不在,却又无处实有,无时实在,使诗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深沉的韵致。
从诗意判断,这首诗应作于淮*。诗人在秋天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亲友都还留在广陵。到了渡口,天*已晚,又不见渡船,看来当天是无法再走了。他一个人踟蹰在河边,天正下着雨。淮*地属楚州,东滨大海,极目望去,这雨幕一直延伸到大海边。晚风凄劲,淮河里波涛起伏。诗人的思绪也正象波涛一样翻滚。把此时此地所见所闻所感,写进了这首律诗。
诗人只身北去,对广陵的亲故怀着极为深沉的感情。但这种感情,表现得颇为含蓄。我们从诗中感觉到的,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摄取了眼前景物,淡墨点染,构成一种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一种执着的情感。
诗的首联画出暮*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寂寞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为深重。有了这样浓郁饱满的感情积蓄,五六两句才轻轻点出离思二字,象凄风偶然吹开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诗人憔悴的面容。按说诗写到这里,应直接抒写离思之情了,然而没有。诗人还是隐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飞的伶仃小鸟。这小鸟,从独字看,是失群的;从下字看,是归巢的;从东南二字看,是飞往广陵方向去的。既是失群的小鸟,你能睹物而不及人吗?既是归巢的小鸟,你能不想到它尚且有一个温暖的窠巢,而为诗人兴断肠人在天涯之叹吗?既是飞往广陵方向的小鸟,你能不感到诗人的心也在跟着它飞翔吗?而且,鸟归东南,离巢愈近;人往西北,去亲愈远。此情此境,岂止诗人难堪,读者也不能不为之凄恻!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与诗人同时发出深沉的一问:广陵何处在?这一问,怅然长呼,四野回响,传出了期望回答而显然得不到回答的曲曲苦情,写出了想再一次看见亲故而终于无法看见的心理状态。而正在此时,声声暮钟,不断地、更深沉更晌亮地传到耳边,敲到心里;迷蒙雨雾,更浓密更凄迷地笼罩大地,笼罩心头。于是,天*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关于透试题及*2
1.透镜有 ()透镜和 ()透镜两种,透镜是利用光的 ()规律工作的.
2.如图所示,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对右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
a.2或5.b.1或5.c.1或3或5.d.2或3或4.
3.画出下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的光线.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b.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5.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给你一张纸和一把刻度尺,如何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
1、凸,凹,折射
2、d
3、如图所示
4、b
5、使凸透镜正对太阳,纸放在透镜后面,与透镜平行,并前后移动,直到在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为止.量出这时纸与透镜间的距离,就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
过关训练试题以及*3
一、是非题
1.运动员将杠铃举着不动,此时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2.某同学踢毽子,毽子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此同学对毽子做了功。()
3.一个书包沿楼梯滚下,因为滚动方向是斜向下的,所以重力没有做功。()
4.一个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此时重力没有做功。()
5.一个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推动,但由于小孩用了很大的力,所以小孩对箱子做了功。()
6.10只鸡蛋被举高1米,做的功约为5焦。()
7.甲推车的力比乙推车的力大,所以甲做的功比乙多。()
8.功的大小是由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决定的。()
二、填充题
1.人拉着重150牛的木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了20米,人的水平拉力是90牛,那么,木块在前进中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牛,人对木块所做的功是____焦。
2.一位重700牛的乘客,背着重60牛的包站在匀速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当汽车驶过200米的距离时,乘客对包所做的功为____焦,汽车底板的支持力对乘客所做的功为____焦。
三、选择题
1.足球运动员用150牛的作用力,将重4.5牛的足球踢出,足球沿水平场地向前运动的最大距离为20米,则运动员对足球所做的功为[]
a.3000焦b.90焦
c.3090焦d.无法确定
2.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甲所受的水平拉力是乙的2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那么在同一时间内,拉力对甲、乙两物体做的功之比为[]
a.24∶1b.12∶1
c.6∶1d.2∶1
四、计算题
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木块,木块的质量是2千克,现用f=12牛的水平力拉着物体前进0.5米,问:(1)该木块受几个力作用?各是多大?画出力的示意图(2)每个力做的功各是多少?
功练习题*
一、1.2.3.4.5.6.7.8.
二、1.90,18002.0,0
三、1.d2.c
四、(1)重力,支持力,拉力,g=19.6牛,n=19.6牛,f=12牛(2)wg=0,wn=0,wf=6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