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羊羊美羊羊美美入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新世纪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新世纪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新世纪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
新世纪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
20世纪90年代至今日本经济大萧条已持续了十余年,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中被长期繁荣所掩盖的深刘矛盾不断地显露出来,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日本经济结构的严重滞后.这促使日本政府和经济界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通过对当前日本经济结构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探讨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作 者:罗捷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刊 名:湖南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BUSINESS COLLEGE 年,卷(期): 9(1) 分类号:F131.3 关键词:日本经济 产业结构 经济结构篇2: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山西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从计划经济时期起,就服从全国经济布局,根据本省的'资源禀赋,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一产业结构曾为山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毋庸讳言,这种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严重制约着山西的经济发展,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山西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开始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面对西部大开发,如不能急起直追,有可能再落后于西部各省.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以重振山西雄风.
作 者:张晓霞 赵红梅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太原,030006 刊 名:经济师 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 年,卷(期): “”(4) 分类号:F1 关键词:篇3: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市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一、产业结构现状 ****市是一个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新型工业城市,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包括能源重化工、新材料、煤炭深加工、矿山机械和高载能工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其产业构成表现为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和出口依赖型特征。近年来,全市按照巩固和稳定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提升第三产业的要求,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预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亿元,第二产业40亿元,第三产业23亿元。人均GDP达到9836元,人均财政收入6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2元。 “九五”期间全市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6.3:56.8:26.9调整为13:59:28,到调整为10:57:33。 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得益于黄河灌区的有利条件,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种植结构、养殖结构,以及整个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林牧渔业产值构成为63.4:2.6:31.1:2.9,特别是畜牧业比重比1995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比提高了5.4个百分点;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6.5万亩,其中:脱水菜种植面积6.4万亩,饲草种植面积12万亩,粮经饲种植比例由 20的73.0:24.5:2.5调整为67.2:24.7:8.1。 第二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市第二产业以工业占绝对优势,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以煤炭、冶金、机械、电力、化工、建材及非金属制品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的重型工业经济体系。20,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3.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户,工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 占全市非农产业从业人员的65%。工业不仅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是安置就业的主渠道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涌现出了诸如东方钽业集团、恒力集团、奔牛集团、英化股份、大荣化工等一批在区内外甚至在国外享有盛名的骨干企业,以及沙湖纸业、惠冶镁业、兴平公司、丰本公司等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创出了宝山牌钽粉、钽丝、恒力牌密封钢丝绳、太西无烟煤、宁河牌石灰氮、双氰胺、石鑫牌硅铁、沙湖牌面巾纸等一批荣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名牌产品。稀有金属新材料工业、煤炭工业、高载能原材料工业、电石化工工业、冶金及金属制品工业、电力工业等产业均在全区占有较大比重,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年各产业实现产值分别为:稀有金属新材料工业实现产值4.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2%;煤炭采选业实现产值13.25亿元,占18.3%;电石及深加工10.26亿元,占14.2%;电力工业8.33亿元,占11.5%;煤炭深加工2.5亿元,占3.5%;以铁合金、碳化硅、金属镁为主的高载能工业实现产值7.4亿元,占10.2%。 第三产业保持较快的发展。 “九五”期间,我市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1.6% ,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2002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年提高了 6个百分点,吸纳劳动力8.09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24.3%。 其中: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 占第三产业的30%;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88亿元,占20.1%;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38亿元,占16.6%;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0.78亿元, 占5.5%; 社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0.99亿元,占7%。近年来,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和交通邮电通讯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投资不断增加,每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保持在30%以上。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缓解了因第一产业就业减少和第二产业就业增量有限的压力,已成为我市安排就业和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但是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由此引发出诸多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市空间和产业结构布局分散与集中发展的矛盾。目前形成了****、石炭井、汝箕沟、白芨沟、大峰矿等城镇和矿区,各点相距较远,最远达100多公里,造成产业区小而分散,城市资源浪费,运行成本过高。二是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与经济协调发展及就业压力大的矛盾。我市轻重工业的比例一直在5:95上下波动,从而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受到严重制约。三是工业结构单一、产品结构趋同与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的矛盾。煤炭产品和耗煤产品成为主要行业和产品,产品深加工不够,承受市场波动的能力十分脆弱。同时造成职工技能单一,观念封闭。四是高耗能、高污染工业比重较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我市工业主要表现为“一挖二烧”的低层次、低加工度、高污染的落后状况,“三废”排放增加,采煤区出现强度沉陷,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和对外吸引力。五是企业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矛盾。长期以来,地方和主要大中型企业实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政府与企业职能错位,多数骨干企业实际上至今仍承担着生产与社会服务的双重职能,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六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与农民增收的矛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在以需求为导向的买方市场条件下,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步伐缓慢。 问题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原因,也是矿业城市的客观条件所造成的,我们将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解决。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曾经创造了辉煌,也为自治区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而现在却面临自治区煤炭开发由北向南转移和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启动后全区重点产业由北向南转移的双重压力,同时也处于银川、吴忠与乌海优势经济发展区域的南北“夹击”之下,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我市和全区一样都处在最佳的发展机遇期,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和以银川市为中心、以****和吴忠市为两翼的“大银川”战略的实施,对我市来讲,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充分利用新的发展机遇,创造条件,认真研究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努力实现我市经济与全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一)基本思路 “十五”后两年是我市围绕煤炭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的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我市要按照实现经济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要求,围绕提前五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大银川”战略部署,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优化产业结构,走产业多元化的发展路子,立足于现有基础条件的充分利用和潜在优势的.充分发挥,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集中精力推动整个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到,全市一、二、三产业构成由“九五”末的13:59:28调整到10:59:31。 (二)主要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市情出发,立足现有基础,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整合、发挥现有的潜能和优势,把有望发展的传统产业进一步做深、做精、做大,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地方特色。 2、市场导向原则。积极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打破立足资源搞开发、求发展的传统思维模式,着眼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需求变化,敢于运用最新技术和工艺设备,利用增量投入带动存量优化,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3、联合发展的原则。打破自我封闭、自成体系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观念,大力推进资产重组和东西部合作,积极采取股份制的资本组织形式,联合起来共同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减轻新上项目的资金压力,加快建设步伐,分散投资风险。 4、扶优限劣原则。集中力量重点扶持有强劲发展势头和产业带动能力、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社会有贡献的骨干企业及其企业集团。扶持具有一定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限期淘汰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工艺落后、效益较差的企业。 5、循序渐进原则。立足长远,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避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6、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主体作用,尊重企业的自主选择,政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规划、引导、协调和服务上,实现政府和企业积极性的有机结合。 三、措施及建议 1、第一产业在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适度降低其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利用特有的土地优势,改造传统分散的小农经济,发展现代农业。以工业的理念筹划农业,推进农业工业化,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效产品,增加农业品种。以优质粮油、蔬菜、清真牛羊肉和枸杞四大产业为主导,以清真牛羊肉和脱水蔬菜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重点建设十个基地,即优质粮油、脱水蔬菜、设施蔬菜、地膜马铃薯、牛羊饲养、生猪饲养、家禽养殖、枸杞种植、饲草种植和良种繁育十个高标准产业化基地。不断拓宽“清真”和“绿色”两大品牌市场领域,重点发展以脱水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和以养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同时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到20,农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可保持在5%左右,达到7.8亿元。粮经饲比例调整到50:40:1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以上。 2、第二产业在扩张总量的同时,以煤炭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托上市公司和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新材料、煤炭深加工、能源重化工、特色冶金及其制品、电子元器件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六大产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1)、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基础原材料、重化工、特色冶金、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高水平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升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换代。(2)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重点在煤炭精深加工、陶瓷、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培育一批骨干企业群体,使其尽快形成具有市场潜力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3)、充分利用国家关于资源依托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政策,认真研究资源型城市的产业接续和替代问题,学习和借鉴国外和内地的经验,培育发展以电子工业、电石化工和轻工业等为主的替代产业,加快实现经济转型。(4)、抓住国家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拓展合作合资方式,拓宽利用外资渠道,重点培育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市场的民营龙头企业,发展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5)、按照“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内资外资联动”的模式,积极为企业发展搭建载体,加快工业园建设步伐,重点扩大提升新材料、大武口、河滨、红果子和太沙工业园区。(6)、加快实施“5811”发展规划。加快****二电厂、恒力集团60万吨钢冶轧、****碌碱厂50万吨PVC、东方集团钽铌铍新材料开发和10万支片式钽电容器、奔牛集团综采设备技改等项目的建设步伐,积极争取****电厂、大武口电厂发电机组改造、大荣公司和兴平公司等企业氰胺下游产品开发、新煤炭采掘矿区建设、沙湖纸业集团林纸一体化和夏绿公司脱水蔬菜加工等项目早日实施。到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占GDP总量的51.3%。 3、第三产业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内部结构,形成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相结合,劳动密集型行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相结合,为生产服务的行业与为生活服务的行业相结合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推进第三产业向高层次、高水平、宽领域发展。按照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品位,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置业环境,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产业流,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突出发展以沙湖为龙头,以星海湖和北武当为依托的特色旅游业,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区域网络,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能力;积极改造提升商贸流通、宾馆餐饮、文教卫生、交通运输、社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邮电通讯、信息咨询、房地产、金融保险及资本市场等高新科技和知识型服务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服务业;鼓励发展保健、家教、休闲等新型服务业;全面启动农村服务业。到2005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24亿元,占全市GDP的31%,旅游业收入占第三产业10%以上。
篇4: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一、产业结构现状
****市是一个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新型工业城市,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包括能源重化工、新材料、煤炭深加工、矿山机械和高载能工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其产业构成表现为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和出口依赖型特征。近年来,全市按照巩固和稳定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提升第三产业的要求,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2003预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亿元,第二产业40亿元,第三产业23亿元。人均GDP达到9836元,人均财政收入6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2元。“九五”期间全市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6.3:56.8:26.9调整为13:59:28,到20调整为10:57:33。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得益于黄河灌区的有利条件,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种植结构、养殖结构,以及整个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2002年农林牧渔业产值构成为63.4:2.6:31.1:2.9,特别是畜牧业比重比1995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6.5万亩,其中:脱水菜种植面积6.4万亩,饲草种植面积12万亩,粮经饲种植比例由2000年的73.0:24.5:2.5调整为67.2:24.7:8.1。第二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市第二产业以工业占绝对优势,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以煤炭、冶金、机械、电力、化工、建材及非金属制品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的重型工业经济体系。2002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3.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户,工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占全市非农产业从业人员的65%。工业不仅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是安置就业的主渠道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涌现出了诸如东方钽业集团、恒力集团、奔牛集团、英化股份、大荣化工等一批在区内外甚至在国外享有盛名的骨干企业,以及沙湖纸业、惠冶镁业、兴平公司、丰本公司等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创出了宝山牌钽粉、钽丝、恒力牌密封钢丝绳、太西无烟煤、宁河牌石灰氮、双氰胺、石鑫牌硅铁、沙湖牌面巾纸等一批荣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名牌产品。稀有金属新材料工业、煤炭工业、高载能原材料工业、电石化工工业、冶金及金属制品工业、电力工业等产业均在全区占有较大比重,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2002年各产业实现产值分别为:稀有金属新材料工业实现产值4.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2%;煤炭采选业实现产值13.25亿元,占18.3%;电石及深加工10.26亿元,占14.2%;电力工业8.33亿元,占11.5%;煤炭深加工2.5亿元,占3.5%;以铁合金、碳化硅、金属镁为主的高载能工业实现产值7.4亿元,占10.2%。第三产业保持较快的发展。“九五”期间,我市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1.6%,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吸纳劳动力8.09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24.3%。其中: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占第三产业的30%;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88亿元,占20.1%;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38亿元,占16.6%;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0.78亿元,占5.5%;社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0.99亿元,占7%。近年来,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和交通邮电通讯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投资不断增加,每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保持在30%以上。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缓解了因第一产业就业减少和第二产业就业增量有限的压力,已成为我市安排就业和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但是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由此引发出诸多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市空间和产业结构布局分散与集中发展的矛盾。目前形成了****、石炭井、汝箕沟、白芨沟、大峰矿等城镇和矿区,各点相距较远,最远达100多公里,造成产业区小而分散,城市资源浪费,运行成本过高。二是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与经济协调发展及就业压力大的矛盾。我市轻重工业的比例一直在5:95上下波动,从而使资源的合
篇5:调整产业结构 振兴畜牧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 振兴畜牧经济 -学习心得
xx县畜牧局
(2月24日)
xx县畜牧业通过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的生产格局,畜牧业以年均递增25%的增幅高速度增长。按人均牧业产值、肉、蛋产量综合评定,连续位居全省榜首。可以说,淇县畜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如何在国际经济新格局中,确保全县畜牧业领先地位,已成了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充分利用挖掘潜在优势,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才能进一步振兴淇县经济。
一、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形势
畜牧业再创新高,全县实现牧业产值10.39亿元(90年不变价),较去年同期增长21%;加工产值达到12.4亿元;肉类总产量9.3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6%;禽蛋产量3.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7%;生猪出栏36.87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19.6%,家禽出栏4400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27%;山绵羊出栏3.14万只;出口肉品达到10500吨,创汇1532万美元,上缴财政达到785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数的15%,牧业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70元,达到了人均牧业产值4045元,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3倍和4倍。全县规模养殖场户达到4000多个,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54个,拥有千头以上规模猪场42个,只规模蛋鸡饲养场96个,肉牛养殖基地1个,存栏达到735头,养羊小区21个,存栏达到3100多头,奶牛生产基地1个,存栏达到650头,时宰3000只肉鸡生产线1条,时宰1万只肉鸡屠宰生产线2条,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此外,全县年出栏5000万只肉鸡饲养量、存栏50万套肉种鸡场、350万枚蛋位孵化厂、时宰1.2万只肉鸡加工厂、年产30万吨饲料厂、县级畜产品检测中心等方面在全省也是名列前矛。全县畜牧业已形成了一个从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出口创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综合以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我县畜牧业商品生产正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畜牧业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城乡人民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加入WTO后,畜牧业经济的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在畜产品质量标准上,如不与国际接轨,势必被淘汰。面对上述挑战,分析淇县畜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养殖业的整体规模和个体规模都有待进一步扩大。虽然我县人均养殖量在国内领先,但是养殖总量还不大,参与国际竞争还显得身单力薄,同时,还有三分之一规模小的养殖户,它们的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急待扩大规模。二是畜禽品种结构还不尽合理。我国人均禽蛋产量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国内消费市场已接近饱和,同时,我国奶类产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特别是我县奶类生产方面还是一个瘸腿。三是畜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养殖业原料中的农残,畜产品中的病残、药残均还未从源头得到彻底解决,急需统筹规划,建立绿色畜产品基地。四是畜牧工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世界发达国家的畜牧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的比为3:1,淇县虽比全国的1:3高,但也仅为1:1,畜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滞后。五是为畜牧业提供原料的种植结构不尽合理,耕地的生产潜力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鉴于上述情况,为进一步振兴淇县的畜牧经济,使淇县畜牧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三、怎样调整产业结构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改革和科技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突出发展奶牛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产业化、现代化、品牌化之路,把淇县建成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
具体就是“一突出”“二发展”“三稳定”“四带动”
“一突出”就是突出奶牛业。奶牛业做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空间,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将以良种繁育为基础,以“公司+农户”为合作模式,大力推动奶牛业发展,重点是做好淇县绿佳公司与加拿大IND公司的合资项目,引进世界先进奶牛性控胚胎移植技术,快速繁育高产奶牛,20繁育高产良种奶牛达到3000头,同时,带动农户在3年内,良种奶牛达到3万头,使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以上,并进一步筹建奶牛加工厂,力争跻身全省前五强。
“二发展”就是大力发展养羊业和乳品加工业。以江源、田野公司为龙头,积极推进全县养羊业,继续实施“公司+小区”的合作模式,推广商品羊的饲养技术,加大波尔山羊的繁殖速度,力争三年内波尔山羊存栏达到1万只。以三博公司为龙头,引进乳品加工新技术,提升奶业加工品质,建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
“三稳定”就是稳定蛋鸡、肉鸡及瘦肉型猪生产。随着我县养殖密度的增大,必将给疫病传播造成了隐患。因此,我们要在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的同时,稳定蛋鸡、肉鸡及瘦肉型猪的生产。
“四带动”就是支持草食养殖带动,坚持发展机制带动,坚持龙头带动,坚持加工带动。在全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我们要把草食畜养殖做为带动畜牧业再次跨越的产业来抓,积极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坚持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农民积极参与畜牧业生产,以公司独担风险,让利于民为根本,促进全县牧业大发展。坚持以大用、永达、永昌、绿佳、江源为龙头,充分发挥企业的辐射能力,整合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壮大龙头经济。坚持以食品加工带动为拉动全县畜牧业的根本途径。解决源头污染,加大食品研发力度,多出口、多创汇,特别是积极做好精深产品的加工,使其成为全县加工业的又一“亮点”。
篇6:机械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
机械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
当前我国机械工业面临的紧迫问题是如何迅速改善整体运行质量、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产业竞争力.这是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其目标大体可以考虑为: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机电工业 英文刊名:CHINA MACHINERY & ELECTRONICS INDUSTRY 年,卷(期): “”(7) 分类号:F4 关键词:篇7: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问题及其调整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问题及其调整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东北大开发的.核心任务之一.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陈旧与落后制约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历史的、观念的、体制的和政策的.因此,转变观念、改革原有体制、实施相应的产业政策,是调整和提升东北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作 者:赵罡 蓝庆新 作者单位:赵罡(沈阳工业学院,辽宁,沈阳,110034)蓝庆新(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天津,300071)
刊 名:长白学刊 PKU英文刊名:CHANGBAI JOURNAL 年,卷(期): “”(2) 分类号:F127.3 关键词:东北大开发 产业结构 调整篇8:日本:氢能领跑新世纪
日本:氢能领跑新世纪
煤炭代替木头,石油代替煤炭,什么来代替石油? 上世纪末,三位实业幻想家编写的<自然资本论>描绘了人类日常生活的'一种景象:几十年以后,汽车排出的只有水蒸气;石油每桶5美元仍没人使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降到2来的最低点.人类完成了新的能源革命--氢能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角.
作 者:曹鹏程 作者单位: 刊 名:金属世界 英文刊名:METAL WORLD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篇9: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思考
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思考
毕业了,必须要提交毕业论文,合格方可毕业。现在的毕业论文要求挺高的,需要有理论部分,实际应用部分。毕业生们最好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写出有质量的论文。下面YJBYS给大家提供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摘要: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认识观念,要解放农民的思想,准确理解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握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其次,要找好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的着手点: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优质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生产经营规模化和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深加工
关键词:优化调整 农业结构 农业
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增进农民收入,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历经自1999年开始的建国以来第四次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尽管有了很大变化,但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仍然是我国的一项重大课题。这也正是近几年中央一号文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及06年初两会、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反复强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因。本人认为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即确立起正确的认识观念,找好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的着手点。
一、确立正确,科学的认识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无论做什么,人们的行动都受着思想观念的影响或制约。因此,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首先必须建立起一些正确,科学的思想认识
(一)要以解放思想的观念引领农民和农业结构调整
在我国,由于自然经济的影响根深蒂固,农民固守着传统的求稳心态;建国以后,我们又长期坚持计划经济,导致人们思维封闭、僵化。这样,我国农民面对新的经济形势,缺乏创新意识能力。因此,要想实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调活农业结构,首先要解放农民思想,清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
(二)要准确理解农业结构调坚的深刻内涵
这次结构调整,相比以往有着很大不同。1.实施调整的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而过去主要是政府。2.农产品的供需市场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往结构调整是在整个农产品紧缺还是卖方市场的背景下进行的,但现在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3.调整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主要是在种植业内部做平面调整、只是调整面积粮经比例;现在则是一种复合型目标的立体式调整,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多种经营。4.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以往主要是为了解决温饱,现在则因追求生活质量而提出了优质化和多样化的要求。
(三)要用普进联系的观点看待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面对这一国际局势,我国必须把农业结构调整置入世界经济大格局之中,做到既取长补短又能扬长避短,在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增加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的'同时,吸取外国的技术,以增加我国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其附加值。
(四)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握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目前,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方兴未艾,绿色食品热销走俏、效益好。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是人类对生态农业的理性回归,是人类对如何提高有限生存资源的利用率和如何提高生存质量的再认识。因此,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既要提高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应为子孙后代留好生路。
二、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的着手点
当前,我同的农业结构调整应按照高产、优质、高技、生态、安全的要求,重点抓四个方面:
(一)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优质化
随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再也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考虑更多的是有营养、多样化和优质化。况且,农产品总量的增加,是以牺牲农产品的品质换来的。并且提高农产品质量,还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据专家分析,21世纪世界农产品质量的竞争,核心是良种的竞争,谁拥有良种和先进技术,谁就能掌握质量竞争的主动权。从国内看,尽管许多农产品出现“卖难”,但一些名特优产品价格在超出同类产品价格几倍乃至十几倍以上仍然畅销。因此,无论是哪类农产品的生产,都应该把优化品种、提高质量作为自己的调整方向,而且这应成为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










