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令我敬佩的人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经常受到父亲的毒打。当然,他也很幸运,在法国大*时期遇到了和他一样热爱音乐的莫扎特,又拜海顿为师。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爱情希望的破灭、生活的贫困,以及生理上的缺陷耳聋,耳聋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多么残酷呀。他也曾痛苦过、无奈过、伤心过,看着那一段段文字,我也跟着伤心、悲痛起来。无论困难有多少,贝多芬从未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在艰苦的环境下,他创作了不朽的经典《田园》、《第六交响曲》、《欢乐颂》等。面对生活的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给受尽苦难的人们带来安慰和鼓舞。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的结尾中写到:“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难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是啊,贝多芬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还能够勇敢地面对,怎能不令人敬佩?
和贝多芬一样,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的人生中也经历了不少的磨难。从小学习雕塑和绘画的米开朗琪罗被教皇抓去造陵墓,逼着他痛苦地创造他不满意的作品,但是他没有因此而屈服,还在临终前创作了着名的《哀悼基督》。托尔斯泰更是面对着整个贵族上流社会的挤压,受尽了苦难,但他却努力地面对,还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着名作品。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都是受到了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但是,他们没有在孤独和痛苦中灭亡,而是站起来勇敢地与命运进行斗争。他们三个人虽然都有缺点,但是却无损他们伟大的事业。痛苦和磨难会降临到平凡人头上也会降临到伟人头上,他们之所以成为伟人,就是因为他们克服了这痛苦与磨难。我佩服他们,佩服他们的执着和勇敢,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会勇敢面对,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路上的磕磕绊绊将会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名人传》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面对困境,我们要想想他们的故事,想想他们与命运抗争的情景,然后努力地去面对、去拼搏,终将收获成功。
《名人传》令人成长的英雄交响曲。
名人传读后感1002
“我窥见我不能肯定的目标,每天都在逼近它一些……如果我能摆脱这疾病,我将拥抱世界……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屈服……能把人生命上千百次,是多么美好!” 这是贝多芬内心的呐喊。从1815年开始,贝多芬只能通过纸面与他人交流——一只无形之手夺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这对他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曾有放弃作曲、离开祖国、过隐居生活的念头。但在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思考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最终开始直面命运,顽强耕耘,创作了交响曲《英雄》《田园》《命运》,钢琴协奏曲《皇帝》,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钢琴奏鸣曲《华伦斯坦》《热情》,歌剧《菲德里奥》…… 有个叫密契尔的人,也许他没有贝多芬那样著名,但却有着贝多芬的精神。他曾自认为世界上最倒霉的人:46岁时因车祸烧得面目全非,51岁时又因坠机造成瘫痪。但他不甘心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最终凭借顽强意志,成为受人爱戴的演说家,同时也是事业成功的企业家。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不论他们平凡还是出名,只要有贝多芬精神、与命运抗争,都是伟人。 贝多芬的坚韧意志在他的音乐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他的精神和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当你站在他的灵柩旁,笼罩在你周围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情感;我们只能对他这样的人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勇者无所畏惧 米开朗基罗的*格可真不怎么样:软弱、多疑、优柔寡断、做事有始无终……但在艺术上呢?为了找寻好材料,他在采石场一呆就是几个月;为了运送精心挑选的石料,他亲自带领工人开山筑路;为了使壁画保持鲜艳不脱落,他摸索颜料*,一有差错就得从头再来,于是尝试了又失败,失败了再尝试;为了建造陵园、铸造铜像,他不得不从头学起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炼铜术、建筑学;为了掌握人体的结构,他用尸体进行解剖,不仅惹来人们反感,还累得大病一把…他在生活中也许不勇敢,但在探索艺术时,他从未胆怯过! 冯刚,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也有着这样超人的勇气。为了将野生动物的美展现在人们面前,唤起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他背着十几公斤重的照相器材,足迹遍及天山南北。为拍藏羚羊,他克服了高山反应,摆脱了重重困境;为拍野牦牛,他孤身步行8小时,冻坏了双脚;为拍蒙古野驴,他曾在40℃的高温中迷路14小时;为拍大白鹭,他裹在雨衣中等了4个多小时……他和米开朗基罗一样,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勇气十足。 米开朗基罗一生创作无数,却因未完成的太多而认为“虚度一生”。其实他不知道,只要是勇敢地与艰难搏斗的一生,都是成功的一生。 仁者悲天悯人 有这样一个人,他来到人间后,表现出了非凡的奉献感和拯救意识。他为许多人做出了许多贡献,却从不索取回报。他为内心真理而奋斗,屡遭误解却毫无怨言。他写了不少书,展现了历史的广阔画卷,谱写了民族之魂,塑造了一大群鲜活的人物形象。慢慢地,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书被人们称赞,他的抱歉,还差一点。接着是:
善行被广为传颂,他的名字被人们默默敬仰。他离开人间若干年后,人们仍然深深怀念着他。他享有优越的地位,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如果他安于现状,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那么若干年后,或许没有人会记得他。
他,就是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喜欢打扮成流浪汉的样子徒步旅行。有一次,他在一个小火车站的月台上休息,月台上一位乘客把他当成脚夫,让他去候车室取回手提包。他照办了。这位乘客随手塞给他五戈比小费。他先是一愣,然后自然地收起来。这时周围的人认出了托尔斯泰,那位乘客由惊讶变为窘迫,请求托尔斯泰将那五戈比还给她。托尔斯泰拒绝了:“这是我用劳动挣来的正当收入,我要留下它。……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您不必感到不安。再见吧,祝您一路顺风,夫人。”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他的行动展现了他灵魂的崇高和人格的伟大。
这就是这三个巨人。然而,命运对待他们并不公平:为何贝多芬没有像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一样优越的出身?为何米开朗基罗没有像贝多芬和托尔斯泰一样自由?为何托尔斯泰不像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那样拥有追随者?……他们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在面对挫折时,表现出了勇敢和坚毅,沉着地与困难抗争。他们所展现的坚韧和勇气感动了所有人。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三个“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