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周,我们进行了一次综合*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主要就是认识诗、学会写诗、学会读诗。
no.1:小组讨论
首先,我们分好了小组,每个小组有六个成员,我们小组的成员有:马世豪、吴宇鹏、李倩、高伯达、李瑞雪和我,然后以投票的方式来选组长,最后组长是我和李倩。然后,我们开始谈论分工,马仕豪和高伯达负责查找关于诗歌的故事,李瑞雪和吴宇鹏负责查找儿童诗、现代诗,则我和李倩就负责辅助工作了。他们那几个男生边说边玩着,突然,我有了一个想法,就大胆的说了出来:“对啦!你们说,咱们办一期关于诗歌的彩*小报怎么样?”他们个个都竖起大拇指说我的想法好!
no.2:我们小组在行动
你说巧不巧,这节课语文课下了课,就是微机课,我们拿上纸和笔,跑到了五楼微机室,我跟老师缩了任务,老师立刻就答应了,(嘻嘻,我和老师的关系好!)我们赶紧打开电脑忙了起来,人人都开始的自己的工作,说是我和李倩是辅助工作的,可是,我们俩可是要比别人还忙,我们也得超关于诗歌的资料这些也写不消停。一会儿他来一句:“高组长,咱们超这个吗?”一会儿他又来一句:“李组长,你看这个对咱们这次活动有用吗?”……都要把我们烦死了,做组长的就得负责任,而且,大家都是为了小组着想,我们也只好硬着头皮一一解答。
no.3:做彩*小报
经过我们小组一星期的努力(就是查找资料…),我们组的彩*小报终于“诞生”了!
下面是我做彩*小报的步骤:
1.准备好几张a4纸(只要是白纸即可)
2.再装饰一下,就是把周围装饰,中间写资料!
3.最后把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写到装饰的校报上!
4.整理一下,彩*小报便“诞生”啦!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学会了狠多,读诗、写诗(下面的照片里有我们小组的成果)我们每年都会啦!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诗海拾贝作文2
不知道什么喜欢开始,我喜欢上了诗歌,那是一个美丽的充满了梦幻般*彩的世界,让我情不自禁想要融入诗歌的世界里。
不知何时起,不知因何事,我开始写起了古诗,诗意层层叠叠的在心中,在脑海里起起伏伏,城市的霓虹或许可以写出现代诗,但是我写的却是古诗,自己觉得有那么一点浪漫主义派的诗风,我从那写诗时起,人生的梦想便注定,成就了一切的道路。
我喜欢站在树下,让树枝蓬住我的头,让头发轻轻抚过树叶,站在柳下,秋风吹过,袭我一身凉意,灵感一闪,诗意一现,慢慢吟道:“一栽柳,千枝拽,万叶随风共赴舞”总觉得写的不是那么上大雅之堂,没那么轻灵,或许自己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儿,一个人大半夜不睡觉,站在阳台上看着那满街的霓虹,来往无数次的汽车,当清风吹过,感觉人生有点仓促,虽已是十六个春秋了,但以后的路,是那么的远,但又那么的近。
时光齿轮从未停止,树叶每天都在树上拽来拽去,直到落下,又不知何时起,灵感又来,不知在何时我写下:“大河上下一片好,江头桥上任我赏”这样一句略带豪情壮志的感觉,不知不觉,已在深秋时节了,一夜秋风吹落无数枫叶,枝叶上的露水开始清晰了,当世界都陷入深秋时何人能在去往古诗的海洋漂荡,有何人知愁无解,仍去拎酒对月,欲语无泪也。
当旭日的阳光洒进我卧室的第一簇起,我便去看黎阳破晓时的苍茫,天上的云,让我诗意无限,可奈余自有本领不过天,难以激起壮志之气概吟于天,自古几人能吟出,我本无能,可天惜之,赋我诗赋,我怎在吟于天,破晓时,夕落时,此情此景胜于海阔,比似草辽,虽此无山无海,但惜天在,胜于万物之情,无意之间出诗感,沉于豪情万概中,温庭不过躲花间,自无月下独斟酒,唯有影相伴,但而又能临万物,沉于诗*之余中。
我在诗歌的海洋里遨游,感受诗歌的一切魅力,然后渐渐融入了这里,融入了这片海洋中。
在诗海拾贝作文3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像是一望无际的浩瀚大海,而那沙滩上散落的贝壳,便是其中积淀的诗歌文化。我真切地感受到,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长河中,诗歌就是那奔腾不息的最澎湃的支干,是整个文明的精髓。我相信,每一个贝壳里都孕育着一颗璀璨的明珠。
看,纷纷扬扬的桃花飞舞,一朵接一朵在江面绽开。听,是谁唱起了歌,循着岸边而来。让我们伫立在这桃花潭边,听李白的感慨吟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听长江奔涌澎湃,听李白的丝丝不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泰山上有杜甫的雄心壮志,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将杜甫的抱负壮志表露得淋漓尽致┄┈
温暖的春天,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春天的夜晚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又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后,中秋节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冬天到来,大地一片银装素裹,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此刻,我们听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捡起这一个个诗贝,仿佛身临其境,我们能够听到那跨世纪的诗歌,在此刻,汇聚在一起,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只有诗歌那永恒的美驻人间。让我们怀着一颗敬仰的心,细细聆听诗贝里那不绝的千古回响,洗涤浮躁的心灵,让那千载的美萦绕身畔,步步生莲,弥漫天光。
《诗海拾贝》练习题4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接下来本文提供的六年级上册语文诗海拾贝练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一、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潜伏(qiánqiǎn)露水(lùlu)
白桦(huáhuà)绽放(dìnɡzhàn)
二、补充词语。
()()玉立()()来迟
()()白雪()()点头
三、准确连线。
《采薇》唐诗白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词辛弃疾
《天净沙·秋》元曲艾青
《太阳的话》四言古诗叶赛宁
《白桦》外国诗杜甫
《春夜喜雨》现代诗《诗经》
四、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乡间小路。()
2.雪花飞舞的样子。()
3.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4.羽毛或丝线制成穗子。()
5.安闲自在地步行。()
五、添枝加叶。
()的金晖()的寂静()的雪花
()的流苏()的光华()的花束
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提供的六年级上册语文诗海拾贝练习题,能够帮助大家学好小学阶段的所有课程,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诗海拾贝活动的诗歌5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四、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五、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教学后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诗歌教学,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海拾贝的小学生作文6
上个星期,我们树小六(5)班开展了一次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的语文学习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唐诗宋词元曲,体验了*最早的诗歌集:《诗经》的风韵。不仅如此,我们还自己写诗,当了一回小诗人。我们还学习了五首现代诗,有描写海的、有描写太阳的、还有描写白桦的。通过比较,我们看到了古诗和现代诗的不同之处。
在这么多活动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诗歌大比拼’了。同学们都借着这个机会各显才能,原来不怎么起眼的一些同学也纷纷施展自己的才艺,让我看到了与平时截然不同的他们!
在这次比赛中,我也精心准备了《岳阳楼记》和《赤壁怀古》这两篇古文。我原以为以这两篇古文,一定会夺得这次比赛的冠*。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谢卓元的一篇《出师表》,赢得了大家的喝彩,光荣登上了冠*的宝座,而我只拿了第二。唉,看来我要加倍努力,超过谢卓元,夺得冠*这个光荣称号。
通过这次活动,我也看到了古诗悠久的历史;听到了现代诗美好的童趣;更体会到了诗给文章带来的无限好处。一篇好文章,如果用上好的古诗词,就会使文章锦上添花、赏心悦目!
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诗海拾贝六年级的作文7
池塘里的白鹅正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着,好型在唱歌似的。那一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读着李白的诗,我情不自禁的融入到了诗的世界……
枕着书香,闻着油墨,我回到了大唐,见到了才华横溢、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日。”是李白,他正在桌前与好友对酒吟诗,又一杯美酒入肠,听他那得意之作。驿外断桥,野渡舟横,江边酒楼外,面朝江水,白袍加身,且看他仰头畅饮,大作“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举手投足间大气凛然,好一位豁达的诗人。人生路漫漫,总有悲欢离合,行路何其难,且看李白如何走他的人生路“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醉酒邀明月,他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不知影响了多少后世文人,就连乾隆皇帝也为他折服。
李白的潇洒令人羡慕,杜甫的沉郁却让人锥心。“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鬼”的反差,是一种多么令人震撼的社会现实;“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飘零的山河下,一封小小的家书,却比万两黄金更珍贵;好在“安史之乱”后,国家收复了失地,此时的杜甫又喜极而泣,写下了生平第一快诗《闻官*收河南河北》,一喜国家统一,二喜游子归乡,他那颗拳拳的爱国心怎能不激起我们的深思?
现实的笔触更发人深剩那一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也是对唐王朝的期盼;那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又是多少个同道中人的香花安慰!
吟诵中,欣赏中,慢慢了解了唐诗和诗人的情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牙牙学语时,母亲就教我读诗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是我最早学的诗。再大些,母亲就让我背词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后来,便是现代诗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我会的第一首现代诗。
再后来,我上小学了,要写作文,众所周知,小时候我的作文是不太好的,母亲就教我:“你应该把要写的景像想象出来,就像读诗那样。”我点点头,独坐在沙发上,“花中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脑子里像放电影似的放出这样的景像,写作文时,也就运用上去了。
再到三四年级左右吧,老师要求我们借物抒情,这我就傻眼了,我问母亲:“我应该怎样做呢?”母亲笑道:“你看,诗人常常借物借景抒情,特别是*古诗,你可以学习学习呀!”噢,我明白了,我跑到书柜那儿,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都翻了出来,果然有不少这样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南唐后主李煜借江抒愁绪;“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皆是婉约词宗李清照借花思念丈夫;“桃花落,闲池阁。”这是陆游《钗头凤》中的名句……我明白了,拿笔就开写,思绪如泉水一般涌出,我又学会一种写作方法。
五六年级,我读的诗多了,随手便能找到一些诗句用在我的文章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诗句总能给我的文章增添不少点睛之笔。
回到家,劳累了一天,我找来一首小诗,诵读几声,立刻疲劳都消失了,我做起作业来似乎增添了不少劲头。
我走在诗海边,拾起那一个个美妙的诗句,把我的作文增加了几分神采,多少美丽……
诗海拾贝活动的诗歌8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四、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五、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教学后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诗歌教学,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海拾贝作文范文9
牙牙学语时,母亲就教我读诗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是我最早学的诗。再大些,母亲就让我背词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后来,便是现代诗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我会的第一首现代诗。
再后来,我上小学了,要写作文,众所周知,小时候我的作文是不太好的,母亲就教我:“你应该把要写的景像想象出来,就像读诗那样。”我点点头,独坐在沙发上,“花中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脑子里像放电影似的放出这样的景像,写作文时,也就运用上去了。
再到三四年级左右吧,老师要求我们借物抒情,这我就傻眼了,我问母亲:“我应该怎样做呢?”母亲笑道:“你看,诗人常常借物借景抒情,特别是*古诗,你可以学习学习呀!”噢,我明白了,我跑到书柜那儿,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都翻了出来,果然有不少这样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南唐后主李煜借江抒愁绪;“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皆是婉约词宗李清照借花思念丈夫;“桃花落,闲池阁。”这是陆游《钗头凤》中的名句……我明白了,拿笔就开写,思绪如泉水一般涌出,我又学会一种写作方法。
五六年级,我读的诗多了,随手便能找到一些诗句用在我的文章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诗句总能给我的文章增添不少点睛之笔。
回到家,劳累了一天,我找来一首小诗,诵读几声,立刻疲劳都消失了,我做起作业来似乎增添了不少劲头。
我走在诗海边,拾起那一个个美妙的诗句,把我的作文增加了几分神采,多少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