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额信贷经营成本较高

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贷款审查、审批、贷后检查、到期催收等流程涉及较多工作,每笔贷款通常需要耗费至少两个工作日。再加上纸张等物料,小额信贷的经营成本较高。

农信社小额信用贷款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二、小额信贷“额度小、期限短”

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程度提高,农户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体现在农产品加工和大规模养殖等领域。而小额信贷的额度已无法满足农户的实际需要。同时,小额信贷期限普遍较短,不符合种养殖等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的农户需求,影响了农户贷款的积极*。

三、小额信贷需求下降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户收入不断提高。小额信贷的低额度已无法吸引农户,导致需求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四、小额信贷不良贷款率攀升

近年来,部分企业和贷款户逃避或拖欠债务,不良风气蔓延。农户的信用意识淡薄,赖账思想滋生。此外,农村人口流动*大,部分农户长期外出务工,导致信用社难以追收小额信贷,不良贷款率逐年攀升。

五、农户评级信息失真

实际工作中,信贷人员需要对大量农户进行调查、评级和档案管理。由于对小额信贷发放缺乏兴趣,大多数信贷人员对农户的情况了解不足。这导致农村信用社无法根据农户的需求精准发放贷款,影响信贷服务的针对*。

关于信用社新增贷款投向自查报告2

县联社:

根据县联社新增贷投自检查的相关要求,我社及时对新增贷款投向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自查小组,传达检查方案

我社及时成立了由社主任刘X为组长、副主任刘X及各分社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增贷款自查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新增贷款检查方案,并组织专人负责。

二、认真自查,真实反映

截止2011年8月28日,全社新增贷款金额为XX万元。其中,农户小额贷款新增XX万元,中小企业贷款新增XX万元,汽车按揭贷款新增XX万元,其他个人生产消费贷款新增XX万元。

1-8月新增贷款中,单笔超过500万元的贷款仅一笔,为XXX有限公司于2011年X月XX日发放的800万元,期限一年,借款方式为抵押,借款用途为购买钢材,符合其生产经营范围。

我社所有新增贷款除农户小额贷款外,均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要求进行*作,根据借款人提供的资金用途要求等相关资料进行自主或受托支付。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均符合其生产经营或消费的范围。

我社年初进行企业评级授信时,已严格控制“两高一剩”和落后产能企业的评级授信。截止目前,我社未发现“两高一剩”和落后产能行业项目授信企业。

三、以后的工作打算

此次对新增贷款投向自查结果未发现流向“两高一剩”及落后产能行业。但我社仍要求全社信贷人员在以后办理贷款时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指引”等相关规定,及时将信贷资金流向中小企业、三农和民生类经济,以确保稳健货币政策顺利落实。

特此报告!

XX信用社

企业信用管理调研报告3

企业信用问题在当前经济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极为突出的挑战。一些企业不遵守信用,出现拖欠、偷税漏税、制假售假、非法运输贩私以及逃废银行债务等问题。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最近,我市成立了企业合同信用管理协会,标志着我市企业信用管理将迈入新阶段。以下是我市信用管理工作的调研结果:

自1982年以来,我市工商部门一直积极推动“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旨在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引导各类企业走向重视契约、守信的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失信违约、商业欺诈等违法现象。主要表现为:

合同履约率低。我们对我市部分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合同履约率仅为65%。

市场交易行为倒退。对15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签订的2.8万份合同中,有超过30%采用现货交易,私营企业交易额中有69%采用现货交易。信用缺失明显增加了交易成本,甚至导致交易失败。

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严重。今年1至9月,全市工商机关查处了593起违法合同案件,涉及金额达1283万元。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严重。今年1至9月,全市工商部门查处了4429起制售假案件,案值达5000万元。制售假行为根源在于不讲信用、不讲道德。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无法健康发展”。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打击经济违法行为的力度。同时,继续深入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泰州市企业合同信用管理协会的成立,旨在大力倡导和弘扬诚实信用原则,引导企业自律。

目前,我市企业信用管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要真正建立完善的科学企业信用制度,仍需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加快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完善收集整理企业登记注册、年检情况、动产抵押物登记、合同守信情况、著(驰)名商标、诚信单位、合同争议调解、合同鉴证、日常检查、企业受处罚等12项记录。同时,积极与金融、税务、质检、海关、法院等部门联系,取得支持和配合,将各部门所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收集录入企业数据库,以丰富征信服务内容,为建立全社会统一规范的企业信用制度,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奠定基础。通过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全面记录企业信用状况,使企业信用状况透明化,让守信用企业赢得更多市场交易机会,而不守信用的企业由于不良记录存在,将难以在市场中生存,并最终被淘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