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纪录片《边疆行远方的家》,更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那些守卫祖国边防的战士,居高峰之巅,面临着严重缺氧、极低温的雪域高原。简陋的帐篷成了他们的临时住所,每晚的洗脚竟然是用凉水。严寒、狂风、紫外线,无情地侵袭着他们原本英俊的面容,使其变成了典型的“高原红”。然而,尽管生活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却无怨无悔,坚如磐石地屹立在风雪之中,履行着神圣的职责,紧密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为我们宁静而美好的生活保驾护航。
想象一下,他们也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处于生机勃勃、梦想追逐的青春年华。他们同样来自内地,同样是父母的孩子,同样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同样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同样过着安逸悠闲的生活。然而,他们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边防哨所,选择了无私奉献!
还有那位藏族老阿妈,已经年届68岁,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每天她扛着工具,徒步一个半小时,义务清理着滇藏公路上最易发生塌方的泥土。而她的目的,只是为了确保人和车的安全。
这是何等的精神?何等的力量?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敬仰吗?相比之下,我们生活的条件有多么优越,工作的环境有多么舒适。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比较待遇、职级、收入、享受吗?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怠工、满腹牢骚吗?
企业是我们的家,职业是我们的生计。让我们敞开胸怀,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成为高尚、纯粹、有道德的人,远离庸俗低级的趣味吧!多为企业着想,多为集体着想,多为他人着想,多为安全生产着想。只有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追求。向工作标杆学习,向工作质量过硬的同事学习,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远方的家》优秀观后感2
我从2011年7月开始收看*边疆行摄制组拍制的100集《远方的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到辽宁等西部和东北边疆9个省,经历22800多公里、100多个县和市、500多个乡和村。我每集看完后都深受教育和感动,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大大开阔了眼界。当看到党的好政策落实后,边疆日益富裕起来,尤为高兴和自豪,很值得学习和称赞。我感受较深的有6点:
第一、祖国边疆的风光无限好。我加深了对边疆的认识和热爱,特别是对*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认为“*古老落后,远离内地,毫无吸引力”,现在感到青山绿水、名胜古迹、现代建筑等许多东西很可爱。*是《远方的家》的节目中镜头最多的。有一片片盛开的油菜花,有森林,河流湖泊,湖泊纯净美丽,草木茂盛,到处是牛羊群。在阿里地区曾有数百年前庙宇旧址的“古代土林”,很有历史价值。还有敦煌庙宇中保存很完整的七八百年前的四万八千册佛教经书,是全国一类保护文物。
第二、边防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在海拔88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山下,有个边防哨所的战士不怕苦不怕累的事迹十分感人。那里在七八月的气温都是零度以下,一个班的战士都住在帐篷内,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晚上用凉水洗脚,他们战天斗地战胜一切困难,每天早上升国旗,在风里雨里和*天雪地守卫哨所,用汗水和青春保卫祖国的安宁。当边疆行的工作人员和全班战士握手拥抱告别时,都恋恋不舍地流下眼泪,我深深感到无所畏惧的战士是英雄,是最可爱的人。
第三、两位老妈妈的事迹很值得称赞。在*樟木口岸附近有位101岁的老妈妈,在自己住房前坚持46年升国旗,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周围邻居都称呼她为“国旗阿妈”。还有一个路口经常塌方,附近有位65岁的老妈妈坚持10多年看管守护这个地方。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怕过往的汽车出事”。这是多么高尚的思想境界和举动啊!
第四、大河无桥困难重重。在云南省有一条大河长期无桥,两岸群众要来往办事十分困难,有孩子上学家长陪着用铁链滑到对岸。曾有2名儿童要到对岸有事,因为没有大人护送而等了一天也未办成。现在*已决定建桥,群众万分高兴和期待。
第五、很赞赏边疆的许多新鲜事和自发开展的文体活动。我看到边疆的地方特产、名优小吃、金银珠宝、跨国婚姻和跨国赶集等许多有趣的事。还看了少数民族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活跃气氛,他们经常在家庭、院落和草原上歌唱舞蹈。有的群众自编自演小节目和歌舞,有的70多岁老人教后代唱歌舞蹈,还有的在草原上很快乐地拔河,也有的小伙子在大戈壁滩上赛马,非常壮观。
第六、我全部看完《远方的家》后,感受较深的是:边疆群众热情好客。在边疆行的人员所到之处,当地人热情接待,介绍情况、带领参观和帮助解决住宿吃饭等难题;边疆群众能吃苦很乐观。有的人生活条件很差,尽管面临着不少困难,但人人很乐观,到处都喜气洋洋,一片欢乐景象,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边疆有很多有利条件,一定会更加富裕。边疆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很好,人少地大资源丰富。只要每人勤劳艰苦创业,特别是党的政策逐步落实,那里一定会富起来,真正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永远的舞 读后感3
一、企业变革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只有变化才是永远不变的”,这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共识。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中所揭示的那样,不变就意味着失去“奶酪”,积极主动地变化,才能找到新的“奶酪”。
然而,我们必须辨证地看待问题。如果在企业中不注意变革的方式和方法,很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以实达集团为例,“从16个人到16亿”创造了企业快速增长的奇迹,但苦于发展的停滞,于是实达公司引入了世界著名的“麦肯锡顾问咨询公司”进行咨询。麦肯锡公司提出了两套方案——渐进式和一步到位式。渴望变革的实达选择了后者,然而,这种剧烈的变革带来的动荡导致了实达业绩的严重下滑,最终不得不重新回到老路上。
相比之下,联想的企业变革一直稳步向前。从产权明晰到营销体系的变化,再到管理层的变更,都在柳传志“拐大弯”的思想指导下,顺利实现。
这两个实例说明了两个问题,首先企业变革不能急躁。其次,仅有变革的意识远远不够,更要注意变革的方式和方法。适宜的方式和方法不仅能够让人们接受,还能够贯彻执行下去,从而达到变革的目的。
二、变革要有方向和目标
企业变革不能是随意的,必须有准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企业变革决不能像《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小人那样,四处乱撞,否则很可能在找到奶酪之前就已经饿死了!企业变革正如叶延红女士所说的“创造目前没有的未来”,未来即是远景,是方向。正如英国谚语所言,“对于一艘没有方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来的风都是逆风”!共同的目标可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避免偏离轨道。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就不可能有持久、有目的的集体行动。
三、企业变革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情况。要摆脱作坊式小企业经营方式的企业,可能更需要制度化和规范化。而一个高速发展中的企业,在遇到发展“瓶颈”时,考虑的更多可能是机制问题,如如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能涉及投资决策机制、产品创新体系、营销系统再造、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企业变革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决不能盲目模仿,否则得到的将是一枚苦果。
四、企业变革要有全局观
企业领导在谋求变革时,必须考虑全局。变革可能从“一点”开始,但这种“一点”的变革应该留出通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五、注意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调整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要变革,首先必须学会分析形势、分析情况。只有清楚地分析企业自身的状况,才能做到“知己”;清楚地分析行业情况和竞争对手情况,才能做到“知彼”;只有这样,才能分清形势,确定变革的目标,找出自身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计划。
企业变革是全员参与的行动,因此,在制定计划时,应该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而不仅仅是几个经理在室内闭门造车。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和主动*,从思想和行动上推动变革的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