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信息环境下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依托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营造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花钟》中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的情节,引导学生就这一专题展开研究型学习。通过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习,丰富了课程内容,不仅涉及语文学科,还涉及到历史、地理、美术、环保、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倡导创造*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快乐地获取新知识,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花钟》特*教学设计

[设计特*]

开放整合创新

[学生特征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0-11岁之间。作为"四结合"的实验班,学生已经掌握了电脑的基本常识及*作技能。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筋,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属于同年级中上水平。

学生对花有兴趣,但缺乏有关花开放原因的常识。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知识点与技能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媒体使用方式

知识与技能了解网络不同花的开放时间2分钟提供资源观察朗读提供资源、观察、朗读

掌握网络不同花的开放常识3分钟提供资源扩容知识浏览观察提供资源、扩容知识、浏览观察

过程与方法理解多媒体花钟的形成10分钟创设情景观察、理解创设情景、提供资源、观察、理解

运用多媒体花开放的条件场面15分钟创设情景提供资源观察、仿说创设情景、提供资源、观察、仿说

运用BBS学习句子的多种方式5分钟实践动手*作实践、动手*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多媒体夏天画面、儿歌内容5分钟创设情景观察、朗读创设情景、观察、朗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不同花的开放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花的开放时间不同”等知识。

理解作者用多种方式表达句意。

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精神和主动学习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1) 知识点学习

介绍不同花的开放时间,提供观察和朗读资源。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花钟的形成过程,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

使用多媒体展示花开放的条件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模仿描述。

利用BBS让学生练习句子的多种表达方式,进行实践*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多媒体呈现夏天的画面和儿歌内容,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朗读。

通过以上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提升其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七*花》教学设计2

《七*花》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苏联作家瓦·卡泰耶夫,也译作“卡达耶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花》教学设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本课的两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姑娘珍妮是如何使用手中的七*花的。

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时保持一定速度。

懂得在生活中应该为他人着想。

人文目标:培养孩子多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珍妮如何使用七*花。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课文:

检查本课的两个生字。

解答读不懂的词句问题。

简要介绍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

你觉得珍妮的行为哪种更可取?

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小珍妮自私地使用七*花六次,为小男孩使用一次,她们分别得到了什么?

分组朗读小珍妮六次为自己使用七*花的段落。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六次使用七*花的情节,哪些给珍妮带来了欢乐,哪些给她带来了烦恼?指名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

练习朗读:在课文中多次出现了“飞吧,飞吧……”,学生应该如何读出不同情况下的语气?

在何种情况下小珍妮想到要为他人做事并如何实践?读完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后,学生们有什么感想?进行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为他人服务是最快乐的事情。

三、拓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有一朵七*花,你会怎么做?请在小组中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想法。

《花钟》教学计划3

一、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难点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三、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13花钟湿度

花温度花钟光照

不同开放昆虫活动

时间

(一天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