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概述
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著称,读《黄山奇石》一书,不仅令人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创造,也让人仿佛置身于黄山的美景之中。文中生动描绘了各种奇石,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使读者对黄山的独特之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
认读14个生字,掌握8个字的书写。
流利、正确、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同时能背诵喜欢的部分。
培养学生对黄山的喜爱,激发他们去黄山亲身体验奇石之美。
三、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受
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描述石头的形象,加深对奇石的理解和印象。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独特之处。
(二)识字写字
教学14个生字,其中6个是连词出现的,如“尤其、胳膊、形状”。通过朗读结合识字教学,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三)想象绘画
引导学生想象《黄山奇石》中描述的几块奇石,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琴”,并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鼓励他们将想象中的奇石绘制出来。
(四)自编童话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根据课文的描述编写一个小故事,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熟读背诵
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六)朗读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感受和理解黄山奇石的独特魅力,避免过度抽象的分析,让学生从听、读中获取体验。
(七)实践活动
安排图片绘画展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琴”等奇石的图像,并进行展示和交流,增强学生对黄山奇石的实际理解和表达能力。
结语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七2
一、引入话题,激发兴趣
课程开始时,老师可以以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开始,比如:“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哪些著名的山峰吗?”等待学生的回答后,老师可以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黄山的奇石,通过学习文章《黄山奇石》,来了解它的独特之处。”这样的引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观察图像,理解文本
三、诵读文本,培养朗读能力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应该具体而有针对*。本文情感丰富,充满了生动的拟人手法,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读起来十分流畅。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图片和文本意义之后,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再次观看图片,将画面生动地呈现在脑海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文本,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山川的热爱。比如,当学生读到“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时,可以想象到那块形状如大桃的岩石,高高地险峰山巅;读到“翻滚的云海”时,可以想象到山间厚厚的云层如同汹涌的海浪一样。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还能够增强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这样一来,整个课堂将会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会更主动地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和课堂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