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单身未婚阶段、新婚阶段、育儿阶段、子女成年阶段以及老年阶段反应的是()的五个阶段。
a.产品生命周期
b.市场演化周期
c.家庭生命周期
d.消费者学习周期
2.()是消费者介入程度很高,品牌差异很大的决策情形。
a.有限型购买
b.复杂型购买
c.无限型购买
d.习惯型购买
3.影响消费者行为最直接的、决定*的因素是()。
a.心理因素
b.社会因素
c.个人及心理特征
d.传统文化因素
4.()对人类行为包括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无处不在,虽然这种影响通常是间接的,但却是引起消费者需求与行为差异的重要而且深刻的原因。
a.心理
b.社会
c.个人
d.文化
5.认知过程是一个有选择*的心理过程,包括三种认知过程,其中不包括()。
a.选择*注意
b.选择*记忆
c.选择*误解
d.选择*遗忘
6.一般来说,消费者获得的产品信息,大部分出自商业来源,而影响力最大的是()。
a.个人来源
b.经验来源
c.公共来源
d.推销商
7.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是在传统文化的、社会的、个人的和心理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些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影响最深远的是()。
a.社会因素
b.个人因素
c.心理因素
d.传统文化因素
8.消费者是指为满足()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个人和家庭。
a.个人生活需要
b.个人生产需要
c.家庭生活需要
d.家庭生产需要
9.()是指人们面对客观事物,有一种把外界输入的信息与头脑中原有信息相结合的倾向。
a.选择*注意
b.选择*误解
c.选择*记忆
d.选择*结合
10.关于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一个文化群体内部通常包含若干亚文化群体
b.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家庭的消费需求有明显差异
c.社会阶层对于复杂型购买决策的影响较大
d.同一社会阶层的人生活方式相同
11.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五个阶段依次为()。
a.收集信息??确认需要??评估方案??决定购买??购后行为
b.确认需要??决定购买??评估方案??收集信息??购后行为
c.确认需要??收集信息??决定购买??评估方案??购后行为
d.确认需要??收集信息??评估方案??决定购买??购后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因素中,属于划分社会阶层主要依据的是()。
a.年龄
b.职业
c.收入
d.受教育程度
e.风俗习惯
2.关于相关群体中意见领袖的说法,正确的有()。
a.意见领袖是一个群体中为其他人过滤和提供信息的人
b.意见领袖通常比群体中的其他人更了解某种产品
c.意见领袖是群体中的其他人购买决策时的重要信息源
d.意见领袖无法对群体中其他人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
e.企业可以通过意见领袖向受他们影响的相关群体传播营销信息
3.个*具有()等特征。
a.独特*
b.稳定*
c.可塑*
d.动态*
e.交互*
4.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有()。
a.个人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心理因素
e.文化因素
5.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和积累的,文化具有()特征。
a.全球*
b.独特*
c.借鉴*
d.发展*
e.交互*
6.在购买某产品的决策过程中,消费者在评估方案的“期望值模型”中要考虑()。
a.产品的属*
b.每个属*的权重
c.每个方案在每个属*上的得分
d.购后的满意程度
e.信息的来源
7.相关群体是对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偏好有影响的各种社会关系,可以将相关群体分为三类,下列属于联系较松散、影响力较次的群体的是()。
a.邻居
b.俱乐部
c.同事
d.家庭
e.联谊*质的协会
8.在消费者行为模型中,购买者“黑箱”包括的要素有()。
a.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b.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c.消费者最终购买选择
d.企业营销刺激
e.其他外界刺激
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
[*]:c
[解析]:家庭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单身未婚阶段、新婚阶段、育儿阶段、子女成年阶段、老年阶段。参见教材p129
2
[*]:b
[解析]:复杂型购买是消费者介入程度很高,品牌差异很大的决策情形。
3
[*]:c
[解析]:个人及心理特征是影响消费者行为最直接的、决定*的因素。
4
[*]:d
[解析]:题干所述为文化的影响。
5
[*]:d
[解析]:认知过程是一个有选择*的心理过程,包括三种认知过程:选择*注意、选择*误解和选择*记忆。参见教材p130
6
[*]:a
[解析]:一般来说,消费者获得的产品信息,大部分出自商业来源,而影响力最大的是个人来源。
7
[*]:d
[解析]:传统文化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最为深远。
8
[*]:a
[解析]:消费者是指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个人和家庭。参见教材p127
9
[*]:b
[解析]:题干所述为选择*误解的含义。
10
[*]: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具有某种相似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但不一定具有相同的生活方式。
11
[*]:d
[解析]: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五个阶段依次为确认需要??收集信息??评估方案??决定购买??购后行为。参见教材p131
二、多项选择题
1
[*]:bc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阶层划分的依据。职业、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是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依据。
2
[*]:abce
[解析]:本题考查意见领袖。意见领袖能够对其他人产生长期而深入的介入和影响。所以本题不选d。
3
[*]:abc
[解析]:个*具有独特*、稳定*和可塑*等特征。
4
[*]:abde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5
[*]:cd
[解析]:文化具有民族*、借鉴*和发展*等特征。
6
[*]:abc
[解析]:本题考查“期望值模型”。选项de属于干扰项。参见教材p132
7
[*]:be
[解析]:其他三项属于联系紧密、影响最直接的群体。
8
[*]:ab
[解析]:存在于企业营销刺激、其他外界刺激和消费者最终购买选择之间的购买者“黑箱”包括两个要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社会经济制度试题2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a.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b.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c.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d.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2、()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a.经济制度
b.经济体制
c.生产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
3、随着经济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a.消费品市场
b.生产资料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
4、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体现出其具有()功能。
a.信息传递
b.社会评价
c.利益调整
d.资源配置
二、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多项选择题
1、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不同,它是()。
a.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
b.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
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
d.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e.发达的商品经济
2、商品经济存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a.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各个不同的所有者
b.私有制的产生
c.社会分工
d.阶级的出现
e.国家的产生
*部分
单项选择题
1、
【正确*】: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分工的产生过程。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选项a是第二次社会大
分工,选项d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2、
【正确*】: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的相关概念。
3、
【正确*】:d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相关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4、
【正确*】:b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1、
【正确*】:bcde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不同点。
2、
【正确*】:ac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11月份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前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关于统计分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数的确定,要尽量保证组问资料的差异*与组内资料的同质*
B.对于变量值较少的离散变量,通常采用组距分组
C.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下组限不在内”
D.组距与组数成正比关系,组数越多,组距越大
【*·解析】A本题考查统计分组级数的要求。第一,划分的组数既不应太多也不应太少;第二,组数的确定,要尽量保证组间资料的差异*与组内资料的同质*;第三,采用的分组办法,要能够充分显示客观现象本身存在的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2013年)下列统计数据整理与显示方法中,适用于分类数据的有()。
A.条形图
B.圆形图
C.饼图
D.累积频数分布图
E.频数分布表
【*·解析】ABCE累积频数分布图适用于对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不适用予分类数据。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试题:社会经济制度4
单项选择题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A.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B.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C.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D.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2、()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A.经济制度B.经济体制C.生产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
3、随着经济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
4、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体现出其具有()功能。
A.信息传递B.社会评价C.利益调整D.资源配置
*部分
单项选择题
1、【正确*】: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分工的产生过程。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选项A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选项D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2、【正确*】: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的相关概念。
3、【正确*】:D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相关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4、【正确*】:B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功能。
多项选择题
1、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不同,它是()。
A.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
B.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
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
D.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E.发达的商品经济
2、商品经济存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A.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各个不同的所有者
B.私有制的产生
C.社会分工
D.阶级的出现
E.国家的产生
*部分
多项选择题
1、【正确*】:BCDE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不同点。
2、【正确*】:AC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临考冲刺试题5
学习总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而成的,就像砌砖,总要结结实实。踏踏实实的学吧!加油!成功属于努力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经济师考试训练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税收的内涵表述错误的是()。
A.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财产权力
C.从税收征收的直接结果看,国家通过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
D.征收的主体是国家
2.税收的征收主体是()。
A.国家
B.财政部
C.*银行
D.税务局
3.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转给国家的过程。
A.单向地、无偿地
B.单向地、有偿地
C.双向地、无偿地
D.双向地、有偿地
4.税法规定享有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A.课税对象
B.征税对象
C.纳税人
D.负税人
5.一个税种区别于另外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A.税源
B.税率
C.课税对象
D.纳税人
6.如果规定每平方米土地征多少土地使用税,这种税率属于()。
A.固定税率
B.比例税率
C.累进税率
D.累退税率
7.()是我国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税率形式。
A.负税率
B.比例税率
C.累进税率
D.名义税率
8.下列税率中,多用于分析税收负担与纳税人收入之间关系的是()。
A.固定税率
B.比例税率
C.累进税率
D.累退税率
9.能够在时间上体现税收强制*,固定*特征的税制要素是()。
A.税率
B.纳税环节
C.纳税对象
D.纳税期限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试题: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6
单项选择题
1、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只要具有使用价值就能成为商品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
D.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价值
2、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和社会属*是()。
A.价值B.剩余价值C.使用价值D.交换价值
3、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是由()所决定的。
A.劳动的差异*B.劳动的二重*C.生产和交换D.生产和消费
4、凝结在商品中的(),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
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A.具体劳动时间
B.价值和使用价值
C.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延长意味着()。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B.商品价值量的增多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
7、在价值形式的演变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种价值形式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的价值形式
8、货币的本质是()。
A.价值B.使用价值C.社会属*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9、在货币具有的基本职能中,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通常称为()。
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流通手段
10、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C.待流通商品数量成反比
D.物价水平成反比
11、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价格运动B.产品生产数量C.商品周转速度D.货币流通速度
12、币在商品赊销,预付贷款和清偿债务中执行着()的职能。
A.价值尺度B.价值储藏C.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
13、()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A.价值不同B.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C.价格波动D.价值变化
*部分
单项选择题
1、【正确*】:A
【*解析】: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所以选项B错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所以选项C错误。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选项D错误。参见教材P9
2、【正确*】:A
【*解析】: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和社会属*是价值。参见教材P9
3、【正确*】:B
【*解析】:劳动的二重*决定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参见教材P9
4、【正确*】:B
【*解析】:抽象劳动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具体劳动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参见教材P9
5、【正确*】:D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参见教材P10
6、【正确*】:D
【*解析】: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延长就说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参见教材P10
7、【正确*】:B
【*解析】:本题考查对扩大的价值形式概念的理解。参见教材P10
8、【正确*】:D
【*解析】: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参见教材P11
9、【正确*】:D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参见教材P11
10、【正确*】:A
【*解析】: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待流通的商品数量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参见教材P12
11、【正确*】:A
【*解析】: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参见教材P12
12、【正确*】:C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参见教材P12
13、【正确*】:B
【*解析】: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经常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参见教材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